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时细论文

2023-05-30 00:52林鹏
鸭绿江 2023年3期
关键词:散文

时光流转,季节更替,不知不觉中,已行至岁月深处。有多少往事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动、一些镜头,令人难以忘怀。“老党”就像沙海中的珍珠,泛着皎洁的光辉,闪烁在记忆深处,永远定格在回忆中。

“老党”就是1953年出生在辽宁法库的著名儿童作家党兴昶。他在称谓上有“党老师”“党主编”“党书记”“党主任”“黨秘书长”多种,他也在这些角色中不断转换,但无论年长的年少的、官大的官小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同事朋友,都喜欢喊他“老党”。言笑晏晏间,他觉得这样的称呼很亲切很享用,大家都像一家人。

“老党”一生笔耕不辍,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从1978年起先后在《辽北文艺》《龙首山》《青年散文家》《辽北文学》工作,从编辑做到主编。他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第六届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代表,其创作以儿童文学及诗歌、散文为主。他的短诗集《相思在雨季》《清唱》,散文诗集《组合风景》,散文集《龙首山下黑土地》《党兴昶儿童散文集》《如是我心》《常突额勒克的神话》和纪实散文集《黎明前后》(合著)等,广受欢迎和赞誉。其中《龙首山下黑土地》获19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黎明前后》获1998年中国图书奖,《党兴昶儿童散文集》曾获得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

司马光曾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结识“老党”时,我仅仅是个懵懂青年。那是一个文学时代,全国各地文学杂志繁星闪烁。1988年跻身铁岭师范的我是个书虫,对文学充满向往。图书馆阅览室内多次读到《青年散文家》中的精美文章,心中原以为这本杂志一定是来自北京、上海等文化大都市,细查看才知道这竟是家乡文联的刊物,主编名叫党兴昶。我开始模仿《青年散文家》的文章练笔,构思上自我追求巧妙、追求华美,但生活积累、文化积淀不够,写出的东西生硬青涩,寄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我痴心不改,后来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参加了铁岭市作协在铁岭师专举办的文学培训班。当时,学校规定晚自习可以不上,凭兴趣去选择听专业课。有偷懒溜号之念,也有试听之想,随众到中文系阶梯教室去听了90分钟“老党”的讲座。

我静心听,快速记,有问题,还能提。75分钟讲,15分钟答,党兴昶老师都认真仔细。传的都是真经,讲的都是掏心掏肺的话。的的确确都是干货。不虚伪,不掺假,真心实意传授给你。党老师授课与众不同,不仅讲文学本身,还把文学的生命意义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心灵有所感染感悟、有所共识共鸣,让我一下被文学击中了。恰如叶嘉莹在文章中写道:“自上过先生之课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到现在我还记得“老党”当时讲的一句话:“人活在世上,谁也无法左右人世颠簸变幻,但我们能左右自己的心,一定要摒除杂念、守住本心、全身专注去写作,一定要抱着快乐的态度写东西,写喜欢的人和事,写出真心的心里话,写出让人信服、有见地的文字,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他言如此,行如此,文亦如此。不滞于外物,专注儿童文学,“老党”的作品不沾染半分俗气,常能触动人心。系列散文集《北方的家》有大量有趣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个性鲜明的语言叙述、儿歌民谣及民间俚语,犹如一幅长卷,将北方大地上业已流逝的芬芳时间重又拉回到眼前。读者可以在画卷中嗅到太阳的味道、野花的清香,听见苇塘草地山坡及菜园中四季流转的故事,目睹挖野菜、看秧歌、掏鸟蛋和麦秸垛里的游戏,在白杨树眼睛的注视下,北方孩子的童年活泼泼地跃然于山川大地、河流溪谷,北方大地上的高天厚土、鱼米风物浸着作者心灵深处醇酽的香气,抵达读者的心怀。这样的作品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带着雨露的水珠,闪着朝阳的光影,凝结着对美好童年的眷恋之情,传达着轻松自由与乐观自信。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在“童心·家园·东北风”研讨会中所讲,“系列散文《北方的家》为我们考察当代农村儿童的精神本质提供了一个窗口”。党兴昶是一位充满诗意的散文家,读他的散文,能感觉到他的写作状态是“嘴角挂着微笑,眼里洋溢着幸福”,有浓郁的北方风味和铁岭人特有的幽默感,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背景下,这种回归童年和自然的散文写作是对人们心灵很好的抚慰。

