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米

2023-05-30 22:38:28孙万林
走向世界 2023年16期
关键词:张庄学农稻子

孙万林

久富盛名的黄河大米,产于济南近郊黄河之滨,用黄河水浇灌,是著名的地方特产,据考证自明清之时就已经大面积种植,有“一家做饭,十里闻香”之说。这么好的米,在几十年前对很多城里人来说却是不容易吃到的奢侈品。

70年代计划经济的时代,城市居民的粮食都是按计划分配,居民想多买是不可以的。在北方一般面粉的比例远大于大米,大米的定量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需求为交换提供了条件,郊区种稻子的农民面粉不够吃,于是他们就带着自产的大米到城里来,与居民进行最原始的易货贸易。交换的比例一般是1斤大米换1斤2两到1斤半面粉,具体比例要看大米的产地和成色。把面粉换成米,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不是划算的交易,因为本来定量并不充裕,没有多余的面拿来换米。拿钱买更是要比粮店贵许多,普通家庭更舍不得。所以黄河大米就成了日常难以享用的稀罕物。

真正让我对黄河大米产生深刻记忆的还是学校组织到北园狮子张庄学农的经历。

狮子张庄在黄河的南岸,紧靠着二道坝,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主要的农作物就是水稻。正是秋收时节,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农民收水稻。学农,学校组织了不止一次,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新鲜,但是收水稻还是第一次。住到村子里的第二天一早,生产队给每人发了一把镰刀,农民伯伯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就带我们下地干活了。

站在田头望着一眼看不到边的稻田,秋风吹来稻浪翻滚,哗哗如潮水般涌动,心中也不禁生出了些许的豪迈。稻田里的水早已经排出,地面也变得坚硬,这是收割稻子前的必要步驟——稻田晾晒,利于稻子成熟,方便收割。

每人一垅,有五六十米长,动作麻利的同学已经伏下身子开始了收割。左手搂一把稻子,右手贴着地面迅速挥动镰刀向怀里猛拉,手起刀落,一大把一大把的稻子便躺在了脚下,隔一段距离就用稻杆编成绳子把割下的稻子打成捆,身后很快变成一片空地。起初的感觉还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是镰刀变得钝了还是胳膊没劲了,要挥动镰刀两三次才能割下一把稻子,眼看着其他同学离自己越来越远,心越急动作越是不得要领,一不小心镰刀就蹭到了脚脖子上,还算幸运,只是刮破一点表皮。

割下来的稻子要靠毛驴车运到村子里的打谷场。为提高效率每一车都装得满满当当、摇摇晃晃,一趟又一趟把小毛驴累得直喘粗气。趁着装车的间隙,小毛驴也补充体力,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刚刚收割下来带着稻杆的新鲜稻谷。同学们看着心痛,这么好的稻子怎么舍得给驴吃呢?车把式解释道:毛驴干活出力的时候得让它吃的好一点,不然不听使唤。

几天下来,同学们的胳膊被稻子叶划得全是红印,腰痛、腿痛、胳膊痛,满手血泡,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坚持下来了。

收稻子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也到了我们该离开的时候。临行前一天,生产队用上午刚刚从地里收割回来,下午才从磨房里脱壳还热乎乎的大米做了一顿大米饭,犒劳一下辛苦多日的同学们。晚上去打饭的时候,离食堂还好远,一阵阵米饭香就飘过来了。顾不上刚刚出笼还热气腾腾,每位同学都盛了满满的一小盆米饭。米饭软糯,带着特有的浓郁醇厚的米香,吃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无穷。米饭是在大锅里煮一下,然后捞在笼屉上蒸熟,做米饭的副产品就是煮米的汤。只有喝了这米汤才更能体会这米饭的醇厚香浓,几天的劳苦也被这一顿米饭一扫而光。

关于黄河大米的记忆,过去了几十年依然在心头挥之不去。曾经多番尝试各种各样的黄河大米,不知道为什么却再也没能找回当年的味道。

猜你喜欢
张庄学农稻子
张庄
诗歌月刊(2022年2期)2022-03-15 21:29:29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感恩与报答
红色记忆话张庄
乡村振兴呼唤“学农爱农”
动动脑,永不老
稻子黄了
学农教育的意义远大于活动本身
甘肃教育(2017年22期)2018-01-11 07:45:18
稻子熟了
民族音乐(2017年6期)2017-04-19 02:18:15
下雨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