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迎春色乐满园 守正创新开新篇

2023-05-30 15:09王兴昀
曲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冯巩姜昆舞台

王兴昀

1983年,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走过40年。除夕,阖家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为新民俗。每一届央视春晚的舞台都集中展示了一年中的社会新风尚、人民新面貌、生活新变化,凝聚出欢快向上、团结奋进的节日氛围,迸发出浓烈而深厚的家国情怀。如此重要的舞台,怎能少了曲艺人的身影?“相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既可叙事,又可抒情,既长于讽刺,又能歌颂,在广阔的天地里,任相声作者和演员自由驰骋。”①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相声更是成为历年央视春晚中深受观众瞩目的语言类节目。

一、谈笑中引人入胜

在某种层面上,相声艺术的本质可以视为愉悦观众的一门语言艺术。综合来看,在历经40年的春晚中,相声节目的数量并不算多,但相声往往凭借自身的艺术特色,成为央视春晚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起到了整合节目配置、平衡晚会节奏、活跃观众气氛的重要作用。

央视春晚在除夕辞旧迎新之夜面向海内外观众直播演出,整台节目洋溢出浓厚的节日气息。相声艺术用语言将“万物迎春送残腊”的意境传递给观众。李金斗、陈涌泉的《送春联》,大山等人的《同喜同乐》作为晚会的开场节目,充分烘托起广大观众过春节的喜悦氛围。刘伟、冯巩的《虎年说虎》,侯耀文、石富宽等人表演的《马年赛马》《十二生肖大拜年》,深刻反映出岁时交替、生肖轮转、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冯巩、刘伟等人表演的《求全责备》则更深一步地从讨论生肖动物的优缺点起笔,讽刺了见异思迁的陋行。同时,笑林、李国盛的《怪声独唱》《学播音》,姜昆、唐杰忠的《唱歌的姿势》《学唱歌》,侯耀文、石富宽的《戏迷》,马季、刘伟的《送别》等学唱主题的相声,更深深契合了春晚的整体氛围。侯耀文、石富宽的《打岔》,姜昆、唐杰忠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新虎口遐想》等作品则以诙谐幽默的表演,将晚会的氛围不断推向高潮。这些相声作品实质上成了整台晚会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出央视春晚编导的独具匠心和艺术造诣。

相声演员十分注重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向观众展示相声艺术的独特魅力。马季、赵炎的《说一不二》《春联》等节目,内容虽是新人新事,但使用的却是传统相声技巧,充分展现出相声驾驭新题材的深厚艺术积淀。在1985年的春晚中,马三立表演的《大乐特乐》彰显了相声名家的风采。冯巩等人演出的《还钱》《信任》在春晚的舞台上留下了相声剧的印迹。

近年来,随着相声演出市场的活跃,各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大量的相声演出团体。这些相声演出团体之间艺术功底参差不齐,艺术理解高低有别,难免使得演出水准有云泥之别。某些团体甚至不精研相声技艺,而是靠博眼球式的表演博出位,难免会让新观众觉得,原来这就是相声。让老观众觉得,这怎么能是相声?央视春晚作为覆盖海内外的演出平台,有必要向观众展示“好相声”。2022年的虎年央视春晚,姜昆、戴志诚的《欢乐方言》,卢鑫、玉浩的《像不像》两部相声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相声的应用技巧,都是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在说学逗唱中充分发挥了相声的艺术品格。越来越多的相声演员努力通过实际行动,认真回答了“该创作演出什么样的相声”这一命题。

二、嬉笑中发人深省

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相声不需要精致的布景、道具等外在辅助,便能收获强烈的艺术效果。“演出简便是相声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不为行头、乐器、道具、化妆所累,轻装简从,灵活机动。”②相声吸引观众除了要靠演员的精彩演绎,更要靠精湛的作品。“相声是惹人发笑的艺术,通过发笑达到启发教育和娱乐的目的。使人在大笑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③央视春晚中的相声作品尤为注重让观众在笑声中收获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的功效。

央视春晚中的相声作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里,紧紧扣住观众的所思所想,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加以辛辣讽刺,起到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一是推动道德修养提升。如冯巩、牛群表演的《瞧这俩爹》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李金斗、陈涌泉表演的《宠物热》中的无良饲主,这些人物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自身是否也有类似的行为。二是助力守法经营理念。如马季的《宇宙香烟》中不顾产品质量,一心“向钱看”的香烟厂商;唐爱国、齐立强《改门脸》中不重视提升菜品质量,反而靠花样菜名宰客的店主,这些事例能让人排查自身是否有相似的观念。三是倡导尊重艺术规律。如姜昆、李文华的《对口词》讽刺了文艺创作脱离实际,致使作品被观众抛弃的现象;牛群、冯巩《无所适从》《办晚会》反映了投资方、赞助商等对艺术创作的多方干涉,致使作品不伦不类,这些情形都能让人反省自身是否有相同的举动,起到教育训诫的作用。

