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印度深化合作:动因及制约因素

2023-05-30 10:48:04姜胤安
国际问题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印太印度战略

〔提   要〕近年来,欧盟与印度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日益呈现加速接近态势。其动因在于欧盟“战略自主”迎合了印度“亲西方”的外交转向,双方对加大“印太”地缘政治竞争存在共识,两者均有应对疫后全球产业链重构及对华竞合的需求。受制于欧印结构性矛盾以及大国关系挤压,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后国际形势变化,双方战略分歧凸显,将制约欧印关系提升上限。中国应以开放、自信的态度应对欧印接近,积极运筹中欧、中印关系,携手深化中欧印三方间的共识,共同推动国际格局良性演变。

〔关 键 词〕欧盟对外政策、欧盟印度关系、印度外交、欧盟印太战略

〔作者简介〕姜胤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23)2期0088-16

近年来,欧盟与印度互动频繁,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双边合作。在中美竞争加剧、美俄安全对立态势下,作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的两大重要力量,欧盟与印度关系发展将对国际格局发展演变及中国外部战略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一、欧印深化合作态势

欧盟与印度关系在本世纪初曾快速升温。2000年双边峰会首次召开,开启了欧印峰会的年度机制化。2004年,第五届峰会正式建立欧印战略伙伴关系,并于次年发布《欧印战略伙伴关系联合行动计划》,尝试对其后15年的欧印关系发展进行规划。2006年,峰会提出开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并于2007年正式展开。然而,此后十年欧印关系发展陷入了停滞,FTA谈判陷入僵局乃至于2013年中止,年度峰会也于2012年后停摆,期间还出现欧盟屡次攻讦印度人权问题、意大利海军杀害印度渔民等事件,造成欧印双边关系波动。除了难以弥合的人权、市场规则等分歧外,严重制约双方合作进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关系重心集中于亚太,无论对欧盟还是印度而言,其战略空间及外交投入均受到美国、中国、日本等亚太国家挤压,对加大投入发展双边关系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转型,特别是英国脱欧、特朗普主义、“印太”热潮叠加冲击既有国际关系格局,欧盟与印度在对外战略上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回温。2016年,双方重启了暂停四年的欧印峰会,发布了《印欧2020年行动计划议程》;2017年,峰会加大了在伊核、朝核、利比亞、巴以等国际政治议题上的协调;2018年,欧盟发布了新版《对印度战略》,以民主等所谓“共同价值观”为对印外交基础,掩盖了此前欧印在人权等领域多年的龃龉。其后双边关系加速升温,特别是2020年以来,欧印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呈现全面深化态势。

(一)战略伙伴关系加速提质升级

近年来,欧印双边交往频次及级别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同步提升。就合作水平而言,欧印双边关系达到新高峰,峰会级别与规模当前已升级至每年一度及欧盟全体成员国元首与欧委会主席共同参与,仅有美欧峰会达此程度,彰显了欧印关系新高度。印度总理莫迪将2022年首次出访定于欧洲,密集访问德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同年,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也亲赴印度主持瑞辛纳对话(Raisina Dialogue),大力支持印度主场外交。

就合作领域而言,双边对话机制不断扩充,除原有的人权对话、裁军与不扩散对话机制外,近年来加速建立了包括贸易和投资高级别对话、政策对话、领事危机合作工作机制在内的多领域合作机制。尤为重要的是,欧印于2022年4月宣布建立欧印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旨在强化双边就贸易、技术与安全间的协调,其重点集中在数字、绿色能源及价值链安全三个当前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新兴领域,欧印旨在借此以“应对贸易、技术和安全之间的挑战”为名,加强为双边技术、产业提供协调乃至融合的对话平台,以便在全球技术竞争中抢先结为“阵营”。欧印TTC是印度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欧盟继美欧TTC后建立的第二个TTC,凸显彼此在双边关系中的优先性。

