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文主义”的写作指导

2023-05-30 05:59陈晏中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化用端正文风

摘要:“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是近两年基于新课标提出的写作评价标准,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以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试从真题材料的解读到“三文主义”的理解,从具体的写作方法、写作能力的训练到个性化的表达进行解读。

关键词:“三文主义”;写作指导;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正是遵循着学科核心素养而提出的。但是很多学生甚至一线教师都会存有疑惑,具体写作的时候不知该如何下笔。笔者以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聚焦“三文主义”的写作要求,期望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法可循。

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准材料,萃取核心立意

上述作文题为新材料作文题,考生在写作之前应先理解材料提出的三个角度: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据情独创,这三者在材料中是有高低优劣之分的,因为贾政赞赏的是贾宝玉的“沁芳亭”。但是,命题老师怕《红楼梦》太难,考生难以读懂,所以在后面的阐述中,直接给出了关键词,并且没有比较,三者皆可。虽然有些许矛盾,但考生们只要能抓住这三个关键词,阐述好其间的关系也能写成一篇高分作文。移用、化用、创新其实是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不能只讲创新,而忽略了起初的移用;模仿能够让人站稳脚跟,但也不能一味地移用照搬,画虎类犬,没有创新的翅膀。重在结合材料,阐释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思辨性的想法,使之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二、厘清概念,明晰“三文主义”

“文风端正”要求文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正面。一般来说,这样的要求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因为很少有负面的、反社会的文章。文章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应尽量避免繁体字、甲骨文、生僻字等。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在高考考场能够把近现代西方名人思想信手拈来,这本身就能够体现作者广泛的阅读量和文学功底。但是,這篇文章大量运用生僻词,语句晦涩,如果学生都去模仿,那“东施效颦”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画虎不成反类犬。“文脉清晰”指围绕材料和关键词写好层次段,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有辩证的张力,文章的思路一目了然。“文气顺畅”是说文章要例证丰富,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拓展开去,一气呵成,作文有文采,能够让阅卷老师感受到文章浓浓的书香诗意。

三、迷津指航,引领写作之路

(一)紧扣材料,方能“文风端正”

虽然2022年学生的考场作文大致都能符合“文风端正”的标准,即用语较规范,立意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有考生会写佶屈聱牙的生僻词、甲骨文、文言文等,但是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很容易写偏题。活学活用、多元看世界、和而不同、发散性思维、以不变应万变、以美育人、生活的方式、青年的选择、独一无二、认知方式、多角度看问题……这样的立意都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不易写出高分作文。高分作文至少要紧扣材料,写准立意。以下水作文片段为例:

放眼生活,移用、化用是过程,以创新为帆,才能推动成功之船。

泻玉比翼然好,在于化用,突出了水的灵动;沁芳比泻玉好,在于既点出花木映水的佳境,更有创新意识。移用、化用是事物必经的过程,生活中莫不如此。白石老人离别故乡,希冀能在山水画上一展所长。但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生硬的模仿别人,全无自己的笔法。长期的磨砺让他明白,一味地移用照抄只会毫无特点,惟有用心创造,才能自成一格,“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化用借鉴同样有效果,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呼喊:“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说的就是要化用。但真正让物质丰裕、精神明亮,还需要创新,惟有创新为帆,才能推动成功之船。

要想使“文风端正”,在讲究用语规范之余,首先必须不偏不倚。作文开头和行文之中都需结合材料,写准立意。比如,“泻玉比翼然好,在于化用借鉴,突出了水的灵动;沁芳比泻玉好,在于既点出花木映水的佳境,更有创新意识。”再由材料过渡到齐白石和《拿来主义》的例子。其次,关键词不能随意替换。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前提下,关键词不能随意变换。为了求稳、求准,最好写成“移用”“化用”“创新”这些原词或相关词。因为随意替换的词容易改变立意,不符合评卷标准。紧扣材料关键词,才能写准立意,从而实现“文风端正”的目标。

(二)层层深入,才能“文脉清晰”

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文章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文章层次是否清晰分明。众人题匾,或移用,或化用,或独创,均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到底该怎么写才能“文脉清晰”呢?以下水作文片段为例:

回溯科技,照搬、借鉴是过程,用创新之火,才能点燃成功引擎。

不只是大观园中桥上亭子的取名需要思虑周全、不能简单的复刻“翼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需要以创新为基,掘新知,探未知。两千多年前,屈原问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文地理、日月星辰,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星球无尽的好奇。但我们照搬前人观点,很久都停留在“地心说”的桎梏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直至近代有所发展,借鉴国外天文知识。然而,真正走出一条航空之路,“神舟”问天、“嫦娥” 揽月、“北斗” 指路、“祝融” 探火……靠的是自主创新。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照搬、借鉴是过程,惟有创新,才能点燃成功的引擎。

围绕《移用化用是过程,惟有创新铸成功》这一标题,学生从生活中的移用化用写到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写到青年面临的传承和创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也可以展开正反对比,让文章充满辩证的张力。学生可以从正面写文化的传承与赓续,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写创新之重要;也可以从反面论证,写旧中国一味延用封建制度而亡国,孙中山化用改良西方政治制度,其临终遗言依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惟有社会主义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国情,顺应民情发展,深深地扎根于土地、扎根于时代。华为自主创新掌握5G网络技术、欧美要和中国全面脱钩……科技、文化、经济等,都需要创新,方能迎来永久的生命力。

(三)摛翰振藻,必能“文气流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状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同样,高考作文的命题与写作也是紧跟时代的。考生们不仅要从当代青年担负社会责任的角度立意,也要引用诗句、运用事例为文章增光添彩,达致“文气流畅”。以下水作文片段为例:

揆诸当下,以创新为坐标,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行稳致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奔流不息。从照搬马克思主义,到有所借鉴,再到如今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不难发现,照搬模仿只是暂时,惟有结合实情、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同样,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不负年少。天才少年曹源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创新角度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新领域。以创新为坐标,在时代的舞台上行稳致远。

不论是移用“翼然”、借鉴“泻玉”,还是据情独创的“沁芳”,移用化用是事物必经的过程,惟有创新才能铸就更深远的成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青年儿郎,当努力创新,让创新激荡发展的春潮。

达到“文气流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紧扣时代脉搏,积累时评优秀文章中的好标题。比如,关于青春青年的《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聚青春之火,燃时代之光》;关于文化自信的《丹青戏韵,笔墨传薪》《庚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关于抗击疫情的《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一袭白衣鏖战,满城樱雨颂歌》等,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其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材料延伸到教材和生活,从古代到今天,从国内到国外。比如“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阳成始放红”,韩琮写出了那份淡然从容;比如“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写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比如“回首百年,可见风雨兼程。百年回首,但见山河日新”,“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需要学生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和一双勤劳的手。只有紧扣时代脉搏,以悠悠文脉浸润点滴,学生的写作才能“文气流畅”。

《吕氏春秋·用兵》里说:“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只有让考生掌握了高分作文的关键点和写作方法,讓文章经得起推敲和揣摩,学生写作时妙笔生花,才能达至“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婷.穿越时空对话,打造精致作文[J].中学语文,2021(6).

作者简介: 陈晏中(1988— ),女,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化用端正文风
形直则影端
功能完善,声音端正大气,对得起售价 TEAC(第一音响)NT-505SE
端正中蕴含大气的特质TARA LABS(超时空) The Echo Limited Edition电源线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