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敬 王伟
摘要:自古以来,艺术品收藏都存在着真假的问题。对于书画作品来说,如果艺术家尚在世,对其作品真假的判别就相对容易些,因为大多数艺术家都会对自己作品的构图、布局、用笔、敷色有准确的把握,所谓真者自真,假者自假;而倘若艺术家已经离世,那么对其传世作品的真假判别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这就需要收藏者、鉴赏家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鉴定、赏析,有时候还需要辅助科技手段,采用相关科学仪器进行检测和判别。为了论述方便,笔者从淮安市博物馆所藏潘天寿大师两件作品与社会上流传的伪作进行对比与分析,力求从一个侧面揭示当前的书画市场状况。
关键词:潘天寿;真假对比;书画;作品鉴别
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类馆藏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闻名遐迩的书画大师所创作的,也包括一些出自知名和普通艺术家之手的。在作品的征集和保藏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对作品来源、艺术特色、作品等级乃至真假等方面做深入的考究,以进一步丰富馆藏品的档案资料,为作品收藏、展示、交流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在此,我们以淮安市博物馆馆藏的艺术大师潘天寿书画作品为例,通过两件真迹与市场上发现的两件赝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潘天寿的艺术特色。
一、潘天寿的艺术地位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是开宗立派式的艺术大师。潘天寿的书画作品颇受艺术市场青睐,他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鹰石山花图》,曾经在2015年5月17日拍出2.7945亿元的天价,而其巨幅指画作品《无限风光》则于2018年11月20日以2.875亿元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成为其作品市场拍卖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这也显示出他的作品受藏家追捧的程度。
潘天寿生前是一位较为低调的艺术大师,他做了一辈子教书匠。他是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作品一律不准出境的11位画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是市场上作品拍卖屡创过亿元天价的少数几位画家之一。他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20世紀“中国画四大家”,他在20世纪的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淮安市博物馆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博物馆,该馆收藏有潘天寿绘画作品7件,是国内少数集中收藏潘天寿绘画作品的国有机构之一。这些作品都是由著名书画家、书画收藏家徐伯璞先生于1984年捐给淮安市博物馆,为潘天寿1944年和1945年所绘,是研究潘天寿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22年5月,淮安市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书画资源,专门推出了“艺术巨匠 民族风骨——走进潘天寿的书画人生”专题特展,这次展览分为艺术人生、作品赏析、师友唱和、市场热点四大部分,共展出潘天寿及其师友作品40余件。由于本次展览系首次举办,所以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引起文博收藏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二、对潘天寿《佛寿无量图》的真赝鉴判
1.馆藏潘天寿《佛寿无量图》品赏
潘天寿《佛寿无量图》(图1),纵80、横35厘米,水墨纸本,淮安市博物馆藏。此图左侧写有“佛寿无量”题画名,无量寿佛代表智慧,常与释迦牟尼、乐师二佛并坐,称为三尊。这幅画像,人物的上面有大面积留白,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整件作品布局匠心独运、立意高古,表现了无量寿佛的深沉、睿智、慈悲和高大,具有山岳般的厚重、伟岸和崇高。
笔者在平常的书画鉴赏中注意到,潘天寿的作品常出现夸张的笔法,他每每用较为夸张、变形的用笔、线条,表现人物、山石的形态、轮廓,使得画作的主题突显,给观者以阔大、震撼之感。潘天寿大师画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常常以书法入画,画作的线条和笔意里带有书法的影子。这种风格是大师坚持绘画创新所形成的。
在潘公凯所编著的《潘天寿谈艺录》中,有这样的叙述:“潘先生的理论基于实践经验,不搞复杂的思辨,不做概念的游戏,单刀直入,简洁、明快、清澈、静观,惯于从大处着眼,注意事物最基本的方面,对民族艺术有独到的见解。”[1]
再来看本幅作品,人物的须发和蒲团用笔重点绘写,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力。画作的左上方用隶书题写有“佛寿无量”字样,并用行草书落款:“伯璞吾兄先生属正,乙酉芙蓉开候,山阿兰若住持,寿”,钤有“阿寿”朱文印。此“乙酉芙蓉开候”即1945年荷花开后的夏季。据考证,这一年的端午节,潘天寿将这件画作完成后赠送给徐氏。
2.稍加包装、反复出现的《佛寿无量图》
“要记住:艺术的重复等于零!”20世纪40年代,潘天寿在“国立艺专”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正因如此,在潘天寿的传世作品中,几乎看不到重复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就其1922年所作的《秃头僧图》和这件1945年所作的《佛寿无量图》比较,虽然人物造型都是稳定的三角形,但是笔墨的变化、线条的凝练、精神的表达都有了质的提高和飞升。
