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博物馆藏故事镜选介

2023-05-30 10:48刘桂华
收藏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铜镜

刘桂华

关键词:故事镜 青州市博物馆 铜镜

铜镜,是我国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其正面光可鉴人,背面铸有纹饰、图案和铭文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彰显着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铜镜虽小,但包罗社会万象,尤其故事镜,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时代缩影。所谓故事镜,是指背面装饰纹样为特定的场景或情节的铜镜,以人物故事为主题。透过一面面故事镜,我们宛如穿越千年,在历史中发现许多鲜活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些铜镜背后的故事,折射出人们的精神追求以及文化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民俗风尚等诸多问题,所以备受收藏家和学者的关注与推崇。青州市博物馆收藏的铜镜品类丰富、形制多样,本文精选其中8面典型的故事镜介绍给读者。

一、唐双鹊月宫盘龙镜

唐双鹊月宫盘龙镜(图1),直径15.1厘米,重640.5克,1981年青州东坝西建德村出土。八出葵花形,圆钮。钮左右两侧各饰一只鹊鸟,双鹊相对,展翅飞翔,口衔绶带,欲向钮上方的月宫飞去。圆形的月宫中,有一株叶片硕大的桂树,其两旁分别为正在捣药的玉兔和正欲跳跃的蟾蜍,形态逼真。钮下方为跃出海面的盘龙。龙曲颈盘身,前肢伸张,后肢腾空。盘龙两侧各饰祥云纹。此镜图案纹饰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将月宫、鹊鸟、盘龙图案融为一体,构图别致新颖,生动美妙,和谐自然。

有意思的是这种铜镜虽形制与纹饰相似,但在定名上各地却多有不同。如:孔祥星定名为“双鹊月宫盘龙镜”,1西安博物院称其“双鸾衔绶葵花镜”,2衢州市博物馆称之为“双雀衔绶云龙镜”。3四川博物院张孜江以馆藏汉唐铜镜为例,提出此铜镜上鸟纹尾翅直短,顶部不饰凤冠,不像尾翅长且卷曲飘逸的鸾鸟,故认为称双鹊镜较为符合。4本文综合各家之言,将此镜称为“双鹊月宫盘龙镜”。

故事镜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故事镜的题材广泛,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故事,常见飞仙镜、月宫镜、真子飞霜镜、三乐镜等。青州出土的这件铜镜属于月宫故事镜,在当时较为流行。时人张汇在《千秋镜赋》中有“鹊飞如向月,龙盘以映池”的描述,此景恰好与双鹊月宫盘龙镜背的纹饰相符。双鹊、月宫、盘龙,引出令人遐想的月宮故事。纹饰中虽然没有出现嫦娥这一人物,但在钮上方的圆形月宫里,生动地展现出玉兔、蟾蜍、桂树等神话元素,反映了嫦娥奔月的主题故事。唐代月宫镜的流行,真实反映了当时道家所提倡的炼丹服药和升仙思想。月宫镜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古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二、宋许由巢父镜

宋许由巢父镜(图2),高20厘米,宽18厘米,重669克,1957年收购于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批发站。桃形,饰龟形钮,造型别致。镜背上部峰峦叠嶂,树木丛生,祥云环绕。下部山前一河,河上一桥。桥左侧为许由,左手托右衣袖,右手抬至耳边;桥右侧为巢父,左手牵牛作疾走状,右手向后伸出。上部右侧还有铭文“天丕昌皇”,寓意吉祥祝福。镜背纹饰虽复杂,但层次分明,小桥、流水和人物,和谐地构成一幅古代山水人物画。

背部纹饰图案表现的是许由和巢父的故事,出自西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帝到了晚年时,想把天下禅让给有贤德的人,找到隐居在箕山里的许由,许由不接受。尧又想召他为九州长,许由不愿听到,所以跑到颍水旁洗耳朵。巢父牵牛欲饮水,见许由洗耳,问其缘故后,觉得他不到深山隐居而到处游荡,还是沽名钓誉之人,便牵牛到上游饮水,不愿弄脏牛口。

许由、巢父的故事,是宋金铜镜的常用题材。这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折射出世人“尚贤”“尊贤”的思想,体现了许由高蹈轻誉的名士风范。虽然这类铜镜的形制、纹饰略有差别,但都似一幅山水画,构图完整,细致动人。此类铜镜在山东省内济宁市博物馆也有收藏。青州市博物馆藏的这件集特殊形制、镜钮、镜铭于一体,在同类题材铜镜中更显珍贵。

三、宋王质观弈镜

宋王质观弈镜(图3),直径10.5厘米,重188.5克,20世纪60年代李徵山捐赠。八出菱花形,圆钮。钮左上部山坡上有三人,其中二人正在席地对弈,二人中间有一人专心致志地观棋,此人即为“烂柯人”王质。钮右侧铸刻一株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在钮的下方河岸上,大树的左右两侧各有身着短褐的两人,他们姿态相同,双手弯曲上举,似乎边走边聊天。