就合作层次而言,欧印双边合作向次区域合作进一步细化。2018年,北欧区域国家与印度建立印度—北欧次区域合作机制。2022年,第二届印度—北欧峰会涵盖了经贸、气变、技术、北极等大量议题。欧盟也加大与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OR)的合作力度,以域外第三方身份参与了印度主导的“环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与经济合作倡议”(BIMSTEC)。

(二)经济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

在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贸秩序的背景下,欧印双方重新审视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有意通过促进双边贸易的形式强化欧印经济纽带。欧印双方于2021年峰会后正式重启FTA谈判,2022年6月完成首轮谈判,覆盖贸易和投资关系、市场准入标准、WTO改革中的协调、地理标志协定,等等。为避免此前FTA谈判僵局再次出现,欧印双方均作出较大让步,就印度关税、市场保护、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及欧盟对印人才签证等问题相互妥协,推动双边货物、服务、技术、人才的全方位交融。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欧印达成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下,欧印均视对方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优先伙伴,并于2021年5月建立欧印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有意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之机,助力各自数字和绿色转型,并以此为引领深化产业合作,追求在国际产业标准制定权争夺中的联合。在数字领域,欧印高度重视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中联手推动所谓符合全球标准的5G技术,欧盟还重点寻求印度在网络建设中支持与其强调数据和隐私安全为重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相契合,借此提升其在全球数字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绿色领域,欧印加快在非洲、印度洋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能量存储建设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运输部门电气化等领域的可持续转型。欧盟还特意通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与国际太阳能联盟(ISA,总部设在印度新德里)签署协议,为其与印度在东非进行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资金。双方以此将非洲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实验、建设基地,在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的进程中不仅反哺双方急切需求的新能源技术换代升级,而且可以深化双方在绿色领域包括投资、规则、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

(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合作双管齐下

欧印在长期开展的军事贸易基础上,近年来尝试推动双边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在传统安全领域,印度在加大自法国购买军机的同时,还于2021年向空客购买56架C-295型运输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强调将加强欧盟对印度的军售以强化双边军事关系。近年来,欧盟国家对印度武器出口已远超美国,仅略少于俄罗斯。此外,欧盟机构还联合法国和德国通过“亚洲安全合作文件”后续跟进计划,支持欧盟和印度加强安全与防务对话,通过务实合作、专业交流和能力建设,建立关系网络。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欧印以海洋、反恐合作为重点出现突破性进展。在海上安全方面,双边实现机制性合作,于2021年1月开启首次欧印海洋安全对话,同年6月在亚丁湾进行首次以反海盗为主题的联合军演。2022年2月双方进行第二次欧印海洋安全对话,进一步深化双边海洋安全合作,并提议加强印度与欧盟“阿塔兰塔”护航行动的协调。在反恐合作方面,欧盟此前与印度就所谓“跨境反恐”问题长期存在龃龉,近年来欧盟加快立场转变,与印度达成协调并发布联合反恐声明,在对哈菲兹·赛义德、拉赫曼·拉赫维等暴恐分子点名问题上满足印度诉求,双方已明确就“虔诚军”“穆罕默德军”“伊斯兰国”及其附属组织等反恐议题达成合作共识,并建立欧洲刑警组织与印度国家调查机构在反恐问题上实现合作的工作机制。

二、欧印接近动因

欧印关系加速转暖深受国际形势加速转变的影响。双方在外交目标、政策重心、產业发展及对华关系领域呈现同向共振态势。

(一)欧盟“战略自主”与印度“亲西方”的外交转变形成“共振”

2016年发布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提出“战略自主”,强调欧盟的繁荣不仅要依赖于内部强大的市场,还需要推动建设外部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该战略出台的背景之一是欧盟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对中美依赖较高,随着其实力的相对衰落与特朗普主义带来的冲击,欧盟需要加大对新兴国家外交力度,调整对外关系结构,联合中美以外的“中等强国”(middle powers)来支撑新的国际秩序。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以及全球多边机制中的参与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加大对印外交投入是欧盟“战略自主”的必然选择。