20世纪末散文流派纷呈,众声喧哗,“新散文”、文化散文持续发酵,新的原生态散文、现场主义散文、感觉主义散文、“新体验”先后涌现。多年之后,反观过往,老党倡导的“新散文革命”是不应当忽视的。他的“新散文革命”,是“返本开新”,对传统散文进行现代性烛照。作为“新散文革命”的倡导者、实践者,他以《青年散文家》为主要阵地,选择发表的作品大都遵从真实、根植传统、融通世界的原则,他倡导散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法,进入个人灵魂深处,展示其他文体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与高度。在“新散文革命”影响下的很多作品,看得到孔子、庄子的影子,看得到卡夫卡、博尔赫斯、曼德尔斯塔姆的影响,更看得到“新散文”作家复杂、迷离的主体世界。他的《青年散文家》发表了周雪韬、陈丹燕、谷磬等作家的散文作品。周雪韬的《猩猩》,用一只猩猩对一个叫向星星的人进行主观观照,以一种复杂的动物情绪类比更加复杂的人的情绪,显出异常的深沉和机智。陈丹燕的《普陀山情调》,既写景又写人,还隐约地贯穿着某种哲学思想。谷磬的《你的故事》把一场车祸写得出神入化……很多从前不能进入散文的,进入散文了;从前没有的形式创造出来了;从前不能这样写的,这样写了。人们一旦抖落故有的束缚,所有空白便嬗变为广阔的探索空间。这些散文表面的“无形”,实则是一种高层次的“有形”。一种超乎一般欣赏习惯的更高层次的审美把握,于无形中求有形,才是现代散文所追求的审美特征。《青年散文家》先后设置了 “絮语在大自然”“透明的风景线”“情感情操情怀”“鹰之歌”“外国散文译介”等三十多个栏目,为的是“青春的歌声不受季节的限制,优美的舞姿不屑于三寸金莲的睥睨”,希望“细心的读者能从每篇文章中寻找到理论”。“一切领悟和发现,一切沉思和宣泄,都不是结在空中的花穗,这里要成为一片温馨的芳草地。”老党在他的文学苗圃里耕耘,不求回报,功成不居。他在《小青果》中写道:“枯树上的一枚小青果,被风吹成流浪汉。……在那株大树上,你完善自己的梦,而那几枚伤果却失踪了,只留下最后的话语:不要企望长成硕大的红果,而要变作一颗种子,长成一株更大的树而结出新的果实。”这里的小青果,正是夫子自道。

“老党”对文学赤诚挚爱,对文友谦恭热情,为人沉稳持重,有大家风范,是个值得信赖、令人敬佩的标准血性汉子。他对生活却要求很低,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众人和他挤坐一起,清茶一杯,重温着“党兴永日”的种种故事,欢声笑语,话题成堆,笔墨浓重,诗意联翩。林语堂曾说:“人生中有些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大家散落各地,或居偏远乡村,或处喧闹工厂,久未聊叙的“老党”常拨冗抽暇,按图索骥,踩着泥泞,穿过风雨,或登门寻访,或邀约聚聊。他常常不动声色地拉人一把,有时,还能不动声色地给一群人雪中送炭。挂职县委副书记时,他创立了昌图书画院,这个突破体制的书画院场所固定、人才济济,昔日窘境中的书画家得以专心创作,再无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很多艺术家,如程健、王宏、高辉、杜晓波等,创作了一大批与新时代进程相连、引领潮流的书画经典之作,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反响。

“老党”是伯乐,是磁铁,是人梯。通过老党,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幸运结识了中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行者乌丙安,“诗歌的舵手”、辽宁诗坛泰斗级人物阿红,“在本民族的土地上,把人生的思考诗歌化、把诗歌哲理化”的著名诗人、前辈、老乡李松涛,诗文、书法、美术三栖的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何首乌,辽宁出版界大咖张强,辽大民俗学硕导江帆教授。这些前辈的言传身教,对我们日后的成长影响巨大,至今难以忘怀。

“老党”喜欢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氛围,也十分注重处理家庭中的各种关系。2001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式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他作为辽宁团30名代表之一,第一次近距離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心情激动得无法用言语表达。归来后,有一日去农村老家探望父母,为了逗老父亲开心,曾说了个善意的谎言。他拿着合影照片对父亲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情景,老父亲惊喜地问:“你还和国家主席合影了?!”他说:“是啊!主席还让我问候你好了呢!我回答说我老父亲很好!”父亲又激动又兴奋地说:“主席那么忙还能问我好?!”之后,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和街坊乡亲们见面唠嗑儿,时常就说这事,都是合不拢嘴的样子。我还记得“老党”给当时八个多月大的孙女大宝进行的赏识教育。他用他的散文《小猪拱门》作“教材”,一笔一画地在纸板上、白纸上教她画插图,有时是各种颜色的小人,有时是三条腿的小猪,有时是条纹几何图案,有时只是随手涂鸦,让她自由发挥想象。 他病重时,在铁岭市医院病床上,儿子从澳大利亚昼夜兼程赶回来探望,“老党”很激动,满眼欣喜用力拽着儿子的手不放,用胡子兴奋地扎着儿子的脸,不断重复着:“看到儿子就没病了,抓紧办出院手续,咱们这就回家去。”

时间很残酷,人生很短暂。2014年11月9日,他去世了。我出生在9月11日,11和9,这种阿拉伯数字码的组合,是不是我和“老党”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难忘老党!难忘当时细论文!老党于我,亦师亦友,亦兄亦父。有情自此难传,有恩从此难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还记得那日听说“老党”身体有恙在省城留诊住院,适逢我在党校学习,前去探望,医院住院部楼下连廊里,我们匆匆见面,他还不忘一再嘱咐:要继续坚持向上向善,学会控制欲望的翅膀,不要光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别去触碰驾驭不了的人和事;悦纳所有,忙有所值,闲有所趣,顺其自然;履职尽责,无愧于心,笑对荣辱,任随沧桑。

多年来,假如说我在工作生活方面能取得一点成就,那都离不开“老党”的一路无私鼓励、栽培提携,让我也做那样一个和善大度的人,懂得包容尊重,与时光温柔以待,做一个光阴里深情的人,把诗和远方留存在心间。感谢文学!感激缘分!感念“老党”!

老党,你在我心中,依旧父辈般温暖;你在我梦中,依然微笑着相逢。

作者简介

林鹏,本名费鹏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作品散见于《鸭绿江》《海燕》等文学刊物。报告文学《肖作福同志访谈》获得第十届辽宁省传记文学奖。

[责任编辑 胡海迪]

猜你喜欢
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散文二题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散文短章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