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抒恒
【摘 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內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要充分认识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消费、投资和外贸机遇,并且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论文以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概述为切入点,剖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双循环;中小企业;机遇;挑战;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2-0035-03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是主动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是联动供给与需求、国内与国外市场的行为主体。因此,中小企业要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以此提升中小企业发展韧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概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分工体系为载体,以国内生产、消费、分配、流动等方面的畅通、新动能的不断提升为内生运行动力,以国际大循环为补充和支持的经济循环体系。国际大循环是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为基础,以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依托,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为主要表现形式,各经济体基于比较优势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经济循环体系。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传统依赖于出口及大宗商品交易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历史经验表明,唯有立足自身,打通国内循环体系,消除国内循环障碍,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才能最小化国际影响,增强我国在应对各种严峻复杂挑战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在大力发展国内消费经济的同时,我国还要大力发展改革开放,以构建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体系吸引国际优秀企业参与到我国经济建设中,鼓励国内中小企业对外投资。
3 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更强劲,中小企业规模更加强大
扩大内需战略是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基点,稳定的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提升社会消费水平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为了促进社会消费水平,2022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优化投资结构。由此表明,扩大消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1%,但是我国社会消费增长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在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我国旅游消费增速比较快。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2023年春节旅游消费恢复至2019年同期73%。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为中小旅游企业带来巨大发展契机,带动中小旅游企业数量的增加。截至目前,我国旅游相关企业455.1万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55.8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14.03%。
3.2 新一轮基建投资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会大爆发
消费、投资、出口是传统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扩大生产、促进进步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国内投资力度,我国实行系列基建项目,如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取智能化升级改造、聚焦关键领域大力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以及补齐社会民生设施等。2023年我国将加大数字经济建设力度,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制定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例如,加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至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必然会有效带动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3.3 供应链经济将成为经济硬核,中小企业将依附大企业发展
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已经融入社会经济整个供应链体系中,成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强链补链成为我国经济新业态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下,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必然。中小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存在于我国资源布局中,成为整个社会产业链条的重要节点。数字化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要抓住数字贸易的发展契机,依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优势打通生产、分配、流通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但是在日益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难以与国际大企业相抗衡,尤其是我国传统制造人口红利的消失致使跨国企业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抓住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契机,积极融入大企业战略发展体系中:一方面依托独特的产业优势,融入大企业供应链体系中;另一方面借助与大企业开展合作的优势,解决与金融部门信息不对等的现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 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缺乏科技创新力,传统落后产业中小企业淘汰率加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暴露出中小企业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必须要具备独特的核心技术。但是由于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低端产业链,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力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的利润,而科技创新则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而且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基于短期利益考虑,中小企业倾向于选择密集型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二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数字产业领域的占有率不高,这样迫使中小企业要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相应的人才作为支撑,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等因素是阻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三是随着社会对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消费需求的增加,传统低端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势必会被淘汰。
4.2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但相对而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专业程度不够,难以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的要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小企业具有核心市场竞争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然采取粗放型的经营发展模式,这样难以参与到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剖析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足够数量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中小企业等,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不足。高成本、技术水平以及人才储备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小企业近些年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但是其并未结合我国关键领域、重点领域,导致“卡脖子”技术问题仍然存在。
4.3 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剧增,融资难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采取粗放型生产模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低碳发展。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举措,改革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短缺是客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实施增加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支出: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适应绿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淘汰落后的产能,而且还要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可抵押物等导致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虽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通过信贷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等手段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具体实施上由于中小企业缺乏透明的财务信息,导致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5 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5.1 加快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交易是以技术为标的、技术供需方和中介方就技术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进行协商并且达成协议的行为。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配置,而且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促进技术信息扩散,助力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根据统计,2019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万亿元,2020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8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从“十二五”时期末的1.43%提升至2.79%。2021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3万亿元,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2.79万亿元,是十年前的5.8倍。数据表明技术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国要加快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首先要大力解决“卡脖子”技术性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需要不断产出创新程度高、能融入产业链的高质量专利。因此我国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的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公关“卡脖子”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新动能。其次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可以实现资本市场自身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要加快推进技术交易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以健全的市场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5.2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是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一是加强企业梯度化培育,打造持续力强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通过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种子库等举措,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以此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例如,中小企业协会要发展服务职能,为入库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创新升级、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培育库。二是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工业“四基”等领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我国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三是促进数字化網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我国进入数字经济发展时代,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的重要任务。近些年国家围绕数字经济消费需求实施了系统规划,如《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都明确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是当前主要的经济形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提升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5.3 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对传统加工制造行业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我国要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是着力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受疫情、国际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受到影响。为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压力,我国要推动延续阶段性惠企政策,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等惠企力度。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末,当年实施的税费支持政策已落实超3.7万亿元,中小企业收益明显。二是着力增加中小企业实惠。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发挥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着力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各种纠纷问题,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加强中小企业产权司法保护。
6 结语
总之,双循环新格局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对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徐阳洋.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机遇、挑战与成长的着力点[J].西南金融,2021(1):73-82.
【2】李喜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23):107-109.
【3】张超.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市场,2022(06):118-120.
【4】张雅丽.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5】刘梅.电商贸易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2(18):51-53.
【6】苟建华,孙卓.新发展格局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22(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