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

2023-05-30 10:48段永光
传播与版权 2023年3期
关键词:隐私保护管理机制人工智能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传统新闻内容生产模式发生改变,新闻内容生产的主体结构和呈现形式也发生深刻变化,新闻内容生产呈现智能化、高效化、全景化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方向并进行反思,探求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规制,明确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规制,一要发挥人工智能对新闻内容生产的辅助作用;二要平衡数据挖掘与用户信息的保护关系,规范人工智能新闻采集管理,有效解决过度依赖算法造成的内容窄化问题;三要坚持新闻内容生产的人文取向,发挥专业新闻人的作用,提高内容质量,增强新闻内容的人文性;四要完善新闻内容生产的核查机制,建立人工审核与智能审核相结合的双重审核机制,从而全面保障新聞内容的高质量输出。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闻内容;管理机制;隐私保护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变革,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机器新闻写作与算法分发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整个传媒业态正在面临重塑。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并从辩证视角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方向

新闻内容生产主要指新闻生产过程的内容制作,具体包括选题、采访、写作、编辑、拍摄、剪辑等环节,涉及新闻内容生产的上游信息采集、中游新闻写作与编辑、下游新闻审核,是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中,新闻审核是新闻内容发布的关键。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领域,使新闻内容生产的主体结构和呈现形式发生深刻变化。

(一)重塑新闻内容生产的主体结构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新闻内容生产者主要以记者、编辑和作者为主。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的传受双方界限变得模糊,受众也成为新闻内容生产者。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领域,新闻生产过程引入机器人写作、算法新闻、VR全景化播报等,新闻报道产生变革,机器人和智能算法也加入新闻内容生产者的队伍。新闻内容生产主体的智能化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机器新闻内容生产便捷、高效,且可全天候生产,达到新闻内容的海量输出,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和碎片化的新闻阅读习惯。其次,人工智能写稿可借助数据分析,增强新闻内容生产和推送的精准性,优化处理海量数据,并通过数据讲故事,弥补传统新闻报道的不足,增强新闻内容的全面性[1]。最后,人工智能参与新闻内容生产具有客观性,其进行信息采集和文稿编纂,可以合理呈现各方言论和观点,使新闻内容客观和多元。

(二)提高新闻内容生产的信息采集效率

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深度融合对新闻内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自媒体平台成为人们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参与到新闻的发布和传播中,新闻信息既有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源,也有草根和意见领袖提供的信息源。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检索,新闻信息采集也可以从新闻选题、新闻线索搜寻、新闻素材方面进行整合,使采集效率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丰富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信息源。例如,美国的新闻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在融合过程中产生了Five Thirty Eight新兴数字媒体,“彭博NEXT”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为专业金融人士提供新闻信息。在我国,“DT财经”运用大数据技术,系统分析海量的商业信息,并制作简明的信息图,让读者了解财经发展趋势和动态。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也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新闻生产,为广大受众提供数据新闻资讯。又例如,2017年“i黑马”发布了一篇文章《我分析了42万字的歌词,为了搞清楚民谣歌手们在唱些什么》,这篇文章的信息采集就是通过爬虫技术完成的,并以语言处理和数据分析,形成可视化的信息图,清晰地呈现民谣歌手们的歌曲内容。

(三)凸显新闻内容生产的场景多元化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VR新闻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重要分支,并初步在各类新闻网站中进行尝试。同时,随着5G网络的发展与完善,配备高性能的摄像头和强大的智能算法的网络媒体成为主流。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均在微博中发布了有关两会报道的5G+VR新闻,这也预示着5G+VR新闻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在5G时代,VR新闻将更加完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日渐明朗[2]。第一,社交元素将成为VR新闻快速传播的突破口。在融媒体背景下,社交媒体将社交元素融入VR新闻,能发挥新闻与受众的互动功能,实现社交环境中新闻内容生产的聚合性建构,从而增强新闻价值,提高信息透明度。目前,我国主流新闻网站在英文栏目中纷纷设置了Video等版块,以视频的方式向国外受众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在5G技术的引领下,新闻传播主体也尝试利用直播的方式与受众互动,呈现弹幕等多样化的互动内容,从而扩大受众群体,提高关注度。然而,如何有效地将嵌入式社交与新闻传播相结合,平衡好传受双方的有效互动与新闻价值提升之间的关系,是新闻传播主体需要克服的难题。第二,媒体融合发展将成为主流趋势。在5G技术的引领下,受众浏览和获取新闻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必须突破原有模式,加强与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合作,通过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等进行传播。例如,2018年美国加州山林大火的新闻视频内容是由人们剪辑并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传播的。无论是5G+VR的新闻内容生产形式,还是5G+AI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都会引起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大变革。

