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平 张洪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从哲学思维层面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品质、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根本方向、世界意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勇毅前行。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理论,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取得的伟大成果。中国如何走现代化道路、走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无数仁人志士在探寻。一百年多来,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创新中创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正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让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认为,世界各国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它们进入现代社会的方式亦有所不同,不可能都走同一条预定的发展道路,不能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来取代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更不能用西方现代社会发展模式来套东方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方大国鲜明民族特色的,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的“新道路”,它打破了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势和西方模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推进和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思想精粹和理论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境界,是我们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宝贵指南,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和思想智慧的显著标志,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独特标识,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砥砺前行的根本保证。我们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将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推进和拓展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不曾遇到过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有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然要在摸索中前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定力,才能把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航向,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宽、行得更远;才能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树立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胸怀“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和动员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正确,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全局谋划,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实践合理性和巨大优越性,向世界表明了“走自己的路”才是唯一正道,向世界宣告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已经破产, 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所谓的“唯一”还原为“之一”,让全世界看到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西方模式一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优越性愈加彰显、影响力不断扩大,既坚持自主发展,又积极参与全球化,用全球化促进现代化,用现代化推动全球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不断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一百年来,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人民、主体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优势所在,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人民性的鲜明特质。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始终使人民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创造主体、获得主体、共享主体,始终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的发展权和发展机会,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光明前景
文明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密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创造了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展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文明延续、迭代与创新的巨变,它不仅集中刻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赓续的特殊规律,更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后起国家文明复兴的普遍规律,以及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融互鉴的普遍格局。它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推翻现代文明的未来文明,而是承继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发展的新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更高阶段;是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种文明协调发展、有机统一的新文明,是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创造出的一种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辅相成、相伴而生。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具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性质,具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特征,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源流,又内涵了现代文明的新要素和新表达。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共享发展成果的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人类命运与共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决定了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会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和丰富,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中华民族再次行进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前列。中国现代化道路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等思维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努力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为人类和平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23A1〕)《中国式现代代理论的系统创新》阶段性成果)
(作者:韩喜平,吉林大學党委副书记、教授;张洪玮,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