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军 耿佳欣
一
粗粝亦能甘
耿佳欣:俞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的访谈。成为一名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现在也如愿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但似乎只是一直说着热爱,却少了一些细化的了解。这次写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心中被忽视的困惑才再一次被触及。您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引路人,因此我今天想向您请教,从而汲取经验与力量,继续前行。
这些年来,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教师行业也是越来越“卷”,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目前的我对如何求取工作并没有什么头绪,甚至怀疑过自己毕业后能否及时就业。所以我想问问,您是如何找到这一份工作的?
俞永军:佳欣同学,你好!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你的问题既客观实在,又勾起我诸多回忆。我一直认为,传承如同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其中一环,承前启后,至关重要,对上有交代,对下有激励。我参加过无数次考试,后来为了提升学历,从中师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从本科到研究生,基本是一帆风顺。
后来因工作调动,我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可谓一波三折。1999年,我原本可以借调到某小县城的一所民办小学,不用考试,但感觉既已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又岂能回到原点?于是放弃了。可这所小学没过两年又回归公办,借调过来的老师全部成为有编制之人。2004年,我参加某县城小学“双选”,在十九人中排第二,因只录一人,饮恨而归。2006年,我调入某乡镇初中,又参加某县城“双选”,在十七人中排第七,但只录用六人,就在我感觉与成功再次擦肩而过时,城里一所最好的民办学校录用了我。然而在那里的10年,我仿佛一株浮萍,隨波漂荡。说是编外,又保持编内待遇;说是编内,又没有编内年度考核。2013年,我到苏州市应聘,过五关斩六将,几近成功,无奈考虑苏州房价太高,加之意志不够坚定,最终含恨离去。2016年,我参加南京市骨干教师人才引进考试,先是鼓楼区,失败;后是浦口区,幸得贵人相助,侥幸胜出,最终分配到这所学校。
我特别喜欢王开东老师的文字:“当人类还没有家的时候,自然不断迁徙,寻找橄榄树,寻找水草丰茂的藏身之所,吃饱了喝够了,就在水一方照一照艳影里的波光,嗅一嗅阳光的香味,看看非洲和美洲大草原上动物的烟尘滚滚,我们知道迁徙也是它们的命;后来人类有了家,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类的习性和欲望已经养成,也许是外面世界的诱惑,也许是内心的不安分,也许是前方的召唤,也许每一个漂泊都是一个旅程,人的目光永远聚焦在下一站,然而漂泊是利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注定是一场苦旅。”就是这样的召唤,这样的苦旅,让我一路前行、一路艰辛、一路欢歌、一路成长。
二
信念永存续
耿佳欣:谢谢老师!寻求工作本就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要不断进取的。我钦佩于您的不断自我提升,感动于您的坚持与毅力。我想,虽可能是一路艰辛,但我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在努力中一路成长。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目前班上大多数都是女生,男生屈指可数。其他学校同类专业情况大多亦如此。我不止听一位老师说过,男生在此行业会更讨巧。我一面感觉压力倍增,一面颇觉不公。因而想请教您,根据您的经验,男女应聘者,及至此后应聘成功,他们发展的机会能否均等?
俞永军:毋庸置疑,所有应聘者,及至此后应聘成功,他们发展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关键是你的追求、你的理想、你的毅力、你的坚持、你的心态。当我是一名师范生时,对于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一直充满向往;在成为一名老师后,我更是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充满热爱。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哪怕明天就倒在讲台,今天依旧笑对人生。”为什么呢?就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我一直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时不时加班加点、劳碌奔波。但试问身边的每一个人,哪个不苦,哪个又不累?父母是苦的、是累的,但为了营造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忙忙碌碌,不辞辛劳;环卫工人,风里来雨里去;个体工商户,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突变的生存风险……他们都很忙碌,都很辛苦,可他们有没有因为性别差异而放弃生活的勇气与生命的激情?