与欧盟加大对印外交力度并行的是印度近年来呈现出的对外战略转型。莫迪政府上台后,在外交战略方面出现重大调整,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印度外长苏杰生对此描述为:“交好美国、应对中国、深耕欧洲、安抚俄罗斯、调动日本、整合邻国。”莫迪政府认为,加强与西方关系将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国力,因此加大对欧盟等西方国家外交力度的政策转向迎合了欧盟“战略自主”的外交需求,为欧印接近奠定了基础。

(二)地缘政治回潮塑造欧印“印太共识”

在大国陆续参与“印太”热潮下,欧印在加大“印太”区域投入方面存在共识。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早在2010年就多次使用“印太”概念并于2018年前后陆续出台“印太战略”不同,欧盟曾一度对“印太”问题持谨慎观望态度,倾向使用“亚太”一词。随着欧盟地缘政治认知变化,欧盟及其成员国自2019年起改变此前对“印太”的冷淡态度,从2019年法国重视安全的“印太文件”开始,到2020年德国与荷兰分别推出关注经贸利益的“印太指针”,直至2021年4月,欧盟发布包含经贸、基建、海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欧版“印太战略”,并在同年9月形成正式文件,标志着欧盟“印太”政策转向的完成,其对以“印太”为中心的地缘政治诉求急速提升。印度作为“印太”区域重要“支点”国家,是欧盟“印太战略”必然寻求的合作伙伴。此外,欧盟着力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倡议“全球门户”也以“印太”为重点区域,并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领域面临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强力竞争,欧盟通过加强与印度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其以印度为“全球门户”的重要支点伙伴,强化自身“印太影响力”。

印度对于“印太”地缘价值上升持积极态度。在印度看来,各国“印太”战略在地缘政治领域的竞合为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欧盟的“印太战略”对印度有额外的吸引力:一是与印度的“印太”范围认定更接近。与美国等“印太”区域不包含非洲而囊括美国西海岸的划分不同,欧印均将非洲东海岸划分到“印太”范围内且不包含美国西海岸,均强调重视东非和小岛国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欧盟“印太”战略符合印度重点围绕印度洋的“印太”认知。二是欧盟区域内影响力有限,其“印太”战略对印度依赖度更高。相比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长期经略印度洋不同,欧盟在南亚乃至“印太”区域的存在及影响力尚处于追赶者地位,不具备“独当一面”的实力,其“印太战略”的推进必然需要借助印度这一域内大国的支持,为印度运筹捭阖加大筹码。三是欧盟“印太”战略的“绿色”优势恰好是印度“印太”区域合作中亟需补充的短板。欧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绿色优势,在技术方面具备的能耗水平低、排放及污染少、材料的可循环性强等特性恰好是印度所缺,欧盟在“印太”重点投入的可再生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对印度也有额外吸引力,在知识产业和智能城市化方面更是印度长期仰慕的对象。四是欧盟的“印太”战略不会让印度产生安全焦虑。印度传统上长期对美国等域外大国过度介入其周边事务存在戒惧。相比之下,欧盟中除法国外在“印太”区域再无常备军力存在,欧盟对于域内安全事务的关注重点也主要是海洋安全、气候变化、环境及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不易引发印度在军事方面的焦虑。因此印度对欧盟“印太战略”表现出积极态度,印度战略界高度评价欧盟的“印太”战略以非对抗性的方式强调包容性,符合印度的“印太”诉求。

