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娴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在《用“全收获”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指出:以“全收获”理念为基础,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有收获,还可以促使教师、家长等成人获得专业性的发展。
于是,我带着“全收获”的理念开始了班级种植旅程。
识草辨草性
中班放暑假前,我和学生一起收获了班级种植园的黄豆。大班开学第三天,我和学生来到种植园,学生说:“老师,种植园里面长出东西了!”“老师,种植园里长的是什么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原来,种植园里长了很多杂草,我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小草。”
“小草?”“我们没有种草啊!”“草从哪里来的?”“小草是谁照顾的?” ……学生争着提问。
面对学生的疑问,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梳理。我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谁种的”“谁管理的”两个方面。于是,我引导学生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了解了一些常见的草的种类、生长、作用等知识。
接着,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在种植园中观察。学生发现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还发现浇过水的泥土和没浇水的泥土颜色不一样,等等。学生的小发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我趁热打鐵,有意识地在阅读区增添了关于植物的绘本,吸引学生阅读。
一日生活皆课程,时时处处可教育。学生敏锐地觉察到种植园里的变化,并提出了问题,教师就一定要抓住幼儿的疑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保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
舍取有学问
过了几天,我和学生再次来到种植园,看见邻班已经种植了东西。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种什么?”我指指菜园里的小草问他们:“这些草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说:“拔掉小草。”有的学生说:“在其他的地方种上植物。”双方各执一词, 留者认为小草也是生命,爱护小草人人有责;拔者认为小草占地抢营养,不利于种植物生长。
关于小草的去与留,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时间,约定两天后再决定。
同时,我借用班级微信群,发动家长参与到“小草是去还是留”的讨论中来,让学生做“家庭代言人”,说明自己的决定的理由。家长有意识地和孩子讨论种植,交流各自的想法,孩子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
两天后,当我们再次讨论小草的去留时,学生的意见很统一:“公园里的花草是给人们欣赏的,所以我们要爱护公园里的花草。但是,农田里的小草要拔掉,因为它们会抢走农作物的养分,会收不到粮食。”
当投票决定“秋季种什么”时,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红心萝卜以11票胜出。
确定好种什么之后,孩子和家长对红心萝卜的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施肥与捉虫等方面展开了“知识大搜查”。红心萝卜成了班级群的“每日一播”热点话题,孩子们的兴趣日益高涨。
种植活动是一个长期观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关注,所以,只有让学生成为种植活动的主人,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时,教师要充分借用家长的力量,在无暇顾及的时候,家长就是我们的外援。比如,在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邀请了有种植经验的舟舟婆婆给学生做示范。在舟舟婆婆的帮助下,每个小朋友都播下了一颗属于自己的种子。
管护有妙招
一段时间过后,红心萝卜长出了小嫩芽,学生兴奋不已。在精心照顾红心萝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实施了以下措施。
我和学生共同制订了班级种植公约,包括菜园观察的时间、管护要求、工具的收纳等,都有相关规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究的需要,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深入观察、发现问题。
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适时介入活动,成为种植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在感知和交流中丰富对红心萝卜的认识,感受种植物的变化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师认真阅读学生的观察记录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引导他们客观记录。
种植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的思考也渐渐深入起来。如学生在观察时发现萝卜叶子上有刺,这是萝卜叶子和其他植物叶子最大的区别。我引导学生讨论“萝卜叶子为什么有刺”。学生通过查阅科普书籍,知道了那是表皮毛刺,属于植物的自我保护。学生看到萝卜的叶子上有洞,会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虫子咬的吗?虫子在哪儿呢?于是,学生开始找虫子,还捉到了5条大青虫。这时候,学生的小脑袋又装满了问号:“大青虫是谁的宝宝呢?”“大青虫长大后会变成蝴蝶吗?”……一节课结束了,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我要他们带着问题回家,请家长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
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对有关知识的积累。劳动既是幼儿经验的来源,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目的。
观察是教育的开始,追随是教育的过程,发展是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支持学生的每一次探究。
品尝有发现
有一天,一个学生无意中拔出了一个萝卜,怎么办?那我们就提前品尝一下。学生知道了没到收获期的萝卜味道并不好:粉红的心、脆脆的、辣辣的,难以下咽。
一个多月后,舟舟婆婆告诉我们萝卜可以拔了。于是,我们带着工具去拔萝卜,并进行了第二次品尝。大家一致认为成熟了的红心萝卜的心更红了,脆脆的,还有点甜。通过两次品尝,学生认识到任何作物都有收获期和成熟期,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规律。
看着大小不一的萝卜,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才是萝卜王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纷纷指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萝卜王。可是,有的萝卜一眼就能看出大小,而有的萝卜之间的区别甚微,我引导学生称一称、量一量、比一比,选出了这一次的萝卜王。
在评选萝卜王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称、读称,可谓收获满满。
在幼儿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亲身参与十分重要,但我们可能也对植物和种植的知识知之甚少、不够全面,为了活动的开展,不得不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其他有经验的人学习。正是在和幼儿共同种植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种植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我们的观察还未结束,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我们的种植课程还在路上,期待我们的下一个发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幼儿园)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