二、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反思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对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使生产主体结构和新闻内容的采集、制作与呈现都发生了变化,新闻内容生产既面临挑战,也迎来发展机遇。人工智能在加速新闻内容生产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加剧了新闻内容生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一)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局限

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且势不可挡。而如何实现技术赋能,使新闻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业界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3]。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新闻工作者,其存在技术风险和伦理风险,而要规避这些风险,新闻内容生产的关注点要放在提高新闻内容质量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

第一,“快新闻”与“慢新闻”之间的博弈。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新闻内容生产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深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理念和范式。在传统新闻报道背景下,有“慢新闻”和“快新闻”之说,“慢新闻”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新闻调查所报道的新闻,“快新闻”则是针对信息点进行快速报道的新闻。当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信息采集领域时,短、平、快的新闻被快速生产,这让受众能够迅速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和进展;“慢新闻”在应用人工智能后,也提升了新聞的生产效率,且兼具人性化的分析和思考[4]。当前,有深度、有质量的新闻内容仍是受众需求,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为新闻内容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二,数字鸿沟与信息窄化困境的加剧。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成本比较高,VR和AR等新的技术与设备费用昂贵,这些智能技术所提供的优质服务也只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加深了数字鸿沟,无法为广大受众提供广泛的人工智能服务,未来如何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也值得业界和学界深思。同时,虽然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够让受众获得个性化的内容,但是在大数据算法下,受众阅读的新闻大多是经过人工智能筛选的个性化新闻,久而久之,受众会陷入“信息茧房”,并受到自我选择和人工智能的双重约束,使获得的信息范围更窄,从而其对某些观点也会产生偏激倾向。

(二)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风险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领域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实现的,并基于算法提高新闻内容生产的精准度。然而,在外部监管不完善以及商业利益驱使的情况下,新闻算法也有可能沦为对受众的“算计”[5]。这种由算法引发的风险主要体现为数据采集的侵权风险和虚假新闻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一,数据采集的侵权风险。机器人新闻内容生产的首要环节是机器人从海量数据中抓取符合主题的数据信息,但这一过程是否存在受众个人信息被随意采集、挖掘的情形,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一方面,受众接受人工智能为其提供的新闻内容;另一方面,在接受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受众要将个人信息上传到新闻客户端,并通过相关的审核。由此产生新的问题是,在新闻平台通过大数据为受众提供专业信息的同时,受众个人隐私也会被上传到媒体客户端,从而出现受众个人信息被随意采集的行为,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则会影响新闻内容生产的合法性。针对这一问题,2018年欧盟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其中明确划分受众权利和互联网权利,规定互联网公司在收集受众数据时,必须告知受众数据的使用目的,受众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访问权限进入互联网公司获取相关数据,甚至可以对算法进行干预。

第二,虚假新闻的潜在风险。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由于算法的分法,人工智能拥有了更大权限,甚至新闻内容的把关权利也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且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无监督式学习”和“监督式学习”进行新闻信息收集和生产。“无监督式学习”指新闻的信息收集和新闻结果之间是不可观察的空间,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人们无法预测人工智能算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甚至对询问结果也无法在编审环节进行审核,这大大增加了虚假新闻出现的概率。在新闻算法下,若虚假新闻没有被发现,算法就会以分发式的方式将其发送给受众,进而加速虚假新闻的传播[6]。无论人工智能算法如何进行新闻内容生产,其受到人工价值的影响比较小,这也加剧了新闻内容生产的不可预测性。

三、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规制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内容生产更加便捷、顺畅,而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学界和业界有必要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规范新闻内容生产,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应用的规范性。

(一)发挥人工智能对新闻内容生产的辅助作用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生产出来的新闻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很少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人性视角。而记者所撰写的新闻内容则从人的角度,深入思考某些问题,能够体现人的价值理念。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新闻生产过程如何实现人和机器的功能互补和价值匹配成为学界和业界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机器在生产新闻内容时擅长处理结构化的数据,生产的新闻内容简洁、准确,但也缺乏深度话题以及没有体现人的价值理念与思想。例如,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其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快速准确地捕捉新闻热点,然后进行报道,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报道内容缺乏思想深度。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新闻内容生产主要以算法和模板为基础,信息交互仍停留在比较浅层的阶段。新闻内容生产要想提升效率,就必须实现人与机器的有效协作。因此,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记者与人工智能可展开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闻内容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很多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人工编写和机器分发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人工智能在新闻写作领域的优势[7]。同时,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很多专家也指出,机器写稿需要继续进行开发,提高智能化水平,通过打造更为现代化的智能机器人,并让其具备学习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内容分发能力,从而争取在更大领域内实现新闻内容生产的智能化。

