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3-05-30 23:15:13陈湘
关键词:问题对策

陈湘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是驱动力量,而且建设数字乡村也是实现数字中国的重要部分。论文首先对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成就进行分析和梳理,寻找湖北省在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能大力推进湖北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湖北数字乡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170-03

1 引言

2023年1月13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围绕“五大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湖北省具有互联网大省优势,加强资源优化整合,数字乡村建设底座更加夯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治理格局更加健全,产业转型更加高效,惠民举措更加有力。

2 数字乡村的内涵

数字乡村是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应用数字化,将高新技术用于现代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新型生产、生活方式,能促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信息网络,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发展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以及乡村生活数字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

3 湖北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分析

3.1 发展成就

通过调研湖北各县市数字乡村建设发现,湖北主要依托城市,加强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之间的纽带联系,按照“一核二翼三域四新”的数字乡村建设理论,结合农村农业发展特色,建设属于湖北特色的数字乡村模式。

目前湖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稳步向前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先进、中部领先”,其中4G网络在行政村覆盖率均超过95%,5G基站也是全国靠前、中部第一,累计达到7.53万个,5G网络实现乡镇及以上地区全部通达;丹江口、枣阳、公安、老河口4县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截至2022年新建美丽乡村569个;推出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及农业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全省新增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全省电子政务外网不断升级,上连国家,下接市县乡村,横联省直部门,纵向达到省、市、区、乡镇、村五级全覆盖,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深度覆盖也推动着数字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0年,湖北4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分别是宜昌市秭归县、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华容区、襄阳市宜城市,这4个县市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

第一,宜昌市秭归县。

秭归县通过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主要模式是建设由各种智能系统组成的物联网设施,可对天气、温度、土壤和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将数据、图像统一后台平台管理。由于整个秭归县都是山高坡陡,这里种橙子不易,收获采摘就更不易了,过去都是人工一筐一筐地从山上背下来。而现在的数字化技术彻底解放了农民的肩膀,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集成设施、植保无人机、田间轨道运输机等,让农民种与卖变得简单、高效、科学。

第二,武汉市江夏区。

江夏区建成智慧江夏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汇聚、治理、融合和共享开放的技术链路。 “智慧江夏”一中心两平台获评中国信息技术大会“2021年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江夏区已陆续实现10个领域14项数据全覆盖。14项数据的区、街、村(社区)三级4G网络和广电数字网络、数字电视、视频会议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政务服务站点及自助终端、中小学光纤宽带、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推广、远程心电图和放射影像医疗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户农房田块资源地理信息化、北斗农机信息化、畜禽养殖自动化、供水过程实时监测、水务信息采集及应用平台全覆盖。这些成果为江夏区在数字赋农、科技兴农、产业富农、资源扶农、服务助农、生态护农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第三,鄂州市华容区。

华容区推广安装北斗信息监测系统,远程监控作业过程和作业量,智能农机装备深耕面积达12.9万亩,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做法被中央网信办等五部委編入《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典型案例推介。引领乡村治理,依托数字信息技术,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拓展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一村一品”,大力推进生态美丽示范村湾和整治提升乡村建设。引领优质服务,大力推广农业微信推送、直播在线、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着力打造电商扶贫企业,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开展电商培训、建设村级服务站、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

第四,襄阳市宜城市。

宜城市政府与钉钉公司签订“数字县域”协议,利用钉钉平台的基础功能,为镇、村(社区)搭建集生活、学习、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数字化治理平台——“百姓通”。宜城市成功经验被纳入中央网信办《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在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上,宜城市以入选“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为契机,建设本土电商平台,打造京东和淘宝宜城特产馆、宜城农特网、智慧农园小程序等平台,指导10余家电商企业建设自营直播间,全天候进行直播带货,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引导农民共享数字红利。

3.2 湖北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 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湖北数字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其他省份城市相比,数字乡村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夯实,薄弱的基础会阻碍数字乡村的发展。夯实的基础一方面能吸引精英人才返乡创业,提升商业资本在乡村的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也能给乡村建设提供高质量、足数量、佳效能的大数据。而当前乡村数据稀疏、质量差、效能不好、量不多,严重影响了建设数字乡村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

3.2.2 顶层设计:缺乏顶层设计,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

目前湖北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常态化数据采集率低、数据共享率低、数据流通率低以及数据使用效率低。例如,基层政府农业部门之间数据还未做到互联互通,还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未深入挖掘和利用数据的使用价值。同时平台建设缺乏统筹协调,如市、县级各自为战,信息化系统平台重复建设现象大量存在,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推进数字建设进程也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这成为建设面临的另外一个重大问题: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规划。

