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踩进泥土里 致富写在大地上

2023-05-30 10:48:04乔木
时代报告 2023年2期
关键词:行政村全镇群众

乔木

“刘振屯是古城淮阳南侧的郊区乡镇,辖26个行政村,87000亩耕地,81000人,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第一次见到淮阳区副区长、刘振屯镇党委书记夏逢源时,他正在该镇紫荆台行政村的翔宇木业进行第三次走访。说明来意后,这位白皙英俊的年轻人坦诚地向记者吐露了他的心声。

“雙脚踩进泥土里才是接地气。来刘振屯履职半个月,我走访了全镇26个行政村的84个自然村,将看到的、听到的民声民意记满了两个笔记本。总体上说,刘振屯基础好、底子厚、发展潜力大,压力也更大,需要在凝聚人心、发展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议你们媒体朋友多来刘振屯走走看看,见证这里每天都在向好变化的精神风貌。”

“抓党建、聚民心,是我们村的重头戏”

镇区北侧的夏楼行政村是该镇“党建工作联系点”。村党支部把“聚精会神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标写在墙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全村争先创建“五星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建立了支部责任联系、“三委”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定期汇报和考核等制度,扑下身子“进群众门、明群众事、解群众忧”,夯实了行政村党建基础。

夏楼村务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全村党员人人身上有任务、肩上有担子、手里有抓项;党务、村务公开,“三资”管理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行政村按照镇政府“一村一品”的部署,着力打造高油酸花生基地项目,种植面积4100亩,村民收益1600多万元。村党支部先后被区委、市委评为“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

问及村里党建工作为什么这样活跃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夏铭深有感触地说:“好政策才有好变化。正是由于镇党委要求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务实重干看实效,夏楼村才走上稳健发展的路子。”

“抓党建、聚人心是我们村的重头戏。”夏铭说,夏楼村建设了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健身广场、爱心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技服务中心、电商物流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3000平方米的乡村大食堂,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

“今年,我们规划利用本地花生、大蒜、蔬菜等资源,众筹项目资金1000万元,拟新建蔬菜脱水厂、花生摘果场、脱粒车间和深加工厂,预计村集体新增收益30万元、村民增收100万元以上。”说话时的夏铭,脸颊乐开了花。

“一粒花生流富油”。据介绍,刘振屯镇党建引领工作推进了各业振兴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镇种植高油酸花生6.3万亩,大蒜、黄花菜3万亩,发展花生脱壳厂、大蒜加工厂、农产品收购中心等项目350个,一幕幕如火如荼的乡村大戏正在这里上演。

“听民声、解难题,我靠‘七问增底气”

一席深入的谈话,夏逢源给我们透露了他在刘振屯镇开展工作的“七问秘籍”。

“每到一个机关单位或行政村,我总是不顾及干部的面子,不厌其烦地询问职责履行了没有?措施落实没有?问题解决没有?隐患消除没有?任务完成没有?心里有底没有?群众满意没有?这样七问八问,那些习惯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就会无言以对。工作不深入,别打算糊弄过去。”

“七问秘籍”在该镇的赵洼林场、曹李集林场、镇水利站等单位立见成效。通过调查,夏逢源发现一旦镇里召开工作汇报会,这些单位和村干部还是老习惯老样子,工作报喜不报忧,说啥啥都好,样样都圆满。很遗憾,他们没能瞒得过夏逢源的眼睛。在夏逢源的认真监督和严格要求下,他们便立即整改,及时按照有关会议部署做好落实工作。

夏逢源深入单位和村组走访座谈时,句句都问到了群众的心坎里。他多次听到职工和村民反映单位财产、房屋及村集体坑塘、土地被个人长期非法占有、久占为业,存在群众情绪不顺,多项工作不配合、难开展、难推进等问题。经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决定,全镇迅速开展了清理、整治“三资”工作,先后收回镇、村集体土地400亩,资产价值96万元。这样一来,理顺了群众情绪,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大雷行政村是“七问”的受益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治东介绍说:“夏书记每次进村入户走访,都要问干部问村民,问出了一串串疑难问题,点燃了新村建设的‘烟火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022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防控任务艰巨繁重。夏逢源连续60天火线抗疫,吃住在镇,给镇村干部做出了表率,靠“七问”找短板、挖潜力、促工作。全镇以26个村党支部为阵地,划分为四级网格、107个治理微单元,将全体党员干部纳入网格小组服务群众,化解“急难愁盼”问题110件。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基干民兵、志愿者三支队伍参与疫情防控,轮岗值守,全镇没发生一起病毒感染和隐形密接,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板材、花生、番茄,走出来的富民路”

