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继明
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前身是一所军工子弟学校,有着浓厚的军工红色基因。学校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以国防教育为抓手,以系列实践活动为载体,传承军工精神,树立报国之志,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和校园特色,彰显出“三红校园”创建的活力和创新力。
搭建红色主轴,筑牢育人堡垒。学校党总支积极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依托红色文化,创新德育教育。以唱红歌、诵经典等德育活动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教育主轴线。教育引导师生在感悟历史中汲取红色营养,涵養家国情怀,使红色基因教育常态化。党员教师做讲解员,利用团队会讲述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等精忠报国的故事。组织观看纪录片《大三线》《抗美援朝》和电影《黄崖洞保卫战》等,观后进行交流,分享心得体会。修建红色文化墙,让红色教育“抬头见”。全校师生精心策划、积极参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烈楷模和王二小、潘冬子、张嘎等小英雄的光辉形象,通过师生共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红色文化墙成为学校进行爱党爱国、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
紧扣育人主线,加强国防教育。学校党总支利用自身的红色基因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军工精神,强化国防教育,培养“红心少年”。开展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做“知行合一”的教育。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试验田,把学生模拟分成班、排、连等军事集体,通过耕耘种植、除草施肥、护理收获等,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吃苦精神。俱乐部根据学生兴趣,分成足球、排球、篮球等连、排军事集体,每周开展训练、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变成“战士”,教练变成“教官”,教练严格训练,学生兴趣盎然。举办“我是生活小能手”折叠衣被竞赛,用军人整理内务的标准,让学生学军人见行动。开展“我是厨艺小达人”厨艺大赛,提高学生生活实践技能,培养严格认真的态度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多年来,在军工精神浸润下,在国防教育熏陶下,学校涌现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或报考军事院校就读,或从军服役报国,或投身到国防军工领域。
赋能学生主体,健全协同育人。学校党总支利用地处城乡接合部,周围有部分老军工厂这一位置优势,开展家、校、社区共育共建,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利用节假日邀请家长、社区一同参加活动,如植树节栽树、到烈士陵园祭扫、亲子参与田间地头劳作等。寒暑假期间号召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组织他们走进街道、社区体验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拓宽视野,也充实了假期生活,提高了综合素质。联合社会力量,发挥阵地育人优势。定期组织学生到共建单位五七一三厂的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参观航空博物馆,了解国防工业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富国需强军,强国必固防;奉献小力量,共筑大国防”的国防教育意义,深刻体会“三线”大后方的默默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奋斗精神,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强化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爱国的种子深植心田。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