3.2.3 基础支撑:数字人才不足,资金投入有限

数字乡村需要优秀的数字化人才和大量的资金,而在目前乡村发展条件下,数字人才不愿意留在乡村,资金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具体突出表现在当前的乡村中青年人才纷纷流往城市,大多数留守在乡村的是老年人,老年人的数字化素养较低,难以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同时,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从前期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数字技术的培训推广,还有数字平台的搭建等,每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目前资金投入量远远不够,投资主体以政府为主,社会和民间的资本参与非常少。从当前政府在数字乡村建设资金的实际投入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实现理想的数字乡村建设效果需要加大投入。因为缺乏数字化人才和建设资金的保障,制约了乡村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

3.2.4 技术应用: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不充分

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不充分是目前数字乡村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导致智慧农业释放的红利有限。相比智慧城市,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上处于数字浪潮的边缘和末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与装备普及性不够,缺乏必要的数字化营销与数据治理。另外,局部试点与大规模生产种养推广、全覆盖等方面,存在区域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实施数字乡村的过程中农业的经营主体意识还是相对落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的意识淡薄,仅仅停留在“了解技术”而非“应用技术”。

3.2.5 实施落地:数字乡村建设陷入同质化困境

调研中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有同质化现象,发展模式、资源开发等走上了简单的复制、抄袭之路,相同定位、相关场景、相似功能的业务系统普遍存在重复化、同质化现象,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于自身资源和特点没有进行深度调研和充分挖掘,难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

4 推进湖北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设施建设: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数字乡村的建设首先要夯实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第一,继续加强建设乡村基础网络设施。要加大基础设备投入,继续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的有效覆盖,把通信网络由“村村通”的标准向乡村“户户通”标准来持续深入,为搭建数字乡村的平台奠定基础。第二,打通智能终端接入渠道。通过助农行动,如网络提速降费等优惠活动,联接和畅通电脑、手机、电视及便民服务平台每个端到端的沟通渠道,完善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智能平台,形成“四高”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即“覆盖率高、网速高、普及率高、智能化高”。

4.2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高标准建设机制,优化顶层设计

数字乡村建设需遵循三原则:高规范、高标准、高质量,不断健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机制。一要强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及其各项配套政策。二要建立并重视领导班子建设,通过领导班子专班制度来进行工作部署和决策。三要形成工作责任机制,建设工作中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四要设计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完善各乡村建设进程,不仅要包含通用建设规则,还要精细化运营机制等。

4.3 强化资源保障:重视乡村数字化人才,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人才和资金。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可采用外加内,即“优秀人才外引进,乡村人才内培养”,加大数字信息化人才建设。具体外引进可通过相关惠利政策将数字技术人才引进来,而内培养可通过提升待遇、加强生活保障等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如大学毕业生等。同时加强数字化技术培训,培养当地数字化人才。另外,要强化建设资金的保障,设立财政扶持专项基金,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要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和运作,同时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如社会资本投资和民间参与。可以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分阶段投资机制、优化乡村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投资乡村,丰富资金筹集方式,凝聚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全力打造湖北数字乡村。

4.4 深化技术应用: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拓展乡村数字化应用

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数字化产品在农村的应用场景,不断迭代升级,将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农村民生、环境生態、乡村文化等领域深入融合,创造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场景,推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社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产品等在乡村的持续深入渗透。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寻找问题破解问题,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突破乡村建设同质化困境,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4.5 特色化建设方案:探索特色数字化模式,形成因地制宜的可落实的建设方案

第一,寻找符合湖北省乡村实际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尊重省内不同县市村特点及发展规律,稳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第二,鼓励企业进入乡村面向乡村制定符合当地发展要求和村民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提升数字化产品的应用性;第三,搭建一体化农村服务平台,降低操作难度,提升使用便利性、简易性,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第四,开展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培训,加强数字化宣传和应用,提高农村居民数字化素养;第五,摸索具有持续盈利力、持续竞争力的数字乡村商业模式,调动社会和民间资本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实现乡村、政府、村民、企业多方得利。

5 结语

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背景下,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湖北省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也正朝着目标大踏步向前迈进。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且长期的工程,没有完美的戰略方案,必须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叶邵勇.数字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杭州区市县的案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3):35-37.

【2】余丽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2(02):44-46,51.

【3】杨坤,胡川江,罗永.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探析—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5):61-63.

【4】张蕴萍,栾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J].改革,2022(05):79-89.

【5】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7):44-49.

【6】鲁昆洪,马豪.当前云南脱贫攻坚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甘肃农业,2019(1):40-43.

【7】朱海洋.浙江: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J].智慧中国,2019(4):85-87.

【8】魏珣.“5G 时代”与“数字乡村”[J].农经,2019(7):34-37.

【9】丁洪福,战颂,陈岚.农村生源大学生助推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农业经济,2019(5):106-107.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