(三)全球产业链重塑为欧印提供“共利”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欧盟产业链暴露出严重问题,包括自身对国际经济依赖度较深、内部生产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疫苗等抗疫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自身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等关键环节存在严重隐患,易受中国、美国等国的经济“胁迫”。为此欧盟在疫后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进程中除追求产业链的本土化外还强调供应链的多样化,即对于那些供应链体系复杂、难以在短期内降低依赖的国际供应链,要通过分散外部供应来源,减少对单一国家的集中依赖,以降低供应链风险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印度凭借其独有的优势成为欧盟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的优先伙伴对象:一是欧洲在印度有深厚产业沉淀。欧洲资本凭借历史、政治传统优势对印度贸易、文化等领域具备强大影响力,有较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二是印度丰富的人力资源及良好的人口结构额外受资本青睐。特别是相比部分其他新兴经济体政局往往多存不确定因素而言,印度尤为稳定的政治、社会秩序使其具备独有的优势。三是印度在数字、医药、航天等高新科技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在一众新兴经济体中科技水平较高,有益于欧盟当前致力于以高新科技推动产业转型的方略。

对印度而言,新冠疫情同样暴露出印度在产业链方面存在缺陷,疫情初期全球产业紊乱导致印度经济2020年出现高达7.25%的衰退。印度认为对特定经济体的过分依赖,削弱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为此提出构建分散且具有灵活性的供应链。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欧盟,是印度减轻对中、美经济依赖的最佳选择。此外,随着部分国际产业链从美国、日本、韩国甚至中国日益向新兴市场转移,印度也面临东盟、拉美乃至非洲国家的竞争。如越南经济在疫后的强势表现吸引了大量西方资本的关注,印度迫切需要获得欧盟的支持以赢得与其他新兴国家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印度当前除世贸组织外再未参与任何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在全球贸易秩序转型进程中已处落后地位,迫切希望通过欧印FTA谈判弥补自身贸易、产业劣势。

(四)对华竞争创造欧印“共需”

欧盟近年来对华认知出现重大调整,认为中国崛起给欧洲带来的挑战逐渐大于机遇,为此欧盟于2019年出台《欧盟—中国:战略展望》,对中国的定位由单一性转变为多面性:中国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经济竞争者以及制度性对手,对华竞争乃至对抗考量增加。印度在领土、历史恩怨、科技竞争等诸多领域与中国存在竞争乃至纠纷,是欧盟对华政策伙伴的天然选择。政治上,欧盟近年来持续发起针对香港、新疆、台湾问题的挑衅,2021年初甚至冒着《中欧投资协定》搁浅的风险强行对中国发起制裁。而印度近年来重点在意识形态领域突出对华“制度之争”,在欧盟看来,其与欧盟对华意识形态竞争可形成协同。正因如此,欧盟近年来在对印外交中必谈民主、自由、法治、人权、基于規则的秩序等所谓的欧印共同价值观。经济上,欧盟认为其经济与中国融合过深,在面临疫情、乌克兰危机冲击下存在严重的经济安全隐患,为此欧盟重新审视中欧经贸的相互依赖,降低对华依赖日益成为其对华经贸政策辩论的核心议题。印度同样存在对华依赖度较高问题,印度近25%的汽车零部件、50%的耐用消费品零部件进口自中国。两者有意将对方视作中国的“替代品”,在加大双边经贸合作的同时,共同降低对华依赖。

与欧盟对华关系趋冷相似,印度近年来对华关系同样呈现下降态势。中国加速崛起放大了印度的焦虑,印度对华政策近年来也由此前的“竞合并存、总体稳定”转变为“突出竞争、淡化合作”。此外,中国同南亚其他国家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引起印度高度警觉,特别是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合作逐步深化,对莫迪政府“邻国优先”的周边外交政策形成了压力。印度深知由于中印实力差距大,难以独立抵抗中国影响力,因此加强同欧盟这一域外重要政治体的合作就成为印度现实的选择。

三、制约欧印接近的主要因素

尽管欧印双方加速提升双边合作,但受制于欧印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国际政治格局加速演变,双方合作的前景面临诸多挑战。