背部纹饰图案表现的是王质观弈的故事,取材于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西晋时,浙江地区有个叫王质的青年。一次,他到石室山上去砍柴,看见两个童子正在下棋,于是,他把斧头放到一边,观看他们下棋。王质被两位童子精湛的棋艺迷住了。过了一会儿,童子问王质:“为何还没走?”王质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斧头柄已经腐烂,只剩下斧刃了。等他回到村里,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已经过去了上百年,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原来王质上山打柴,偶遇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人把“烂柯”作为围棋的别名,寓意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王质观弈的故事体现了宋人的“升仙”思想,表达了世人追求成仙长生的愿望。

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藏及吉林省榆树封堆金代遗址出土5的王质观弈镜,与此镜纹饰相同,人物形象刻画都简单粗糙。“是桥非桥、是岸非岸”的纹饰图案,是宋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6宋代故事镜形制多样、内容丰富,除了许由巢父镜和王质观弈镜之外,还有各种仙人镜、达摩渡海镜、楼阁人物镜、蹴鞠纹镜等。

四、金八童骑马镜

金八童骑马镜(图4),直径13.8厘米,重271.5克,1977年青州阴阳界出土。圆形,圆钮。钮座饰莲瓣和一周连珠纹组成的莲花纹。纹饰图案以一周连珠纹分为内外两个区。内区为环绕镜钮的八个童子,作骑马状。八童子头梳双髻,面部丰满,姿态相同。外区饰折枝花卉,绕于镜缘一周。镜背左侧有长方形凸起边框,内有阳文两竖行:“山东东路铸镜所(押)”。

金代实行严格的“铜禁”政策,各手工业作坊须经官府专门的部门批准签押后方可使用铜。铜镜均由官府铸造,并在其镜背刻上铸造地点以及衙署名称。即便是原有的民间铜镜,也必须经过官府检验刻字才能使用。7山东东路为金代所设的省级行政区划,治所在益都府,即今山东青州市。山东东路铸镜所即为省级铸镜或管理铜镜业的机构,此镜当为该铸镜所监造。

在纹饰方面,金代铜镜也表现出女真人的审美和思想,其中人物故事镜极具代表性。人物故事镜分为童子镜、民间故事镜、仙佛镜等三类,其中童子镜为金代原创,当时非常流行。从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此类铜镜的常见纹饰有双童采莲、三童戏花、四童攀枝、五童举花钱等,其融合传统思想、社会习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饱含着世人趋吉求福、祈求多子多孙的愿望。

青州出土的这件八童骑马镜属于童子镜,描绘了童子骑马玩耍的场景,配以莲花、连珠以及折枝花卉纹等,情景交融,生动有趣,俨然一幅金代民间风俗画。骑马游戏的历史悠久,自古普遍流行的是骑竹马,东汉兴起,唐代盛行。李白在《长干行》中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白居易也有“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的诗句。此镜纹饰风格独特,比较罕见,同时还带有金代铸刻铭文,为了解童子镜的流行时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物资料。

五、金柳毅传书镜

金柳毅传书镜(图5),直径15.3厘米,重339克,1982年青州东高公社刘店村北出土。圆形,圆钮。以钮为界限,图案被分为上、下两部分。钮以上为陆地,钮下面为河水。钮的左上方沿边缘伸出一株大树,其枝叶延伸到右上方。树下一男一女,男子面向衣带飘拂的女子,身子微向前倾,双手拱起,二人作交谈状。身旁有几只姿态各异的小羊。钮右侧一人依马而立,马头向钮。下部波涛翻滚的河水中,有两条鱼儿在嬉戏。

铜镜反映的是柳毅传书的爱情传说故事。该故事来源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柳毅,唐朝人,在仪凤年间赶考未中,回家路过泾河,遇见牧羊道旁的洞庭龙女。龙女向柳毅诉说在泾河夫家备受虐待的不幸,请求解救,柳毅应允为她传递书信。后来,龙女得救后思慕柳毅,最终历尽曲折,二人结为美满夫妻。柳毅传书故事充满浪漫色彩,风格清新俊逸,富有戏剧性,情节曲折离奇,自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甚广,到了元代被尚仲贤编成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

从全国各地收藏的柳毅传书镜看,这类故事镜在宋金时期盛行,背部纹饰大多以泾水托书、洞庭传书和湖滨惜别为题材。青州出土的这件与湖南省出土的青铜柳毅传书故事镜8的纹饰基本相同,内容反映的都是“泾水托书”的情景,只是其钮上方方框中的铭文漫漶。

