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悦
1071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蜿蜒绵长,230个近海岛屿如繁星密布,1.23万平方公里海域辽阔壮观……这是因海而兴的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也是烟台向海图强、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的最大底气。
3月20日,山东省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网箱——“经海005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在南隍城海域完成坐底交付,“经海001号”至“经海008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已齐聚南隍城岛海域,烟台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五一假期前,“耕海一号”二期项目将正式投入运营。届时游客可乘船登上这条镶嵌在蔚蓝海域上的“宝石项链”,感受“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独特魅力……
听,冲刺“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蓝色动能”愈加澎湃。
一座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崛起的背后,是烟台海洋牧场建设走出的“烟台路径”。
为保障海洋牧场建设顺利推进,烟台相继出台了《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海洋牧场建设资金政策保障,形成科学系统、梯次推进的建设总纲。依托烟台海工装备产业优势,构建“4带10点100箱”空间布局。开展《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协同立法,为海洋牧场规范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进程中,烟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培植海藻床等措施,在海洋牧场区构建和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避敌场所,海洋牧场示范区投礁规模突破350万空方,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有效维护了水生生物种群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烟台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达到99%。多年未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白江豚、鲸鱼、北海狮等现身长岛,对生态质量要求很高的斑海豹、东方白鹳、黄嘴白鹭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烟台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显而易见。
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提档升级,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烟台发挥中集来福士等海工装备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快构建海洋牧场装备产业示范集聚区,在全国率先建造半潜式、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以及深远海智能网箱、管桩大围网等,加快海洋牧场向深远海拓展。目前,烟台已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23座,海洋牧场平台18座。“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网箱已有7座下水,单个网箱养殖水体达到6万立方米以上,年可养殖鱼类1000吨。烟台创新“陆海接力”兼容模式,以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通过陆基、海基“无缝衔接”,实现了斑石鲷等名贵品种“南鱼北育、南鱼北养”。依托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及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九仙云”海洋牧場实时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海洋牧场中鱼类生长、气象、水文等海洋数据,实现自动投饵、成鱼回收等多项功能,4名员工日常可喂养1000吨鱼,为实现海洋牧场精准科学养殖提供信息化支撑。
海洋牧场在实现高效养殖的同时,对生物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效应。《2022年度烟台海域海洋牧场建设蓝皮书》表明:烟台海洋牧场建设生态效益凸显,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海洋牧场建设明显提升了牧场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生境条件,与2016-201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部分海洋牧场投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63.85%,生物量增加5.6倍。
四个海域基础生产力均有提高,如西部莱州——龙口海域牧场春季基础生产力提高了63.9%;
与2017年历史资料相比,部分海洋牧场生物量增加3.5至5.6倍;
部分海洋牧场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增加了1.5倍至2.42倍;
海洋牧场内的渔业资源量平均提高了39.18%,特别是北部长岛海域海洋牧场内渔获量提高了61.4%。牧场内礁石附着生物,如长牡蛎、日本蟳、脉红螺等资源量也明显增加;
海洋牧场建设增加了各海域营养级数量,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某些物种的摄食结构。例如,长蛸和鱿鱼等之前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悬浮颗粒有机物,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它们的食性更为广泛,大大提升了渔获物的质量。
大海变“粮仓”,一系列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之凸显。
社会效益方面,烟台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对传统产业链延伸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带动了传统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由“产量型”渔业捕捞向“品质型”渔业服务转变。海洋牧场发展带动了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旅游、装备研发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渔业服务的需求,促进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中莱州渔业“泽潭”模式、长岛“大渔带小渔”模式、田园综合体、“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
经济效益方面,2020-2022年,烟台市国家级海洋牧场收入平均值、利润平均值均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较高,2022年营业收入平均值增速放缓。
目前,烟台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区20处,约占全国1/8,海洋牧场总面积140万亩,数量和总面积均居全国前列。
如何保持领先地位?加速蓝色崛起,转型是关键。
烟台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全力实施《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海洋牧场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50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20处,持续改善海洋生态和资源环境,不断促进渔民增产增收,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突出绿色生态,烟台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海藻床、海藻场建设,加快探索海洋牧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烟台海洋牧场建设蓝皮书》,让海上“绿水青山”成为全社会看得见的“金山银山”。
持续推动创新,烟台推进与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建“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筹建陈松林院士团队领衔的水产分子育种中心,重点攻关鲑鳟、绿鳍马面鲀等深远海养殖新品种,为深远海养殖提供优质种源支撑;加快组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筹建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全面提升海洋牧场装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筹办中国海洋经济论坛、深远海养殖论坛;建设研究生教育联合培育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搭建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烟台)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完善产业链条,烟台持续放大黄渤海新区国际食品谷集聚效应,开展海洋牧场预制菜、新型海洋功能食品等高值化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拉长海洋牧场食品加工产业链;推进海洋牧场企业同盒马鲜生、京东等平台深度合作,创设旗舰店、直营店,推进一体化营销;推动海洋牧场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认证和登记保护,优选“烟台海参”、“烟台鲍鱼”等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包装推介海洋牧场特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国休闲海钓打卡地和“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旅游新名片,不断提升海洋牧场价值链。
乘風扬帆,逐梦深蓝。烟台深耕“蓝色经济”,未来可期。
Yantai boasts a golden coastline of 1,071 kilometers, 230 offshore islands, and a vast sea area of 12,300 square kilometers, which serve as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a-based industries and the greatest confidence in its efforts to strengthen its marine sector and to turn it into a demonstration city of marine ranching.
On March 20, the deep-sea intelligent net cage “Jinghai No.005”, which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delivered for use in Nanhuangcheng sea area. Up to now, the deep-sea intelligent cages from “Jinghai No.001”to “Jinghai No.008” have been installed in the Nanhuangcheng sea area,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Yantais marine ranching.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Genghai No.1” project is about to be put into operation before the May Day holiday. At that time, visitors can get aboard the “blue diamond” inlaid in the blue sea to feel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blue granary” and the “blue culture and tourism”.
Listen, the blue growth driver is surging in the decisive year for Yantais GDP to surpass one trillion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