(一)双方关系结构性矛盾难以解决

欧印接近的内部制约因素是欧盟作为实力处于相对衰退的发达经济体与印度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在合作中面临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是意识形态事实上的差异远大于两者所宣扬的所谓“共同价值”。印度与欧洲国家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达成了表面的一致,但基于历史传统差异,双方在许多具体问题上的认知仍存在巨大分歧。如当前被欧盟夸赞为世界最大民主领导人而大肆进行吹捧的莫迪,在就任总理前曾长期因2002年古吉拉特邦暴力事件而被欧洲人谴责为种族主义者及激进分子。2019年莫迪政府取消印度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也被欧盟舆论渲染为“专制”。二是欧盟与印度贸易政策转型制约双边FTA谈判。尽管印度自2021年以来对既往贸易保护主义态度有所调整,加大对外贸易协定谈判力度,但其国内强烈的保护主义氛围及与欧盟就市场准入等领域存在原则性分歧的现状难以短期内出现扭转,在当前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回潮之下,原先自由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欧盟乃至美国都在自由贸易问题上出现严重的保守化倾向,均将影响欧印FTA前景。三是欧印双方在全球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点,未来可能成为冲击双边关系的隐患。如在防扩散领域,印度“核国家身份”合法性问题上目前看难以达成一致;在气候问题上,印度在格拉斯哥气候峰会(COP26)最后一刻带头抵制协议初稿等表明印度作为新兴国家,在当前全球秩序变革过程中的诉求与欧盟为代表的传统既得利益集团仍存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大国关系制约欧印接近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由于欧印双方接近的动因不乏出于地缘政治回潮下对大国竞争重视,大国因素必然也将对双方接近的前景产生重要影响。从欧印内部来看,法、德两大国间的政策协调将对欧印接近的稳定性及政策重心的延续性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欧盟加大对印投入很大程度上是欧盟内部“法—德轴心”协调引导的。在“法—德轴心”内部,两国对于对印合作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法国出于在印度洋拥有领土及军事基地等考量,更为侧重对印安全合作,尤为重视独自对印展开军事合作的战略意义;相比之下,德国更为重视印度在“印太”区域经贸及国际合作竞争格局中的支点作用,强调推动欧盟统一对印外交。德、法对安全与经贸侧重的不同可能使得未来欧盟对印政策投入的重点出现摇摆。此外,德国与法国在“印太”伙伴的重视方面也存在差异。相比法国将印度视为“印太”的重中之重,德国更为重视美国在“印太”的伙伴作用,印度对于德国而言重要程度不仅弱与美国,甚至在评估中低于中、澳、韩、日四国。法、德对印度重视程度的不同步是欧盟对印外交前景的潜在制约。

从外部来看,大国竞争将持续冲击欧印接近的外交环境。一是在当前各国持续加大“印太”域内地缘政治竞争乃至对抗的背景下,欧印关系的接近可能会引发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乃至中国之间关系产生张力变化。例如美英澳三边核潜艇合作就一度造成法国与美国、澳大利亚在“印太”的战略利益出现矛盾,未来随欧盟加大“印太”投入,其与美、澳等国同步加大对印投入的外交方向很有可能再次引发域内大国竞争的复杂化及相似矛盾,毕竟欧盟作为近年来才刚刚着手参与“印太”竞争的“后来者”,当前域内已无太大战略空间供欧盟腾挪。二是欧盟对印外交在当前各国加大对印拉拢的背景下能否维持足够吸引力与竞争力仍有待检验。如欧盟重点对印推动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及其意图以“印太”为重点的“全球门户”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同样正是当前大国“印太”投入的重点。相比于欧盟提供的“全球门户”而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在合作基础、新兴技术还是投资规模等方面均具备长期优势;即便是西方国家内部,欧盟的竞争力也相对有限。如日本于2017年联合印度推出“亚非增长走廊”计划(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AAGC)不仅已有数年基础,而且凭借日本技术、资金优势已获得印度认可。此外美国近年来加速推出的“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等“印太”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通过美国金融霸权优势及丰厚的伙伴盟友资源,在域内相关竞合中占据一定优势。无论是面对“一带一路”倡议还是西方内部基建合作的同质化竞争,欧盟对印基建合作前景都不乐观。

