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
《战火中的青春》高山原型是凌源郭俊卿
新中国成立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陆柱国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部分章节改编拍摄了一部当年家喻户晓的黑白电影《战火中的青春》,男女主角由当年的电影明星庞学勤、王苏娅出演。
故事的梗概: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处于最艰苦的阶段。一次战役中,一支仅十几人的游击队与敌人正规军苦战一天一夜后,只剩下小队长高山还在坚持战斗。我军大部队及时赶到,救出高山。女扮男装的高山坚决要求参军,团长将她派到青年英雄排担任副排长。救过高山的排长雷震林见高山年轻且身材矮小,心里有几分看不起她,但高山仍认真协助雷震林完成工作任务,赢得全排同志的肯定。雷震林好胜,战斗中经常涉险冒进,高山直言相劝,但雷震林并不接受。一次战斗中,雷震林因好胜而中计,情势危险、后悔莫及。高山冒着生命危险,将雷震林救出,自己却身负重伤。雷震林代表全排战士探望高山,得知她原来一直女扮男装,震惊之余,由衷感到钦佩,进而萌生爱情。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前挺进,雷震林将心爱的指挥刀送给前来送行的高山,革命的情谊把两人的心紧紧连结在了一起。
近些年流行老戏新拍,老电影《战火中的青春》被改编成一部30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一代人在战争年代的忘我付出、艰苦卓绝,再度被后人追忆并感慨。王苏娅出演的女英雄高山在现实中确有其人,她就是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三十家子镇、享有“现代花木兰”美誉的战斗英雄郭俊卿。
郭俊卿是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在凌源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因家境贫寒随父亲逃荒到内蒙古巴林左旗。1945年8月,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在部队被评为训练标兵。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后任某机炮连党支部书记。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她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块上厕所、洗澡。1950年4月,劳累过度的郭俊卿患了严重的妇科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女儿身。1950年5月,她不得不向党组织汇报了性别。同年9月,她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称号,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毛泽东奖章”各1枚。
1956年,经组织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历城县工业局副局长,青岛第一服装厂副厂长、厂长,山东省曹县工业局副局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郭俊卿在江苏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以郭俊卿为原型的电影中,巾帼英雄高山和排长雷震林最终萌生爱情,革命的情谊将两人的心紧紧连结在了一起,而现实中的郭俊卿却单身一人,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
《小兵张嘎》主演安吉斯的母亲是朝阳乌兰司令
经典儿童抗战题材电影《小兵张嘎》,是依据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改编的。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60多年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成为新中国几代儿童记忆中最灿烂的金色华章。这部电影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电影中的张嘎子生活成长在水光潋滟的河北白洋淀,但嘎子的扮演者安吉斯的祖籍其实是辽宁朝阳。安吉斯的母亲出生在朝阳县凤凰山下噶岔村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原名宝力格(蒙语意为“泉水”),她就是日后威震大黑山的双枪女将乌兰司令。
在大黑山,若跟上了年纪的人追憶“双枪红司令”乌兰的往事,不少老人依旧口若悬河、神采飞扬。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乌兰司令胯下一匹青鬃骏马,身穿绛紫色蒙古长袍,腰系蓝色腰带,脚蹬黑色长筒皮靴,肩搭长辫,浓眉大眼,英姿飒爽,她手持两把“盒子炮”,骑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但见手起枪响,敌人惨叫落马……