佳欣同学,你要记住:因为心中有幸福,所以即使生活艰苦、环境恶劣,也能展现出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因为心中有快乐,所以即使学习艰辛,压力巨大,也能笑对人生,坦然面对一切;因为心中有幸福、有快乐,所以即使工作环境不佳,生活待遇不高,也能绽放青春的风采。这与我们的性别无关,只与个人心境和理想有关。
三
无鞭自奋蹄
耿佳欣:您的话让我再一次树立了信心。哪怕外界对性别的争议再大,做好自己,坚守自己的理想,保持良好的心境,我想,我也一样可以走上讲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那么我还想问问俞老师,在教师这个行业,单位对刚入职的员工会提供培训吧?会有哪些培训呢?我也渴望着在系统的培训下,真正有资格、有底气走上讲台。
俞永军:行业内,单位对刚入职员工会提供各式各样的培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各学科新课标解读等等。当然,这些培训都是建立在市、区各级各类培训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新教师的全方位培养,很重要,也很必要。
但仅仅通过这些培训所掌握的内容,新入职教师是很难快速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所以在提升学历的同时,我会积极参加各类业务进修,珍惜一切机会。我有幸参加了扬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首届教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听到中央教科所、华东师大、省教科所、市教研室等专家做的专题报告,我受益匪浅。有一次,扬州市教育局陈玲玲老师就告诫我:“既来之,则安之,要让自己躁动的心赶紧安顿下来。”她还说:“每一个教师都要有责任意识,要能唤醒学生的灵魂。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自己始终保持在读的状态。”李镇西老师也说:“促使一个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并不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过硬的本领,更多的在于他养成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良好习惯。”
每逢年初,我都要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至少阅读5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同时撰写读书心得并积极投稿。我的多篇书评先后发表在《江苏教育报》《中国德育》《江西教育》《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等报刊上。
四
矢志存热爱
耿佳欣:俞老师,我真要好好向您学习。我可能还只是好奇,想去了解岗前培训,可您已经教我更要看重内驱力,要自发地参加各类业务进修。这让我想起我读初一时,您日日陪着我们晨读,课间就赶紧拿着本子记录的情景。这也带动了我们班所有同学,即便课间候操时也拿着便签本读读记记。这成为学校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其实俞老师,我一直同您说,我梦想成为语文教师,我的心中也确实有着这样的热爱与动力。但毕竟想象不是现实,所以还想问问您,就这份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俞永军:就这份工作而言,我最喜欢的是获得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学生的认可,更令我开心,更令我幸福。医生,常常面对精神萎靡、内心痛苦的病人;工人,常常面对枯燥乏味、毫无生命的零件;警察,常常面对为非作歹、穷凶极恶的罪犯……只有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有头脑、有活力、有思维、有主见;他们能体谅老师、能帮助弱小;他们一些不经意的举动时常让人感动,让人兴奋,让人回味,让人幸福。也只有老师才拥有充分的时间去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类文明成果,享受纯真的师生交往的乐趣。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已有28个春秋。孩子总是在我苦闷彷徨时,送来安慰;在我失落痛苦时,送来欢笑;在我生病抑或过生日时,送来祝福。因此在无数次睡梦中,我总是想起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真心,总是让人倍感温馨。
我最不喜欢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底气、体态无激情的老师。身为老师,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凝视学生,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或母亲,传递信心与力量、爱心与真诚。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始终埋着头,盯着书本看,盯着教参看,只顾往下念,从不考虑学生的意愿与感受。身为老师,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只是照着书本往下念,不能像一台复读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机械劳动,毫无主见、毫无创新。我期待中的好老师应胸中有文本,侃侃而談、落落大方、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只会现炒现卖,只会依葫芦画瓢。我反对老师一天到晚双手背在身后,抑或抱于胸前,一副傲慢与不屑的神情。我期待,这双富有柔性的大手,时而抚摸孩子播下温情的种子,时而指引孩子走向光明的道路,时而激励孩子坚定人生的信念。
五
潮头铸匠心
耿佳欣:俞老师,哪怕是听您描述,我已经倍感幸福!我一直希望与学生“双向奔赴”,相互理解、相互温暖、共同成长。现在听您一说,我便豁然开朗了。我想没错,我也会保持热爱,期待着未来拥有这样的职业幸福感。当然您的不喜欢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老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爱学生,同时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
我明白,空谈热爱无异于纸上谈兵。那么做这份工作时,对您而言,什么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呢?