而一些好事和别有用心者,以假充真,依着大师的作品照葫芦画瓢,导致如今的市场上反复出现《佛寿无量图》,真是防不胜防。
目前来看,市场上包装最好、仿得最像的一幅《佛寿无量图》(图2),有收藏来源:李秋君家旧藏,李祖莱题签条并印文一方;有名家诗堂:福寿天来,寿玺题;有权威著录:入编《浙江四大家》;还有1998年11月2日的香港拍卖经历,当时的拍卖编号270。
后来的2011年12月23日,在上海某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大型中国书画拍卖会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上,该作品估价300万—500万元,最终以701.5万元的成交价成功拍出。
此件作品与淮安市博物馆原作不同的是:尺寸改大成了143×58厘米,创作年代改成了1948年作。其款识改为:“佛寿。戊子木樨馨里,心阿兰若住持秃者寿。”
此件作品与原作相同的地方是:其款识中的“佛寿,心阿兰若住持秃者寿”与馆藏《佛寿无量图》款识字形的点画笔顺、姿态偃仰完全一致,画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布局甚至线条每一处的顿挫转折、画面的所有结束留白都完全一致。这种完全复制版的绘画,表现在画家手上可能出现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还有不同的地方是,笔者经过细心对照原作,发现拍卖品上的作品人物线条僵而板滞,远远没有原作的劲健灵动、一气呵成又兼具苍茫的金石意趣。对于书画作品来说,这一点的鉴别尤为重要,以小可见大,笔墨、线条不到位,假的就不可能为真。
三、对潘天寿《芙蓉图》的真赝鉴判
1.潘天寿《芙蓉图》赏析
潘天寿《芙蓉图》(图3),纵138、横35厘米,设色纸本,淮安市博物馆收藏,国家二级文物。这件作品以芙蓉和雏菊两种花卉入画,寄寓着画家超然物外的艺术思想。我们看这件作品,其上的芙蓉花一枝独秀,占据画面较大空间,再次显示出大师夸张、写意的风格。
在画作的上方,画家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题有诗云:“依水隈山谷有盘,小园谁说不多宽?锦葵红杏般般好,任作绿珠绝世看。”诗后落款:“伯璞道兄正之,乙酉木樨馨里,心阿兰若住持,寿。”下面钤有“天寿”阳文印、“懒道人”阴文印,右下角钤有“阿寿”长方阳文印。款识中的“乙酉木樨馨里”即1945年的秋天。这件作品笔墨独到、立意高远、构图大胆,有不少创新元素,展现出画家的田园乐趣、诗人意象,抒发了大师欣喜、豁达的情怀,是一幅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精品佳作。
2.市场上的《芙蓉图》仿品《锦葵红杏》
本来,潘天寿《芙蓉图》早已进入馆藏,可是市场上却出现了仿品,真品和仿品相较,两件近乎双胞胎。
2004年,在上海另一家知名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中,有一件潘天寿款的画作《锦葵红杏》(图4),其估价12万—16萬元,最终拍出了112.2万元。
据有关专家考证,《锦葵红杏》与《芙蓉图》虽然尺幅大小基本相同,款识上也都表明为1945年所创作,不过《锦葵红杏》有诸多疑点:
第一,《锦葵红杏》的题画诗出现十分明显的错误,真迹《芙蓉雏菊图》所题诗中有一句原本是“依水隈山谷有盘”,此句是说明“国立艺专”当时所处之地势;而拍品《锦葵红杏》题画诗的第一句却写成“依水隈山客有盘”,作伪者显然不懂得画家作画时的情境和有些字的写法,因此乱写一气,以蒙人眼目。
第二,《锦葵红杏》题款的书法粗俗不堪,与真迹差别较大。潘天寿的书法下笔有力,错落有致,十分养眼;而伪作的书法则软弱飘浮,呆板僵直,苍白无力。
第三,拍品画作《锦葵红杏》中,用了“阿寿”朱文印、“潘天寿印”白文印和“寿”朱文押角印三方,其题款、用印与潘天寿同一时期的用印习惯不符。
第四,在绘画用笔和设色上,拍品画作《锦葵红杏》火气浮躁,很不自然,做作明显。
第五,拍品画作的题款虽稍作了位置改动,但字形大小、姿态几乎和原作如出一辙,在绘画的章法构图上也是如此,这对追求不断创造的大师来说是不可能之举。
通过上述对比可见,这件拍品画作无疑是以馆藏真迹为范本而仿制、以假充真的赝品伪作。
2005年11月《文物天地》发表署名文章《锦葵红杏谁人栽》,作者牟建平先生在文中指出:“在2004年第7期《文物天地》杂志上,本人撰写了《“馆藏文物”上拍场》一文,对克隆江苏淮安市博物馆藏品的6件成交拍卖品给予曝光。无论如何令我不敢相信的是,文章发表的同时,又一件馆藏潘天寿绘画的克隆品在上海某拍卖行春拍闪亮登场,且以112.2万元高价成交。表面看来此事属巧合,却真实地反映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混乱。假货泛滥、赝品流行,是当今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写照。”[2]
以艺术大师作品为样本进行仿制,并投放市场、以假充真,这反映出某些人的急于求成和利欲熏心。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淮安市博物馆馆藏的两件潘天寿大师书画真迹为参照,通过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的赝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当前书画作伪的特点,望能够为书画鉴定者、收藏家开展书画鉴辨与书画作品收藏提供参考。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和揭示,我们可以看到,赝品包装得再漂亮,在真迹的对应下,它总会露出马脚、现出原形,假的永远是假的,而真迹将永远散发出艺术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潘公凯编.潘天寿谈艺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牟建平.锦葵红杏谁人栽[J].文物天地,2005(11):94.
作者简介:
宋文敬(198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毕业,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展陈设计。
王伟(1984—),男,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002级本科毕业,专业:文物与博物馆,研究方向:藏品保管、文物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