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最短距离,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来标注。而这条二维平面中的线段,在真实世界中却代表了一条长而弯曲的航线,代表着某种程度的迂回。“曲线”仿佛一种隐喻,将三位玛格南知名摄影师汇集到了一起。
玛格南图片社作为全球知名的摄影机构,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挖掘和展示杰出摄影师的作品。此次“无论蜿蜒曲折,我们终将合流相汇/CurvedLines”摄影展(展期2023.04.20-2023.05.31)的参展作品,为观众呈现多位知名摄影师关于“曲线”的独特见解。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开启“HOME”和“Reconnect”两个项目之后,这已是玛格南图片社和富士胶片(中国)有限公司的第三次合作。
此次展览的参展摄影师——艾敏·奥兹曼(Emin?zmen)、阿勒桑德拉·桑吉内蒂(AlessandraSanguinetti)和格里高利·哈尔彭(GregoryHalpern),均是玛格南成名日久的资深摄影师。通过共同的主题,摄影师们以曲线为隐喻,将各自截然不同的作品汇集到一起,展现出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的共鸣。
艾敏·奥兹曼过去的作品聚焦于战争、冲突等。现在的他即将面对成为一位父亲的挑战与幸福,他用相机记录下了家乡伊斯坦布尔水边的生活景象。这条著名的海峡将亚洲与欧洲大陆分隔开来,这样宏大的场景却成为了艾敏·奥兹曼记录每日生活的背景。他的影像作品一直在探索对比,记录这座城市中的有趣对比,那些静谧的时刻对比喧嚣的时刻,思考的人与腼腆的人,年轻人与长者,古老与现代,高光与阴影。他的作品以一种经典的人文视角展示了他眼中的生活。
格里高利·哈尔彭在日常漫步中拍下的作品并没有将我们带到罗切斯特的湖滨,尽管他的家乡就位于著名的五大湖区。他的作品从本质上来说是很典型的纪实作品,但是视角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点,他的人像作品也并不会完全聚焦于画面中的模特。反而,格里高利·哈尔彭似乎在寻找一些更具价值的东西。他的作品拥有一些诱人的特质,其作品流露出了美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蛛丝马迹,但又有不少珍奇異景,恰好位于日常生活的边界之外。
相比刚才提到的两位,阿勒桑德拉·桑吉内蒂的拍摄思路更为抽象。她回归到了一个让她着迷,或者说让她整个职业生涯都感到困惑的主体上——人类与动物之间充满矛盾的联系。她这次展出的作品均以黑白形式进行拍摄,布光方式也以单灯为主,更凸显作品的戏剧性。这样的设计给她的作品带来了哥特式的风格,你也可以认为,她的拍摄是一种调查,对她所发现的有趣事物进行跟踪调查。除此之外,她还参观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包括种类繁多的昆虫和蝴蝶。她的作品展示了一种权力的关系。显然,人类在这当中是更为强势的一方,但同时,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观察和监视的恐惧感,甚至在其中几张作品中,无法确定人类是否真的是强势的一方。
展览名称由策展人菲利普·埃贝林(PhilippEbeling)提出,灵感来自一个简单的观察,即参展的三位摄影师在地球上的位置与上海的关系。伊斯坦布尔的艾敏·奥兹曼与上海西部的距离几乎与加州的阿勒桑德拉·桑吉内蒂与上海东部的距离相同。而艾敏·奥兹曼的家乡伊斯坦布尔恰好位于上海与格里高利·哈尔彭生活和工作的纽约罗切斯特之间。尽管这些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巧合听起来与摄影展本身关联不大,但这一现象引发了菲利普·埃贝林的两点思考:
第一,在受到了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之后,我们能够再次开始进行摄影展的筹划与推进,摄影师们能够从世界各地汇聚至此,在上海展出他们的作品。
第二,通常长距离旅行,或者说国际级别的旅行,你并不会像地图标示的那样以直线进行旅行,而是会走成曲线。如果从A地到B地的最快方式是直线,那么走曲线就代表了某种程度的迂回。但无论是迂回蜿蜒的旅途,碰到无路可走的死胡同,还是颠簸于曲折的道路之上,都是创作新作品的必经之路。
除此之外,在自然界中,曲线似乎也比直线更为常见,比如鸟类翅膀的曲线,或是人体的曲线,又或是海浪卷起的曲线。弯曲的线条同样是一种隐喻,这当中所蕴含的意义将这三位各不相同的摄影师的作品汇集到了一起。
该影展的首展在X-SPACE(上海)展出,展期为2023年4月20日至2023年5月31日,之后,将在北京悦·美术馆展出,展期为2023年6月9日至2023年6月18日。
在展览展出之际,X-SPACE还邀请摄影师艾敏·奥兹曼作为发起人,面向所有人发起视频征集,通过一段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海峡影像,让我们感受那个时刻人与水的联系,以及水给他们带来的感受,进而了解关于这个城市情绪的想法。由此,主办方邀请身处世界各地的朋友与艺术家进行视频共创,以河流为主题,拍摄视频作品来展现不同城市的河流,并附上对人与河流、河流与城市之间关联的思考,最终汇集在一起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呈现在后续的展览中。
三位摄影师关注的角度各有不同,您的策展思路是怎样的?