(三)乌克兰危机暴露欧印战略分歧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印态度的分歧暴露出双方对于国际政治变局的理解仍然存在重大差异,严重制约双边合作的上限。欧盟在乌克兰危机后坚持“援乌抗俄”,不仅向乌克兰输送大量武器,还通过不断加码制裁企图扼杀俄罗斯经济,即便是在制裁已经日益“反伤”欧盟自身的情况下,也依旧坚持大方向不动摇。相比之下,印度连续在安理会、联合国大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投票时坚持不对俄罗斯投反对票,拒绝参加七国集团(G7)的俄油限价联盟,与欧盟立场相异。

乌克兰危机暴露出欧印战略的重大差异:一是在战略自主问题上,欧盟是在与美国结盟基础上追求“战略自主”,而印度是在坚持谋求自主大国进程中对西方“适度倾斜”。印度更喜欢一个多极的国际秩序,允许其在大国之间进行机动,而非永久结盟。二是在对俄罗斯问题上,俄罗斯与印度在战略、能源、军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否决了印度在欧俄对立态势下进一步倒向西方的可能性。对印度来说,俄罗斯是“特殊的战略伙伴”,印度所有进口的军事装备中俄罗斯武器的比例近年来即便是有所降低但依然还有49%。印度还与俄罗斯有许多科技合作领域,包括核能、太空以及联合生产布拉莫斯导弹等武器系统,印度不愿意离开也离不开与俄罗斯的合作。三是对乌克兰危机的认识上,与欧盟将其视作挑战不同,印度更强调其中的机遇,印度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表面“中立”的地位使得俄罗斯及美欧均花大力气对其拉拢,印度颇为“享受”当前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左右逢源”的地位,而不愿选边站队限制自身的战略选择。四是在外交战略重点上,印度战略重心在印度洋及印度周边的局限仍较为明显,不希望受欧美引导而过度投入涉乌克兰及其他地区事务。2022年3月“四边机制”(QUAD)视频峰会上,莫迪就反对过度讨论乌克兰危机,要求专注于在“印太”地区。当前欧印接近的主要落脚点也是“印重于欧”,印度在上述战略方面与欧盟的分歧使得印度在对欧盟合作中始终有较大保留,极大制约双方合作进展的限度。

四、結语

欧印深化合作对区域治理及经贸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部分缓解当前国际多边治理体系渐现的溃散之势。但与此同时,欧印双方以地缘政治目的加大在“印太”区域的安全合作,将进一步增加区域内大国博弈的复杂化,升高区域秩序的不确定性,对大国关系及国际秩序产生冲击。

此外,欧印双方在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过度侧重地缘政治的视角忽视了欧印双方均与中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如在贸易方面,中国对欧印双方的重要意义绝非中短期内所能替代。2021年欧盟对华贸易总额6950亿欧元,中国与印度贸易总额1256.6亿美元,且增长率高达43.3%,相比之下印欧双边2021年贸易总额仅930亿欧元左右。此外,欧印以对华竞争为目的的合作不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立场。如非洲国家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推进中多有受益,东盟国家在“印太”问题上就反对以针对中国为目标,而是追求“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印太展望”形成合力。

对中国而言,应以开放、自信的态度积极运筹中欧、中印关系。中印欧三方在贸易、海洋、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共识多于分歧,在全球产业链重塑及国际多边体系改革中不可能“脱钩”“断链”,各方完全可以通过携手加深共识,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向好发展。

【完稿日期:2023-3-11】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印太印度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4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幼儿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世界知识(2019年13期)2019-07-25 01:38:44
战略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环球时报(2018-07-30)2018-07-30 04:31:38
战略
印度式拆迁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