六、金仙人龟鹤齐寿镜

金仙人龟鹤齐寿镜(图6),直径9.4厘米,柄长8.4厘米,重233.5克,1978年吴继捐赠。镜为圆形,带柄。外区装饰一周缠枝花纹,内区纹饰图案为仙人龟鹤齐寿故事。树下一人端坐,束发,着宽袖长袍,双手平抬至膝上,状如仙人。仙人右侧一人侍立,双手持幡。树梢一轮红日,云上一只仙鹤展翅飞翔,地下伸颈昂首的神龟爬行。柄上有莲花叶图案。

镜背纹饰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疏朗有致,人物、动物刻画细致。画面中仙人为一老人形象,神态怡然,端坐石上,仿佛在接受祝福。仙鹤和神龟,自古就是寿的象征。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论仙》记载:“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宋代文学家晏殊在他的词作《长生乐》中写道:“洞府星辰龟鹤,来添福寿。”宋金故事类铜镜中常见仙人、仙鹤、神龟等元素,体现世人祈求长生不老、升天圆满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俗心理。装饰纹样风格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阴阳理论的影响。9此类铜镜亦是金代的流行镜种,青州的这件铜镜与吉林集安出土神人龟鹤齐寿镜10的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也差不多。

金代的人物故事镜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复杂,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前文介绍的故事之外,还有吴牛喘月、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等,这些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的故事被用于金代铜镜上,正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

七、元鹿鹤同春镜

元鹿鹤同春镜(图7),直径20.2厘米,重400克,20世纪70年代废品站拣选。圆形,圆钮,宽素凸缘。钮的右侧饰繁茂苍松,松下一仙人,为老者形象,须髯飘洒,着宽袍大袖,双手扶膝端坐,足踏祥云。他的左边站一侍者,双手托盘。钮的下方是小桥流水,一驮物的长角鹿自小桥奔向仙人。鹿的左边一人手持瓶,瓶口的烟雾袅袅上升。钮的左侧山石中山门半开,一仙鹤自门后探出头来,作窥视状。

元代的铜镜纹饰图案,摆脱了之前神秘化或图案化的风格,在题材内容、形制或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明显的创新发展,通过人物故事镜可见一斑。这类铜镜的内容丰富,除了反映政治、经济和宗教外,还涉及民俗、绘画、建筑、服饰等领域。当我们看到一枚枚铜镜,恍若穿越到元代,在历史长河中与古人对话。

青州市博物馆藏的这件与浙江省博物馆藏一面鹿鹤同春镜的形制和纹饰相同,前者的直徑较后者大2.4厘米。其纹饰复杂多样,包含仙人、鹿、仙鹤以及青松等元素,反映的是神仙人物故事。“鹿鹤同春”是古代的寓意图案,又名“六合同春”,寓意万象更新、百花齐放、春满人间。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地以及东、南、西、北四方。古人习惯用谐音代替手法,以谐音字“鹿”代替“陆”,谐音字“鹤”代替“合”。“春”的含义用花卉、松树、椿树等体现。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六合同春”的吉祥纹样,寓意天下太平、世代相传,祈盼子孙后代都过上美好生活。

八、元洛神纹镜

元洛神纹镜(图8),直径13.3厘米,柄长9.8厘米,重687.5克,1977年刘成云捐赠。菱花形,有柄。镜背画面中,洛神足踏祥云,踏浪出行,仙气飘飘,美丽动人。身后两侍从跟随,其中一侍从持华盖。上面是明月高悬,祥云缭绕;下面是滔滔洛水,碧波粼粼。纹饰线条流畅,制作精良,是典型的元代作品,并不多见。1972年北京西绦胡同11、1981年吉林九台八家子12都出土过这类铜镜。青州市博物馆藏的这件与二者的形制、纹饰均相同,只是直径略大0.7~0.8厘米。

洛神纹镜的纹饰题材取自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著名作品《洛神赋》。曹植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了自己与美丽的洛神之间的真挚爱情,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但因“人神殊道”而不能结合,最终惆怅分离,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悲伤之情。到了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用丹青再现了《洛神赋》。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从三国至东晋,再到元代,跨越千年,历久弥新。曹植与洛神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绵延的洛河流向远方。我们在鉴赏这面洛神纹镜时,犹如跨越时空沉浸山水之间,感受古人的悲欢离合……

元代故事镜的主题纹饰包括各种神仙故事和人物故事,除了鹿鹤同春和洛神纹,常见的还有八仙祝寿、观音、仙山宴乐、对弈、户外讲学等纹饰。

猜你喜欢
铜镜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北票市博物馆藏辽金时期铜镜简述
建平博物馆藏金代铜镜
青州市博物馆藏宋金铜镜鉴赏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玩转古铜镜收藏
本溪博物馆藏金代铜镜再认识
葫芦岛市博物馆馆藏金代铜镜简介
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