第二次走进刘振屯镇,我们见到了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刘艳。在谈及夏逢源的“七问”时,她介绍说:“镇党委、政府把夏书记的‘七问上升为‘四走四问,要求全体干部‘走上课堂问初心、走向机关问良策、走进企业问需求、走访村民问难题,汇集全镇各方力量,推动党建和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带动大、中、小微企业积极作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记者在这里看到,在夏逢源书记组织带领下,“四走四问”活动落地生效。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进企业、进村组、进农户,查短板、跑项目,抓发展、促稳定,千方百计引进源头活水,初步探索创新出“一片木板铺富路、一粒花生流富油、一颗番茄红富景”三条兴镇富民的路子。

该镇依托板材业基础优势,优化美化省道S324板材产业长廊,规划建设204亩板材加工园区,引导现有板材加工企业“退村入园”,感召在外地打拼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目前新签约23家,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发展板材加工企业133家,带动全镇群众1.5万人就业,年销售产值近15亿元。获得“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周口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淮阳区产业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

“乡村振兴不能只喊在嘴上,关键是留住人、挣到钱、能致富,村里年轻人都外出了,还谈什么乡村振兴?我们努力尝试的是产业留人、特色致富的路子。”说起乡村振兴的事,夏逢源敞开了心扉。

2022年,該镇引资3200万元打造刘振屯西红柿产业园,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双绑受益机制,建设占地400亩的玻璃温棚1座、巨型大棚50座,培养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100余人,全年生产优质西红柿1600吨,种植户增收1.5万元,所属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5万元,富裕群众的同时,也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

“常年外出打工远不如在家门口挣钱实惠,我在镇里办的培训班学会了种植优质西红柿技术,承包了产业园两个巨型棚,一年下来净赚3万多元,初步尝到了甜头。”在该镇西红柿产业园走访时,30多岁的种植户吕子勇眉开眼笑地介绍他的“致富经”。

“强生态、稳根基,件件事都记在本本里”

喜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东风,新华社把夏逢源作为“河南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进行采访报道。得此消息,记者再次来到刘振屯镇探访,走近镇南街的灯塔处,耳闻目睹了一位网红美女宣传家乡变化的直播。

“昔日的刘振屯已经撤乡设了镇,多年的危房变成党建花园,垃圾场变成名人广场,十字路口变成诗意园林,黛瓦白墙取代了破旧围挡,杂乱街道变得规整有序了……”

闲聊中,这位网红美女告诉记者,眼前这座灯塔沉寂了10多年,一直锈迹斑斑,从来没有安过灯、通过电,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夏书记在街道走访时,把群众提的意见和建议都记在本子上,然后逐步解决和落实。随着主街道的改造提升,灯塔这地方得到绿化、硬化和亮化,眼下已变成街道居民每天的浪漫舞池和网友直播的打卡地。

“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把建设美丽乡村的着力点放在持续推动基础设施提升上,使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成为社会和谐的硬保障。”在镇街主干道拓宽提升项目现场,记者向夏逢源问起该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事情,他若有所思地想了想,打开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一串串数字:

——改造提升的淮刘路、科教路两条主干道,设计全长2946米、宽30米,增设慢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同步完善强弱电网、污水管网、街道公厕、街头游园等设施,完善提升城镇配套功能。

——主干道飞线治理改造强电3100米,弱电入地3500米,大幅度减少了安全隐患,使过去杂乱无章的“蜘蛛网”,不再是困扰群众的“烦恼丝”,成为活跃美丽乡村的“动力网”。

——全镇摸排户厕改造8381户,摸排率100%;发现问题1208户,2022年实施改造706户,任务完成率100%;农户使用率100%。

——2022年,全镇建设光伏电站8个,年产能200万度电,收益电费补贴102万元,安排光伏带贫公益岗167人;新建8个行政村扶贫车间,面积11899平方米,年营收租金53.2万元,安置村民就业300余人,预计每人年增收1.8万元。

记者对夏逢源手中的笔记本产生兴趣,就要求借阅一下。他摇摇头莞尔一笑,话语里充满了泥土味:“嘿嘿,不瞒你们说,我是把焦裕禄当作一面镜子,认真践行他‘蹲下去看蚂蚁的履职精神,来刘振屯镇后的工作计划和体会、所做的每一件事,每天都记在笔记里,这样的本本我有10多个呢,你们要看哪一个呀?”

记者听后,为之一振。学习焦裕禄“蹲下去看蚂蚁”的履职精神,是基层干部转作风、强能力的基本功。夏逢源像焦裕禄那样坚守精神追求,深入基层锤炼过硬作风,担当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使命,将“书生气”变成“泥土气”,把“群众盼”变成“主动干”,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砸,“砸”出了鲜活蓬勃的刘振屯,“砸”出了村民安居乐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行政村全镇群众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福建文学(2017年7期)2017-07-24 20:44:21
并村重在并心
湖南农业(2016年7期)2016-03-08 20:23:33
山东阳谷:图书流转共享资源
农家书屋(2015年1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