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针对在网上引发热议的“手机泡水”視频,贵阳市修文县明雅学校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核查,因学校九年级某班20余名学生违反学校规定,私自携带手机进入宿舍并在深夜玩耍。班主任发现后自行与家长协商,采取将手机泡水的方式进行处置。
班主任对手机高度警惕,甚至不惜以毁坏的方式震慑学生,背后当然有着十分现实的考量。然而,销毁手机的这种过激的做法,看似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是一种假性解决。面对这种暴力举措,学生很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将对老师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比起“一毁了之”的处置方式,探索出更加以人为本、对学生更为负责的举措才是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