俞永军:当下工作,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毫无疑问是在常规教学之余的改革与创新。备课,不可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即便有些课文我非常熟悉,不看教参也能讲下来,但也要结合班情、学情重新思考。这个班的孩子怎样,能不能接受我这种风格的老师?我讲的内容、授课方式与教学手段,孩子能不能接受?我援引的案例,孩子能不能理解,会不会按照我的思路进一步研读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事实上,只要多留个心眼,就会发现许多内容不能一味地拿来。
教学,不可一味地照本宣科。一直以来,语文成了许多孩子的心头之痛,上课铃响后,他们见到老师就恹恹欲睡、无精打采,原因是有些老师只会“三抄”“四背”。“三抄”,即抄写生字新词、佳句赏析和主题思想;“四背”,即背文学常识、诗歌鉴赏、文言词句和答题技巧。为此,我和同事积极开展市级课题“快乐语文的课堂建构”研究,着力于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与此同时,枯燥知识娱乐化、语文内容生活化、基础知识口诀化,也是我一直探讨的内容。
反思,不可一味地周而复始。每教完一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反思,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这既包括反思外显的教学细节和行为背后的观念,又包括内在的思维逻辑、知识结构,以及这些知识呈现的方式是否合理恰当、简明扼要等。就拿我的课堂来说,只要课一结束,我的脑海立马冒出诸多问题: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训斥学生了吗?这节课整体效果怎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是如何处理的?课堂上有哪些精彩片段值得细细品味……正是我且行且思、且思且写、且写且投,基于教学反思的一篇篇随笔、论文才孕育而出。
六
逐梦正当时
耿佳欣:原来是这样呀!备课不可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教学不可一味地照本宣科,反思不可一味地周而复始。我不敢说我现在明白了,我只能说,这确实是难题、是挑战。我会再去咀嚼这几句话,在未来从教的日子里且行且思且进步。
我想说,俞老师您真的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我喜欢您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我感叹您日日坚持的积累与进步,我佩服您迎难而上、不惧挑战的勇气。所以最后我想再问一问,从事这份工作以来,您认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吗?您的家庭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俞永军:这两个问题很难回答,先说第一个,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我说没有实现,你定会认为我过分谦虚。但事实上,我的人生价值一直都未能实现,且一直在路上。从当上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奋力向“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冲刺,虽然我的起始学历不高,属先天性不足;我的生活三点一线,不免有些孤陋寡闻。尽管如此,但我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要在路上,就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否则就算距离再近,不迈开双脚也根本不可能。俞敏洪老师曾说:“我小时候坐在长江边上的时候就想,为什么长江能够流到天外去,我就不能走到天外去?就是这样一心一意要走出农村的梦想激励我三次参加高考。当时在农村,高考是唯一的出路。有时候当人生只剩下唯一一条出路时,其实那反而是一条好路,因为你必须沿这条路走下去,也许有一天就走出了一片天地。”三次高考的痛苦经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但咬咬牙顽强地挺过来,无疑需要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因此,一个不死心的人,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卑微,只要他一直奋战在前行的路上,就一定能走出很远的距离,能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再说第二个问题。站在我的角度,我无法回答,家庭成员的满意度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心理。但就我个人的看法,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原因很简单,我基本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这一辈子,时间很有限,精力亦有限,所以我们才应该将现有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当你的时间不再用于深度学习,当你的注意力被他人瓜分;当你只看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当你的执行力越来越差;当你抱怨得越来越频繁,当你回想往事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你的堕落与毁灭就已悄然发生。所以,只有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折腾,你的谈吐才能自信,举手投足才会落落大方;只有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折腾,你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层次内涵,才能用自己的素养与见识感染他人;只有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折腾,你才会无愧于父母,对得起孩子。
佳欣同学,不知我的回答能否让你满意,但这些都是我的心里话。不久的将来,你会如我一样毅然踏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记住一句话:向着心中的梦想奋力远航吧!
耿佳欣:再次感谢俞老师!的确,人生价值的最终达成其实一直在路上。对我而言,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老师您一直以来对我的谆谆教诲,还是今日欣然接受我的采访,我的感谢之情都是难以言尽的。那么在这里,我也不再只是说上一句“谢谢俞老师”,更要向您郑重承诺,您的学生——耿佳欣,必会怀揣热爱,踏实前行,向着心中的梦想奋力远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