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慈
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700多千米,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千米,滋养了山西四分之一的土地。曾经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采砂排污,汾河一度出现过“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的景象。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交给山西省的重要使命。按照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的要求,2017年以来,太原展开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汾河的新篇章。
治水,让城市母亲河获得了新生。
“水臭不臭,空气好不好,从河边的人的多少就可以看出来。”说起冶峪河这几年的变化,太原晋源区武家庄社区居民郝海林滔滔不绝。冶峪河岸上,做健身操的、跳广场舞的、漫步的、唱歌的、舞剑的……人们三五成群,老少相携,或锻炼,或休闲,乐享水生态治理福利。
从清澈见底、鱼儿嬉戏,到色黑如墨、淤积严重并发出阵阵恶臭,再到如今水清、岸绿、河畅,年近八旬的郝海林成为冶峪河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夹在晋阳湖和冶峪河中间的武家庄社区,两边都是悬河(湖)。即使遭遇暴雨,这里依然河湖安澜——通过综合治理,冶峪河不但实现了雨污分流,防洪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冶峪河的变迁是太原市实施“九河”综合治理的生动写照。“九河”是指汾河在太原市区的九条主要支流,其中北涧河、北沙河、南沙河从东汇入汾河,风峪河、冶峪河、虎峪河、玉门河、九院沙河、小东流河则西入汾河。
“九河”曾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道而受到污染。通过工程治理,“九河”成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及东西山地区重要的东西向交通及景观通道,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景象不再,一条条臭水沟变成了飘动在城市版图上的“绿丝带”。
治水惠民,带来新的气象,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在太原汾河岸边的彩色步道不时有居民慢跑、骑行。“大家都愿意去美的地方,这里生态环境这么好,为了呼吸清新空气,我也要常往这儿跑!”居民郄俊巧说。
春暖花开,骑车穿行于汾河景区,脚下是蜿蜒曲折、纵横南北的自行车道,眼中是花红柳绿、碧水荡漾的两岸,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这条长达43千米的绿色长廊镶嵌于太原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之中。这里拥有多达3 0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成为太原城的“加湿器”。
截至2021年9月底,随着汾河四期工程的交付,太原母亲河——汾河长廊如一幅长画卷徐徐展现在太原市民的眼前。叠翠轩、丹亭、翰墨苑、望岳阁……漫步在汾河四期景区,流水欢畅,岸畔柳枝迎风摆动,一步一景,如诗如画。
变美的汾河,不仅让太原人感受到了美,更让山西人看到了母亲河的生态价值。人们对汾河有了新的期待。由于水质的持续改善以及丰富的食物,太原汾河湿地成了大天鹅、黑鹳、白鹭等珍稀鸟类的返乡“加油站”。
如今,汾河景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汾河晚渡”景点的建成开放,游人可以深入领略夕阳西下时汾河渡口的唯美景色。长达75千米的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建成投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骑行网络、降低了能耗,“一泓碧水穿城过,河畔彩带映春色”的美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美丽的汾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河、健康的河、生态的河、升值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