日本投降后,热辽根据地的朝(阳)、北(票)、阜(新)、义(县)一带匪患猖獗,民不聊生,这种态势下,革命经验丰富的乌兰被派到热东。那时,乌兰刚满24岁。
到任后,她和大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大家不要怕,不要惊慌!共产党、八路军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大家过好日子的。”
乌兰司令对敌斗争机智、果断、勇敢。1946年5月中旬至1947年12月末,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率领蒙民十一支队打过三次北票,每次打北票都战果辉煌,屡立奇功。
一打北票的战斗是1946年5月13日拂晓打响的。刚刚成立不久的蒙民十一支队,配合我军主力十七旅,参加了这次战斗,缴获敌人弹药31箱。
二打北票是1947年6月29日。蒙民十一支队、十二支队,配合我军主力十七旅和十三旅,向北票守敌发起猛烈进攻。二打北票,战果辉煌。北票守敌参谋主任率残部投降,生俘国民党官兵2176人,缴获山炮两门、重迫击炮20门和机枪、六零炮、电台等大量军用物资。
三打北票,打的是伏击战。这时,蒙民十一支队已改编为热辽军分区北阜义蒙汉地区队,共有2500多人。由于我军长期包围,敌军供养严重不足,准备逃跑,乌兰司令指挥部队在大乌兰、马友营和清河门地带设下哨卡,布下阵地,伏击敌人。这次战斗,共歼灭敌人1300多,缴获迫击炮23门、轻重机枪52挺、步枪667支。
1946年爆发在北票境内的那场战斗让乌兰名声大振,乌兰率领蒙民第十一支队配合主力部队痛击北票来犯之敌,建立奇功。因乌兰骑着青色战马,手持双枪,百发百中,蒙古同胞直呼她为“青马双枪红司令”。
1947年冬,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开始了。乌兰同志担任北阜义新区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她组织土改工作队下到各村,建立农会,发动群众,积极工作。她在土改工作中,对政策掌握得稳妥、细致。土改后期,热辽地委在清河门土改工作会议上提出纠偏,乌兰同志受到了地委的表扬,因为在她所领导的土改地区,既充分发动了群众,又团结了中农,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新中国建立后,乌兰从部队转业,就任内蒙古妇女联合会主任。1980年调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兼女工部长,后来退居二线,担任了全国总工会顾问。
今天讲起乌兰,生活在辽宁朝阳、北票、阜新一带上了年纪的人仍如数家珍,北票老战士闫志不仅见过乌兰司令,还差点当了乌兰司令的警卫员。
闫志说,乌兰司令曾带兵打过黑城子,小王子沁布多尔济一想起乌兰,就如坐针毡。那是1946年,北票地区有一个土匪头子,绰号“打一面”,生性凶残,恶贯满盈,他纠集了土匪80多人,成为当地一个大害。乌兰率领蒙民十一支队进驻北票后,“打一面”派人来到十一支队,交给乌兰一封“投降书”,表示愿意投诚归顺。乌兰见信后虽然对“打一面”并不十分相信,但也表示欢迎,收编了这股土匪武装。投诚的“打一面”暗中和盘踞在黑城子的反动王爷沁布多尔济取得联系,预谋里应外合打十一支队一个措手不及。“打一面”派人给沁布多尔济送信,可是送信人恨透了“打一面”,直接把信交到了军分区。軍分区下令给乌兰,逮捕“打一面”,消灭这股叛匪。乌兰布置停当后,派人通知“打一面”到军分区“赴宴”。“打一面”不知道自己的阴谋已败露,按时来到司令部。几杯酒下肚后,乌兰一声冷笑,说:“打一面,你最近给沁布多尔济写了几封信,打算要干什么?”“打一面”心中一惊,却故作镇静,“我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乌兰掏出“打一面”的信件扔在桌上。“打一面”一见阴谋败露,伸手就去抓盒子枪,乌兰早已操枪在手,一声枪响,“打一面”受伤被擒,他手下的80多人也全部被缴械。
乌兰比闫志大6岁,闫志现在还能记得乌兰的模样,“小个不大,胖个搭的,长得够意思。”这是当地土话,大概的意思是说,乌兰个头不高,长得有点胖,模样挺漂亮。
乌兰带兵活动在北票黑城子地区时,见那时还是少年的闫志聪明伶俐、办事干练,想让闫志当自己的警卫员。那时的乌兰已是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能在乌兰司令手下做事是何等荣光!谁知,乌兰的邀请竟被闫志给拒绝了。别看闫志当年人不大,还挺“大男子主义”,“她要我,我不去。给女的当警卫员,我不乐意!”
1987年4月5日,乌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遵照她生前遗愿,将部分骨灰撒在她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北票大黑山为乌兰举行了撒骨灰仪式,并建立“乌兰亭”来永远纪念她。
这些年,乌兰的儿子安吉斯计划在家乡朝阳噶岔村为母亲乌兰建一座纪念馆,以弘扬母亲的革命情怀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