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与保护

2023-05-30 11:28:31张慧
炎黄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文化遗产

张慧

隋唐大运河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凿时间最早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南北枢纽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如今,隋唐大运河还在我国水力资源开发、历史文化研究以及运河文化观光旅游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将进一步对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如何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相关举措和意见。

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完工于公元610年,全长2700公里,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隋唐大运河留存至今,所承载的不单单是物质方面的价值,还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隋唐大运河造就了其后五百多年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当时运河两岸城市的建设发展。

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分析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对外下诏“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通过有效借助阳渠、鸿沟等旧有河道和自然河道,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完成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随后,隋炀帝又疏通邗沟,连通了淮河与长江。隋朝时期总共修建了5条运河,除去广通渠,其他4条运河的兴建都處于一种相互连接的状态,与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连通在一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唐朝时期的建设发展有效沿用了隋朝这4条相连通的运河,并将其统称为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使用,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其历史价值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从对外经济发展分析,在隋朝之前,北方地区常年处于战争动荡中,大量人口开始往南方地区迁移,这造成了南方地区人口数量的暴增,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北魏时期,孝文帝提出了要开凿从洛阳沟通东南的运河,然而因为常年战争,该兴建运河计划并没有得到有力的实施。当历史发展至隋朝时期,国家地区经济重心转移,再加上隋炀帝自身对于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他开始下诏南方地区大势兴建运河[1]。隋唐大运河的建设不仅有效推动了江南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还提升了国家经济对外开放发展的速度,对特色产品如茶叶、丝绸以及陶器的海外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从自然地理资源上分析。隋唐大运河起于杭州,终至涿郡,在这之间主要分为4段,分别是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通济渠。隋唐大运河不仅纵贯了我国南北水陆交通,还成为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黄河—长江地区属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此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沿着中原地区逐渐向周围扩散。隋唐大运河的兴建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第三,从政治军事角度分析。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多次出现国家从分裂最后走向统一的局面。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数次跌宕起伏的纷争离析,直至隋朝的大一统,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一方面要注重巩固国家统一局面,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方面则需要抵制各种内外势力的干扰,实现政治集权发展目标。隋唐大运河的兴建及投入使用,是为当时国家政治军事需要所考虑的。

隋唐大运河兴建的历史价值意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隋唐大运河的兴建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需要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去深入思考隋唐大运河开凿的使用价值和意义。总的来说,隋唐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保障漕运兴盛发展

漕运作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其实质是指通借助水道运输方式调运粮食,最终为了满足军饷支付、民食调剂以及地方官俸禄等。而运河作为古代漕运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想有效解决粮食的远距离快速漕运问题,充分保障漕运的兴盛发展,就必须大力修建运河,满足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隋唐时期,为了配合漕运,调运国家粮食,在运河沿线建设了大批粮仓。比如,隋朝时期建设的洛口、回洛以及黎阳等粮仓。其中,回洛仓的实际仓窑数量甚至达到了700座左右,是至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仓窑数量最多的一座古代粮仓[2]。而在唐朝时期,也建设了河阴粮仓等大型粮仓,有效构建出完善的漕运粮食储存系统,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隋唐大运河是那个时期国家调运江淮地区粮食物资的主要渠道,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隋唐时期的珠江、长江流域的租庸都是先运至扬州,再通过大运河运输至洛阳。位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一侧的清河郡,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集结了大量从河南、江淮地区征调来的布帛钱粮,使清河郡成为当时的“天下北库”。唐朝进士李敬芳曾描述到“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脂膏是此河”,由此可见,隋唐大运河所具备的强大漕运功能,有着极高的漕运价值。在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修建及使用下,国家漕运体制变得越来越先进、完善,每年都能够为国家快速输送大量物资,为封建王朝的皇权统治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强化巩固中央皇权统治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修建不仅能够为朝廷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还可以帮助皇帝更好地统治封建王朝,加强对各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控制管理。隋朝时期,隋炀帝之所以要大力修建运河,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南北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一方面则是为了有效沟通南北,强化对东南地区的控制。隋唐大运河从北方修建到南方地区,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征收江淮地区的粮食赋税,同时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因为大型粮仓大多都设立在北方,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将南方的粮食调运储存到北方,以此来有效控制南方,达到巩固中央皇权统治的目的。在江南运河开始动工之际,隋炀帝下令废止了丹阳与三吴之间的原有水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切断南方政治、军事中心与三吴地区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对三吴地区的严密控制。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修建起到了良好的政治军事控制作用,这样南方发生叛乱时可快速通过水路派遣北方府兵南下平叛,避免南方地区长期处于动荡的局势中。随着隋朝的建立,国家疆域得到了恢复,隋朝大运河东南一支的开凿修建有效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还为多民族国家稳定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国家日常的军事发展需求,还促使幽州成为军事重镇,在战乱之际该军事重镇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边疆统治的作用。永济渠的开凿修建推动了古都北京政治军事的快速稳定发展,如辽、金两个朝代就充分发挥出永济渠的巩固统治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华北地区,一方面则可以轻易退回自己在内蒙古的政治基地。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修建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让江淮地区的商业快速发展起来。以茶叶贸易发展为例,在唐朝时期,茶叶种植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而当时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喜爱饮茶,要想将南方的茶叶运输至北方地区,满足北方人民对茶叶的需求,就需要充分利用水运。隋唐大运河的兴建则能够满足大批量茶叶输送到北方地区的需求,从而为南方贸易经济发展创造出众多经济效益。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有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由此可见,隋唐大运河推动了当时的茶叶贸易经济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南方茶商们将茶叶销售给北方地区的人民。除此之外,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修建还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播交流作用,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各地。

