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向阳 程家德
璜溪古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高边社区,始建于宋朝,有近800年历史,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璜溪村保留有祠堂、书舍、炮楼、民居以及13条巷道,古村风貌韵味浓郁。古村与我校一河之隔,有着丰富的研学资源。我校积极探索璜溪古村美育课程的开发,将本土优秀传統文化融入美术课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断创新实践,发展核心素养,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置
课程分成五个单元,共22个课时,分低、中、高、初中4个学段,并将美术、音乐、语文、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融合。具体课程设置安排如右表。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1.查阅资料,实地走访
前期我们对该村美育研学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充分调研。璜溪村不但是美育研学的重要资源,更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根据研究的相关资料,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学情,并找出问题,认真思考和研究,策划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2.活动引领,注重体验
开展研学,走进璜溪。随着社会实践研学基地、艺术写生基地和艺术馆璜溪分馆在璜溪村相继揭牌落成,我们前后多次组织艺术专训队及部分年级学生,对璜溪村文化、建筑、美食、风俗等进行研学写生活动。如:组织五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学,并把成果转变为《璜溪印象》吹塑纸版画;三年级学生到璜溪村举办“我爱家乡美”UOI跨学科融合活动;举办“悟二十四节气,赏璜溪之美”儿童折扇绘画活动,学生在写生绘画之余品尝璜溪美食“鸡屎藤糍粑”;四年级学生进行“低碳生活、保护地球”主题道法跨学科融合探究活动等。
专题讲座,体验学习。开展璜溪村民俗文化专题研学,学习璜溪村历史、文化、名人、传统文化;邀请璜溪村导赏员与学生分享璜溪故事,走访璜溪古村居住的老爷爷老奶奶,聆听他们的点滴往事;走进璜溪村秉裕书屋学习等。我们精心设计了研学活动课程和美育研学学习卡,让学生带着目的和问题去研学,有助于美育研学课堂高效开展。
成果展示,互动提高。通过精心布置的成果展览展示学习成果,各个主题分章节篇章,有参观篇、作品篇、成果篇、文创篇、互动篇等。
3.融入版画,学科融合
多彩形式,丰富效果。学生经过实地研学并画草稿,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版画的表现语言,把草稿融合转换成版画作品。从形式上可分为单幅、长卷、组画等,从版种上可分为木刻版画、纸版画、套色版画、凹版画等,从材料上可分为木板、胶版、树脂版、针刻版等。不同的版材和创作形式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版画特性,多种表达。版画展示课的时间比较短,根据吹塑版材易刻、易表现、易印的特征,我们采用了现场绘画、现场创作和现场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最后,学生们运用吹塑版画创作了一幅长卷《璜溪村印象》。在“璜溪村之美——建筑篇”活动中,为了表达和还原建筑的历史性和真实性,则采用套色版画的形式,并进行长期作业,表现历史文化之美。
整合资源,学科融合。把古村研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语文课、美术课、版画课、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统筹考虑。学生先完成画稿,并采用书法章法和排版等,然后运用思维导图、小组汇报形式介绍研学成果。期间,学生充当导游,介绍璜溪村的地貌和特色,无形中对语文、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知识进行了跨学科融合,更好地感受、传承和推广了璜溪古村文化。
4.尊重差异,合作成长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研学的深度。我们策划了璜溪古村融入版画教学现场的版画展示活动,“低碳生活、保护地球”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一幅大型长卷版画作品。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群的形式开展,各小组带着问题去研究、合作,促进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领取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以美培元,以美育人。
注:本文系佛山市南海区“十四五”推广应用课题“版痕之美,画美育人——版画课程的区性发展研究”(课题编号:NHTG202100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