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许多年前,一位读者写信给我讲述了她的故事:她上学的时候,正值十年动乱,没有高考这回事儿。所有同学都在瞎玩,只有她默默地在学习,没有目的,只是喜欢有事可做。1978年恢复高考,她以应届生的身份一击而中。她说,其实有很多人比她聪明,只是开始得太晚,久久松弛的弓弦连上紧都需要时间,更来不及引箭而射。
她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取得了双学位,然后去美国、日本拿了博士学位回国,原本只想教书为生,却又发现了做生意的乐趣。她很享受赚钱的快乐。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请我吃牛排。我听着她流利的英语,对去过的城市如数家珍。她切牛排的手稳定优雅,并教我挺直腰肢,微笑而专注。她说:“你必须竭尽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
我那时写作也有十来年。我无书不读,每天都写,写出来的每个字都斟酌,一定要保证是最佳方案、不二之选。我料定一篇文章一如拼图,必须每字每句每段都镶嵌得恰如其分。
我缓慢地小有名声,也渐渐地得到了一些诚恳的批评。他们说我的文章“太紧”,总在追求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密度。有时候,看我的文章很累。
我相信他们的话,因为我自己长期在电脑前为了一个字一个词折腾,每天都腰酸背痛,喉间有奇异的燃烧感。要如何才能捕捉到最好的表达、最美的意象,像在雪地里潜伏,到几时,才能飞身而起与彩鹬正面相遇?
我完全知道,文章的高妙之處就在于“三分随便”,我就是随便不来呀。
直到遇到这位读者,我才渐渐放下焦灼。
她说她刚去美国的时候,对自己的英文发音不自信,一紧张就结巴,越告诉自己要放松越紧张。
怎么办?承认自己英语不够好呗,大量地听和看——当时还是收音机和电视机,一有机会就背大段大段的英文散文,没事儿就和杂货店老板聊天,正好老板英语也不好,人家说的是西班牙语。
非得单词量到一定程度,听惯了当地的俚语,也能与老师同学开玩笑了,才能专注于内容,放弃对发音的迷思,知道说成什么样别人也听得懂——这就是放松了。
她的话并没有立刻说服我——成年人,是不可能轻易被一段话改变人生的。但我一直往前走,渐渐明白了。
我开始懂得文章不一定要“好”,有时候要的是“快”,有时候要的是“准”,一味追求字词华丽是炫技,是卖弄。能把想说的话,用读者一看就能懂的语言心平气和地表达出来,才是本事。
也就是说,我终于能够松弛了。
玛丽莲·梦露被称为“嘉宝与卓别林的混合”,她开创的“金发尤物”形象,空前绝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是好莱坞史上最勤奋的女演员之一。几乎从进入娱乐圈开始,她就把所有的片酬用来上表演课。
她会带老师进组,一组镜头拍完之后,看向老师,征求他的意见。如果老师摇头说不,她就坚持重拍。
你在银幕上看到她所有自然流露的样子,都是反复锤炼过的。
竭尽全力吧,一直一直,不要担心自己过于紧张,到某个时候,会自然地松弛下来。到那时,便是已经竭尽全力,而陌生人、闲人,会认为你是毫不费力。
(摘自2022年第11期《读者·原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