1998年,在印尼的爪哇海峡水域发现了一艘唐朝时期的中国沉船,潜水人员从该船中打捞出了3件完整的青花瓷盘,而该青花瓷盘与巩义黄冶窑唐代地层出土的青花器物年代一致[3]。巩义黄冶窑位于我國洛水与黄河的回流处,隋唐宋金时期都曾在此处设立了洛口驿,充分利用水运交通方式向各地运输物资,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为巩义黄冶窑对外销售精美瓷器创造了有利条件。巩义黄冶窑生产出来的瓷器是通过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运输至江苏扬州的,然后出海运往周边国家。当地加工制作出来的青花瓷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先进制陶工艺的代表,其对外的贸易销售也让其他各国纷纷效仿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学习中国的瓷器制作。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波斯三彩、新罗三彩等,不仅有效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对各个国家的艺术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制定实施完善法律法规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极为宝贵的财富,如果保护管理不善将会严重影响到这些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历史价值,有关部门在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中如果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合理对文化资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能会导致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与毁灭。因此,国家要围绕我国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及时制定实施有效、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资源保护工作职责。隋唐大运河文化资产的保护管理部门,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与大运河保护管理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好责任追究制度,责成任何肇事者承担破坏大运河文化资产的相关责任,以此来杜绝破坏大运河文化遗产原貌的行为。比如,我国于2012年10月顺利施行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要求要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行为,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段管理,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到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社会民众的集体监督保护作用,让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力的保护。

科学打造优秀文化旅游品牌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实践中,还需加强对隋唐大运河的总体旅游规划工作,鼓励各地旅游企事业单位打造出优秀的文化旅游品牌,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对隋唐大运河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作用,一方面则可以刺激当地文化观光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的形态,其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会涉及多个部门,比如城市国土、文物、文化以及旅游等不同部门,同时也会影响到各方主体的利益,比如当地政府、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当地居民以及游客等的主体利益。因此,各地区政府首先要发挥出自身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科学指导各部门展开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切实做好相关保护控制措施,同时依据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旅游项目的创新开发设计,科学打造出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我国大运河文化观光旅游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工作

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持。各地区政府需要结合大运河实际管理保护情况与发展需求,适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要指导高校、企业借助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能力强、高素质的相关专业人才,帮助隋唐大运河保护工作创新完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隋唐大运河保护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则需要制定颁布相关人才激励扶持政策,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分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探索适合当地运河管理发展的保护防范措施[5]。各地区政府要科学有效地制定实施关于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划,健全适合大运河保护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切实解决相关岗位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全面提升大运河管理运行系统的人才队伍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促使他们能够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为保护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贡献出自身力量。

综上所述,隋唐大运河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沿线多民族、多文化共同努力创造的文化结晶,同时也是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集聚了丰厚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民族风情等历史内容。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隋唐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对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考古研究工作,合理挖掘利用好相关文物遗产资源,还必须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大运河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好科学保护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大运河的保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白云扬.隋唐大运河历史价值及其文化遗产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5(07):159-160.

[2]任紫钰.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J].中国文化遗产,2016(05):108-113.

[3]胡晓慧.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探析[J].收藏与投资,2022,13(05):161-163.

[4]剑声.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发现及其意义和价值[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53-55.

[5]任唤麟,张辉.皖北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及保护利用策略——基于旅游资源管理视角[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4):1-5.

【课题项目】本文系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苏州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其教学启示”的研究成果(编号:syk2021063)。

【作者简介】张 慧(1993—),女,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文化遗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16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4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中国运河志》简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如泰运河谣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42
放歌大运河
民族音乐(2016年4期)2016-12-06 02: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