菲利普·埃贝林:摄影师用他们的图像来形成叙事。编辑和策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空间的三维性,考虑不同作品在空间中相互交流的方式。但照片存在于二维空间中,当把它转化成展览的立体空间时,我必须实现同时看到大量图像的可能性,让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空间中穿行。我必须考虑这是如何改变作品的阅读方式的,我可以尝试利用作品的位置和大小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展览中,艺术家的作品必然会混合在一起,作品会彼此并排出现,并影响彼此的叙述。我觉得给观众创造一种令人兴奋的体验是我的工作之一,这种体验能吸引人们,并能在感官和思维层面上产生作用。我们的展览位于上海的繁华地区,这里有很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要形成吸引力优势很不容易。
伊斯坦布尔充满无限可能,你为什么选择“水”这一主题?
艾敏·奥兹曼:在伊斯坦布尔,摆在我面前的选题几乎是无限的,我对它们都很感兴趣,但对于我来说,最有趣的还是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更具体些,就是将两片大陆分开的伊斯坦布尔海峡。这一条窄窄的海峡,分开了两片大陆,同时又连接了两种文化,我觉得这片海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伊斯坦布尔的文化。我一直想要拍摄的就是伊斯坦布爾海峡以及在这里的生活,因为在我心里,这就是伊斯坦布尔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两片大陆交汇的地方,什么都会发生,你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神奇的景象,这也使得伊斯坦布尔,从文化到地理上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毕竟这是一个中西方文化直接碰撞的地方,这种碰撞创造出了世界独有的文化特质,一切尽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
动物的哪些特质让它们看起来如此神秘?
阿勒桑德拉·桑吉内蒂: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很强的神秘感,所以跨物种观察的结果,神秘感自然是加倍了。我们基本没办法了解到动物眼中的世界,它们如何思考、它们感受如何以及它们看待世界的观点。
你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给观众传达什么信息?
阿勒桑德拉·桑吉内蒂:事实上,我并不想传达什么具体的想法给观众,我只是希望一些细微之处能够让观众有所感悟,让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也能够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如果很久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你会如何重新激发自己的灵感呢?
格里高利·哈尔彭:我会去欣赏一些绘画,或是去看一些老照片,就是那些在摄影诞生初期拍摄的作品,它们的创作者往往都是没有受过专门摄影或者美学训练的摄影爱好者。这些摄影作品,往往能够给我灵感。因为这些作品当中,专业技巧的痕迹更少,没有那种科班出身的“匠气”感,它们给我更多的感觉是一种原始的创作冲动,一种想要记录下眼前瞬间的冲动。在这类作品中,摄影师与被摄物的关系,是非常直接且直白的。
同时,这些作品,也能给予我一种临场感,这样的感情能够压制住“为了形式美”而去拍摄的冲动,这是很让人激动的一点。在摄影中,我们会感到迷失,因为我们常常会更加依赖技巧,想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拍摄当中,拍出“规整”的照片,但我们常常会忽视带我们走进摄影的那种拍摄冲动——比如一个孩子想要作画。我觉得那种欲望和冲动,是我在创作中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