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山西繁峙南关村壁画墓结构复原与复制临摹

2023-05-30 10:48胡文英
收藏家 2023年2期

胡文英

关键词:繁峙南关村 墓葬壁画 保护修复 结构复原

一、繁峙南关村壁画墓概况

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于2007年出土于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东南处。该壁画墓为仿木结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经考古学家推断,该墓葬修建于金代中晚期至蒙元早期。壁画搬迁后,由山西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实验室内的保护修复工作。因当时文物保护行业技术条件所限,在壁画的实验室保护修复过程中将壁画保护修复为完全平面化的自然块。经保护修复后,壁画出土时的圆形结构、规模大小、壁画分布位置等原始特征信息都遭到了不可避免的缺失。为了最大限度补充完善壁画墓在保护修复过程中缺失的信息,同时对壁画保护技术进行探讨性实践研究,特选取该壁画墓进行了墓室内壁的结构复原及壁画内容临摹复制,以期对传统壁画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二、繁峙南关村壁画结构复原与临摹技术操作流程

(一)确定信息资料

在对壁画搬迁保护前,必须对其进行测量、绘图、照相等信息记录工作。要复原墓室结构,首先要根据壁画考古发掘、文物摄影等前期资料,确定壁画墓原始结构特征,线描勾勒出壁画基本内容,对各个画面进行编号并确定具体位置分布。壁画块及附属砖雕装饰的尺寸大小,以墓葬发掘报告中的测量数据为根本依据(表1)。

(二)进行壁画支撑体及地仗层结构试验块制作

依据传统壁画制作工艺,选取不同的支撑体材料进行试验(表2)。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不同材料的综合物理性能、相互作用耦合度等因素,筛选壁画复原所用支撑体材料。经试验,最终壁画结构复原采用铝制蜂窝芯板材。蜂窝芯板材支撑体坚固、轻便、抗腐蚀、不易变形,制作完成后便于运输、展示及收藏。

(三)制作弧面支撑体模型

根据繁峙壁画墓原始结构特征,该墓室平面呈弧边形(图1)。依据搬迁保护现场画面切割线的位置分布(图2),借助木工板、木龙骨等轻便简易木质材料及相关工具,首先制作出弧形壁画支撑体的结构模型(图3)。按照画面分割与编号顺序,分别制作6块壁画支撑体,支撑体材料主要为铝制蜂窝芯面板(图4~图6)。

制作完成的壁画块支撑体,还需对其进行整体拼接试验,以确保6幅画面之间能相互衔接,且整体能完全组合成一个与原墓室等比例大小的圆形的结构(图7)。拼接过程中所用技术与材料,便于拆卸组装,同时对支撑体还有加固作用。

(四)切割预留仿木构门窗粘接面

繁峙壁画墓揭取保护壁画块总计6个自然块,其中5幅画面的中间位置,都装饰了仿木结构的门、窗雕件。因此在制作地仗层之前,还需在支撑体除门洞外的其余5幅面板中间,切割预留出每个仿木构门窗装饰雕件的粘接镶嵌平面。预留位置的大小尺寸、位置分布,要求尽可能保持与墓室原始结构中砖雕装饰构件一致(图8)。切割后在其蜂窝面中填补粘接材料后将仿木构件嵌入其中(图9)。

(五)在蜂窝芯板材支撑体上制作壁画地仗层

经过拼接组装试验,完成对6块壁画面的切割与调节。在修整好的支撑体面板内层,需要绘制画面内容的部分,用切割机划刻打磨表面,使其摩擦力增大,增强粘接力。打磨完成后在上面涂刷环氧树脂胶粘剂,之后再粘贴一层麻布作为加固地仗层的加筋材料(图10)。同时,为镶嵌粘接好的5个仿木门窗构件做仿制处理,在其表面涂刷几层砖粉色(图11)。最后把调配好的石灰层均匀涂抹在麻布层上面,制作完成壁画地仗(图12、图13)。

(六)临摹绘制繁峙壁画内容

在对壁画进行绘制前,项目组成员赴北京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历年壁画临摹项目成果展”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近距离考察,学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古代壁画遗存,包括敦煌石窟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等传统壁画的临摹与再创作的工具、材料、制作工艺及表现技法等。考察结束后,项目组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会议研讨,确定了繁峙南关村壁画临摹绘制所用的工具材料及绘画步骤等内容(图14)。

依据考古报告相关图片资料,结合馆藏壁画文物本体保存现状,按照各壁画块具体内容和编号位置,依次临摹性绘制完成6幅画面(图15~图22)。

绘制主要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先在白灰层地仗表面淡淡涂刷一层土色作为整体做旧底色;

第二步,以淡墨勾勒壁画中人物、动物、植物、家具、宝器等基本轮廓打底;

第三步,采用传统壁画技法,在各类形象轮廓内施染不同色彩,调色效果、用色颜料、用笔技巧等,尽量以壁画文物本体为参照标准;

第四步,将壁画中需要敷色的部分完成后,对壁画形象的外轮廓再进行一遍用墨较深的整体勾勒;

第五步,依据繁峙壁画历经千年的现状特征,对临摹复制的新壁画局部进行打磨做旧处理,包括对每个仿木结构砖雕构件等进行细节刻画(图23)。

经过以上五个主要步骤,使得壁画绘制完成并整体组合后,画面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图24)。

三、结语

本文旨在以馆藏古代壁画为基础,以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为切入点,对山西古代壁画绘制过程中的美学理念、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制作工艺等进行实践性探索与研究。

現阶段还需进一步持续深入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是墓主人相关信息的进一步考证。繁峙南关村壁画是抢救性发掘保护的成果,考古现场未发现墓志等相关文字记录资料。但该墓葬壁画具有非常鲜明的文人士大夫审美特征,因此,墓主人很可能是古代当地的某位文化名人(图25)。要确定墓主人的具体身份,还须继续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关注今后相关墓葬实物遗存的最新发现。

二是多种壁画复制、临摹方法的实地考察与系统研究。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原计划中的实地考察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以致于对行业内外相关古代壁画保护、复制、临摹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未能系统化,这有待进一步持续并深入研究。

三是壁画文物信息的相关活化利用研究。在“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型文物保护指导理念方针下,做好传承与利用,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方向。对于复原、复制完成的繁峙壁画后期展示、文化宣传等的利用还需进行创新性研究开发,从而促进博物馆藏品价值推广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在对繁峙南关村壁画实施结构复原的过程中,项目组首先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与科技手段为基础,对壁画的地仗结构、加筋材料、制作工艺,进行系统的检测、分析、试验及研究。其次,以传统绘画材料与工艺为主要方式进行壁画试验块制作试验。最终采用了近些年业内壁画文物保护工作中普遍使用的铝制蜂窝芯板材作为支撑体,以“蜂窝芯铝板支撑体+泥底灰层+矿物颜料+传统技艺”的模式,对繁峙南关村壁画进行了结构复原和内容临摹复制再创作等内容。特别是在壁画的视觉感观上,着重体现壁画的质感与肌理,展现古代传统壁画所具有的绘制理念与独特艺术韵味。

“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本项目是在对古代壁画文物本体科学保护实践的基础上,对其价值挖掘推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复原完成的壁画墓既补充、完善了该壁画在搬迁保护历史过程中损失的原墓葬结构特征、空间布局等环境信息,又便于更多地进行交流展览、文化宣传等活化利用。对山西省同类文物,尤其是需要搬迁保护,依附建筑环境的壁画、彩塑等类型文物的科学保护及利用,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