央视春晚中讽刺主题的相声作品不满足于仅仅浮光掠影般浅绘日常生活中的表面现象,而是努力挖掘其中不易被人发现的潜流。在点滴处入手,层层深入,最后的包袱随着内容的推进达到了水到渠成、脆而响的效果,使得作品在契合主题的基础上,做到了合情合理,达到让人“脸红出汗”、去疴除弊的效果。

三、欢笑中激人奋进

相声是笑的艺术。相声笑的机制一方面在于创作演出技法,传承至今的诸多相声创作演出技法都是以让观众笑口常开、心情舒畅为着眼点。陈笑暇曾将相声包袱的主要构成手法分为谐音、双关、推理、机辩、荒唐的逻辑、对比、误会、重复等8种,此外,还有夸张、说反话、自嘲装憨、半开玩笑半认真、旁敲侧击、俏皮话、鸳鸯句、罗列或滥用名词等。④总之,包袱的构成形式多样,需要创作者恰当应用。另一方面在于探究观众笑的是什么,观众欣赏相声作品时的笑大致可以分为3种:一是捧逗间妙趣横生引发观众哄堂大笑;二是言语间讽刺时事引发观众捧腹大笑;三是谈吐间颂扬时代、讴歌先进引发观众开怀大笑。薛宝琨指出:“欣赏不是刺激,区别的界限,一是感染灵魂,一是刺激生理。”⑤所以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相声更要以让观众发出开怀大笑为创作目的。

马季、赵炎的《山村小景》用百鸟朝凤引出了党领导下的乡村巨变;姜昆、李文华的《夸家乡》表现出了“穷山沟变成米粮川”的景象;姜昆、唐杰忠的《照相》以照相为手段,描绘出了各行各业齐心奋勇争先的群像;侯耀文、石富宽的《京九演义》以铁路建设为引子,书写了中国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豪情;姜昆、王金宝的《看电视》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健儿奋勇拼搏引发的体育热潮,延伸到全国人民热切的强国情。

歌颂主题的相声作品有着较高的创作难度,而这也势必要求相声创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作素养,结合题材内容和观众欣赏角度,探索出新包袱的处理方式。同时,相声演员也需要提升自身的创演能力,白全福曾说:“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必须勤学苦练,好学不倦。学什么呢?除了学习、掌握相声的传统技巧,还得向姊妹艺术学习,电影、戏剧、音乐、漫画,等等。得多听多看,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艺术创造。”⑥

四、结语

20世纪90年代初,央视春晚刚刚举办到第十届,梁左曾坦言:“在历年的春节晚会上,相声都是最受观众欢迎,也是最难搞的艺术品种。”⑦回顾央视春晚40年来的相声节目,可谓佳作不断,精品迭出,相声演员成了春晚舞台上“春的使者”。高晓攀、尤宪超、李寅飞、叶篷、金霏、陈曦、卢鑫、玉浩等民营相声演出团体的演员先后登上春晚舞台,更显示出了春晚对新文艺群体的凝聚力。当然考慮到央视春晚的观众面极广,所面向的是海内外的亿万观众,难免会遭遇“众口难调”的境遇。所谓白璧微瑕,不失其宝,借助央视春晚的舞台,相声不但走向了更为宽广的受众群体,而且在恪守艺术本体的基础上实现了演出内容、演出方法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广大文艺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央视春晚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悉心耕耘下,必将赢得更多海内外观众的青睐。

注释:

①田维贤:《争做“笑的哲人”》,《广播节目报》,1983年5月7日。

②陋翁:《谈相声的创新》,《今晚报》,1992年5月14日,第2版。

③严实:《谈“包袱儿”》,《曲艺》,1959年第8期,第7页。

④笑暇:《关于相声“包袱儿”的几个问题》,《天津日报》,1961年6月21日。

⑤薛宝琨:《琐议相声讽刺中的真善美》,《曲艺》,1980年第9期,第18页。

⑥白全福:《谈相声表演》,《天津日报》,1980年2月2日。

⑦梁左:《我们的相声怎么了?》,《中国文化报》,1992年3月1日,第3版。

(责任编辑/邵玉茹)

猜你喜欢
冯巩姜昆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姜昆临场“现挂”魔术陷阱
冯巩为环卫工送早点
姜昆:我都说啥了?怎么就把她给说吐了
春晚常青树
“最佳孝星”冯巩
图说天下
我们的舞台
笑星姜昆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