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生猪养殖业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年初深度亏损,到10月每头平均1300元的利润,再到12月中旬养殖利润又比10月峰值缩水达八成。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生猪存栏量或稳步增长,生猪周期将开启下行通道,生猪均价或将在9~10元/公斤区间,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将面临高负债率和高成本压力。
2022年“强反转”与“弱消费”并存
纵观2022年全年,生猪价格表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强反转”与“弱消费”并存,归根结底在于阶段性供需错配。2022年春节过后,猪价连续一个多月出现恐慌性下跌,引发部分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和淘汰母猪,生猪价格也回落至12元/公斤左右。4月中下旬,生猪价格又涨至16元/公斤,已至成本线附近,利潤可期。此后,因前期能繁母猪去产能化效果显现,新一轮生猪上行周期开启,第二季度末猪价已较第一季度反弹超60%;进入第三季度后,生猪价格快速上涨,环比上涨40%,10月中旬生猪均价达28.3元/公斤。各大集团生猪养殖企业在第三季度迎来了2022年首个赢利季,多数猪企量价齐增,头部猪企实现了年度扭亏为盈。同时,出于对第四季度猪肉需求的乐观预期和生猪产能偏紧的判断,9月初部分养殖主体大量购入标猪进行二次育肥或压栏。然而,10月下旬以后,市场生猪供应充裕,加上市场上腌腊备货启动较晚且需求量偏低,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至12月13日,部分地区跌破18元/公斤,养殖利润缩水八成。
业内人士表示,在非洲猪瘟暴发后,生猪价格绝对值大幅上抬,波动率更高,压栏、二次育肥情况明显较非洲猪瘟之前更普遍,且压栏比重更大。2022年第二至第三季度,猪价上涨主要是前期集中抛售加上市场可供应大猪偏紧,阶段性压栏所致;10月猪价上涨则是市场对生猪需求过度乐观,加上大比例压栏和二次育肥形成的人造牛市,结果因需求偏弱,加上压栏生猪上市,增加了猪肉供应量,导致猪价不断走低,最终引起市场卖方心态崩塌,加剧了猪价的大幅下跌。
业内人士指出,非洲猪瘟和2021年猪价的下行周期加速了生猪散养户的退场。2022年生猪价格涨得快、成本高,但返场的人并不多,曾经的养殖大省现在散户少得可怜。业内预计到2025年左右,上市猪企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集团化生猪养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较高,且在资金、技术、对抗疫情风险等方面比散户更有优势,能较好地维持生产稳定,产能优化调节较为温和,也利于政策方面进行统一调节和引导,进而利于减弱猪周期的波动程度。
2023年行业增产或延续至下半年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本轮周期母猪产能低点出现在2022年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77万头,5月起母猪存栏环比持续6个月正向增长;截至当年10月底,能繁母猪存栏4379万头,同比增长0.7%,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6.8%,与2021年第四季度母猪存栏量相当。
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是生猪产能核心指标,可作为未来10个月商品猪出栏先行指标。对应来看,2023年3月生猪出栏量或开始环比增加,并延续至2023年下半年。
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生猪周期将开启下行通道,上半年供给恢复初期,虽有增量但幅度有限,加上生猪需求淡季,预计生猪价格将进入下行阶段;2023年下半年因2022年第四季度养殖利润达到较高水平而导致的母猪补栏提速,表现为2023年下半年的生猪出栏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因此,预计2023年生猪周期将以温和下行为主要趋势。
2022年12月中旬,生猪市场情绪悲观,加上生猪需求持续低迷,市场上仍有一定数量的前期压栏猪和二次育肥猪未出栏,在这种情况下,2023年一季度生猪价格阶段性滑落至成本线附近时,那些一直不愿意出栏、不断压栏的养殖户在猪价跌至成本线附近时,会因现金流绷紧而出现被迫出栏的情况。2023年第二季度大概率各行业基本恢复生产,因此2023年第二至第三季度猪价仍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与上轮周期不同,因前期过高损失和财务压力等原因,2022年下半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并不高,仔猪和母猪价格上涨有限。但随着利润改善和市场明朗,2023年养殖企业和散户补栏积极性可能变大。
2023年生猪价格波动性下降,可能表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综合判断,2023年生猪均价可能为18~20元/公斤,处于养殖行业成本线之上。除了猪肉价格波动,市场参与者还面临成本压力,这也是当前养殖户、养殖企业补栏和增产谨慎的重要原因之一;饲料成本占生产成本50%以上,而主要饲料粮的价格2023年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此外,部分养殖企业已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来降低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期粮食成本上涨的压力,但目前的母猪繁殖率及仔猪死淘率已得到大幅下降,不大可能恢复到2018年非洲猪瘟最初暴发前的水平。
(转编自新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