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亚兰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体育运动呢?
基于幼儿立场,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师生
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体育项目?以往教师都是“想当然”,自己认为适合即可。接触了课程游戏化理念,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我们开始思考:幼儿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适合我们的课程资源在哪里?于是,我们将选择权交给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谈话,了解幼儿知道哪些运动项目,同时给家长发放调查表,要家长选出自己认可的、适合幼儿的运动项目。经过投票、统计后发现,排名前三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呼啦圈、跳绳,其中选篮球的占31%,排名第一。自此,篮球成为我们的运动课程。
基于游戏精神,花样玩球玩出趣味
篮球可以怎么玩呢?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不急于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玩球,而是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自主获得一系列运动经验后,再让幼儿分享交流,给同伴示范。教师对幼儿的玩法加以提炼,最后在全班乃至全园推广。
小班从任意拍、高低拍、定点拍到双手轮流拍,逐步锻炼控球能力;中班从行进拍、过障碍拍到拍双球,发展幼儿的带球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大班练习跨拍、转拍、左右轮拍等,锻炼全身协调能力。各班还设计了光荣榜,每月展示幼儿获得的运球新技能,鼓励更多幼儿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
为加强幼儿的球感,我们积极制造机会,让幼儿与篮球多接触。在设计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拍球贯穿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将篮球运动与早操结合,将篮球游戏合理融入音乐,散步时带上篮球走走木桩、过过田埂……幼儿学得轻松、愉快,趣味篮球活动的开展更生活化、日常化。
为营造篮球文化氛围,在各班篮球技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尝试混龄篮球操,将篮球运动与音乐、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过独木桥、翻“高山”、过“草地”、钻“隧道”等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场景中提高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小班可抱球闯关,中班可拍球闯关,大班可以组合传球闯关,在趣味篮球游戏中,自然形成了大带小的闯关氛围,幼儿也从游戏中找到了玩篮球的乐趣。
师生玩球玩出了花样,也玩出了兴趣,幼儿园尝试把篮球运动作为一个系统课程进行设计。
基于理念夯实,辩出新思路
一段时间后,幼儿园以“幼儿园篮球特色课程的思与行”为主题组织教师讨论。教师就“放大篮球的特色是否与课程游戏化的要求相悖”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精彩的辩论。辩论中有教师指出:每月的新技能光荣榜是不是变相要求技能训练?篮球课程中幼儿没有投篮还是篮球运动吗?如果关注拍球技能,那么游戏性体现在哪里呢?没有专业支撑,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如何保障?等等。一个个问题无不直指我们课程实施中的不足,我们开始反思和总结。
我们归纳出三个问题:第一,篮球的“篮”字表现不突出。我园使用的是篮球,而打篮球的主要动作是运、带、传、投等,我们不能只拍球,那样就失去了篮球的特色。第二,专业性不够。要有专业的运动理论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篮球课程中去。第三,技能性强而游戏性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一味追求拍球的稳定性,容易因追求技能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针对这三点,全园教师共同研讨审议,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第一点,将篮球的中心转回“篮”上,改变原来重在拍的思路,逐步向U6、U8这样的儿童篮球赛以及三对三、小组赛等篮球对抗方向摸索,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篮球運动中。第二点,请专业教练定期对师生进行专业指导和示范,用专业知识引领教师,让幼儿得到更专业的指导。第三,紧抓幼儿兴趣,以游戏形式开展篮球运动。开展篮球赛事没有专业的技能是不行的,像移动、运球、传球等专业动作都需要练习,这些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将各种动作融合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各项专业技能。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和评估幼儿的篮球运动能力,再针对不同幼儿安排不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篮球运动技能。
基于发展目标,专业推动跃上新台阶
新学期初,篮球教练缪老师受邀为全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根据小班、中班和大班的不同水平,缪老师给大家分层介绍了专业的知识和技巧,还对零基础拍球到上篮再到球赛中的过人、对抗等进行了详细剖析。课后,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各年级组还根据梳理的内容形成了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导图,制订了相关的游戏活动方案和相应的观察表。
很快,各班篮球课程应运而生。小班课程《我和篮球有个约定》,通过每日几分钟的经典赛事镜头合辑激发幼儿的篮球梦,以镜头中的动作为引线,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逐渐学会定点运球、左右手运球、行进运球。中班篮球课程《和我组个队》,通过多种合作游戏让幼儿掌握过人、传接球、假动作等篮球技能。大班篮球课程《打比赛你会吗?》从球场入手了解篮球场上每条线的作用,再观看比赛视频了解球场规则,再亲自参加一场比赛。
在篮球课中,幼儿变得坚强果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教师发现,篮球课不仅让幼儿学会了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不放弃、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团结配合的品质,这些才是开设这门课程的核心。
基于内涵发展,运动共生文化具雏形
从幼儿接触篮球赛时,篮球文化便悄然萌芽。小班幼儿第一学期嘴里喊着“姚明姚明”,初识了心中的偶像,第二学期会在园篮球明星海报前驻足,开始有了目标。中班第一学期,幼儿评选了心中最喜欢的球星,选择了最喜欢的球衣号码,第二学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篮球规则、篮球场地和篮球架。大班第一学期,幼儿设计篮球队队徽、队名,重新设计、测量、绘制自己的篮球场,调节篮球筐高度,还制订适合大家的新规则,第二学期成立了啦啦队、篮球裁判团,还选出了最佳球员……当幼儿园第一届篮球赛正式启动时,从篮球场的布置、观众席的摆放、宣传海报设计、篮球吉祥物设计、篮球赛门票设计、篮球赛纪念品设计、篮球赛的讲解等系列衍生活动中可以看出,篮球文化真正在园内生根了。
从花样篮球到篮球赛,在课程游戏化理念和专业教练的指导中,我们重整思路,在新的篮球课程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篮球运动创新之路。幼儿在课程中身体更加协调,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艺术创作、同伴合作能力等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也是开展篮球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