(二)平衡数据挖掘与用户信息的保护关系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手机App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更好地保护受众个人隐私,企业必须完善隐私预设立机制,在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时必须提前告知,实现“隐私友好的提醒”,即明确提醒用户是否开启此项功能。同时,企业不可以肆意扩大用户信息的收集范围。例如,支付宝的年度账单事件。该事件起因在于支付宝设置用户信息提醒的位置不够明显,导致多数用户在使用支付宝年度账单时出现了“被同意”现象。该事件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意识到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当前,很多App软件在未经用户“有意识”同意的情况下,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并收集这些数据用于广告推送。对此,部分专家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应制订传感器隐私预设机制,通过应用感知系统,对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权限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并避免移动智能终端的传感系统被任意篡改,从而解决手机App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的问题。只有这样,人们在使用新闻类App时,才可以畅快地阅读新闻内容,不必要担心个人隐私信息被恶意获取。

(三)坚持新闻内容生产的人文取向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闻内容生产涉及新闻从业者和人工智能的编程人员。人工智能的编程人员应按照新闻价值标准和编写需求进行算法设计,彰显新闻人的价值观,保障新闻作品的质量,但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新闻算法设计由大型技术商业公司所创造,服务于商业公司,为其创造利益,也受到公司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不同公司的新闻算法设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算法设计不可避免地会体现设计团队的价值和偏好,加之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算法系统需要过滤掉一些涉及政治敏感性内容的信息,因此,在这一系列运作后,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所体现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是不完善、有缺失的,这也与新闻从业者或新闻主体所表达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新闻内容生产应始终坚持人文价值取向,在还原新闻真相的前提下,向受众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积极力量。同时,新闻内容生产要引入正确的新闻价值理念,满足高标准的新闻业务需求,避免向受众推送虚假新闻。此外,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还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也就要求新闻内容生产必须加强人工审核。

(四)完善新闻内容生产的核查机制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领域,极大地加快了新闻内容生产的速度,使新闻内容的时效性更强。但同时,由于信息来源具有复杂性、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加之受碎片化传播样态的影响,虚假新闻、反转新闻仍时常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新闻内容生产的下游环节应加大对新闻内容的核查力度,新闻内容采集者和生产者要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保障新闻内容的完整性和可靠性[8]。然而,这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兼顾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新闻内容发布的即时性。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优化新闻人才队伍结构,提供人才保障。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内容生产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如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等。同时,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新型新闻人才也是当务之急。第二,完善新闻内容生产流程,实现全程监测与预警。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内容生产,有利于新闻采编第一时间获得现场新闻线索,在源头上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云采编平台也能够简化新闻内容生产流程,形成多媒体合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新闻内容生产的效率。第三,利用人工智能自动鉴别技術,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审核。工作人员通过先建立相关数据库,提高人工智能系统对违规信息的识别准确度,然后利用智能系统识别和判断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预警[9]。尤其是在当前新闻内容快速叠加的背景下,新闻内容审核可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快速识别敏感信息,减少人工审核的工作量。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跟踪、分析和识别虚假信息,并通过建立虚假信息模型和数据库,阻断虚假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并及时向媒体、政府部门发布预警信息,便于相关责任人采取防范措施。总之,新闻内容生产通过利用数据监测信息和人工审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内容生产模式发生变革,新闻内容生产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新闻从业者需要秉承新闻内容生产的职业理念和职业准则,合理规范和科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内容采集和制作的优势,并有意识地预防和规避新闻内容生产各环节存在的风险,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新闻内容生产。

[参考文献]

[1]邢梦莹,卢静.智媒时代新闻主播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重构[J].出版广角,2019(10):28-31.

[2]吴冠军.速度与智能:人工智能时代的三重哲学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19(06):13-20,160.

[3]焦宝,苏超.智能传播伦理的技术人性与向善逻辑[J].中州学刊,2021(12):166-172.

[4]张琛.重新定义智媒时代:内容2.0的变革趋势及创新要素[J].出版广角,2019(09):36-39.

[5]梅杰.算法传播批判: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自由与秩序[J].理论导刊,2021(10):58-64.

[6]罗自文,熊庾彤,马娅萌.智能媒体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与未来走向:一种媒介分析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S1):59-75,127.

[7]党子奇.技术伦理视角下智能新闻伦理哲学溯源与风险控制[J].中国出版,2021(18):39-42.

[8]孟笛,柳静,王雅婧.颠覆与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生产[J].中国编辑,2021(04):21-25.

[9]匡野,陆地.5G视域下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进路[J].中国编辑,2020(07):14-18.

[作者简介]段永光(1972—),男,山西祁县人,晋中市太谷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隐私保护管理机制人工智能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泄露成因分析和保护对策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