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深圳市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有效利用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深圳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及车流特点,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牵引,将道路监控监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管理系统、通信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结合,建立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及决策能力的科学化、智慧化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做到交通管理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可查。
红绿灯是保障路口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过去,红绿灯是提前设定秒数,车“看”灯,读秒数通行,因此,经常会看到红灯前挤满了车,绿灯前有时却车辆稀少。现在转变为灯“看”车,读车数放行。信号灯配时不固定,而是随着繁忙时间段和非繁忙时间段发生改变。深圳交警运用科技手段对交通信号不断升级优化,一方面是采用视频识别技术,对路口监控视频进行自动流量解析,并融合各种交通流量数據,获取较为全面准确的流量数据;另一方面,利用AI深度学习功能,结合交通仿真模型不断学习和训练,达到最优信号控制效果。
简单来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可以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研判,计算出更佳的信号控制时间和转向配置方案。根据测算,这一措施实施后,路口平均通行速度同比提升了 25%;“绿波带”更是让市民体会到了“一路绿灯”的开车快感,让城市交通畅行起来。
据了解,目前深圳全市共有2423个信号灯控制路口。近年来,深圳交警在部分路口、路段启用“微创新”改善措施,包含潮汐车道、借道左转、左转待转、可变车道、HOV车道、拉链式通行等。比如可“逆行”的借道左转,通过巧妙安排进口侧、出口侧车流的时空组织,将出口侧的1至2条车道作为可变车道使用,在一个周期内一定相位阶段用作进口车道、另一相位阶段用作出口车道,循周期反复交替,较大幅度提高了左转车道以及整个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路口车辆排队长度和延误,有效提高了部分路口、路段的通行效率。
经深圳交警大量筛选调查,发现红岭北路符合自动化潮汐车道交通组织的实施条件。红岭北路通行能力受制于沿线多个信号交叉口,早高峰期间北往南方向已呈现严重交通拥堵状态,而南往北方向早高峰道路交通顺畅,未达饱和状态,该路段早高峰时段流量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深圳交警进行多次仿真实验表明,自动化潮汐车道落地实施后,工作日每天7时30分至9时30分,红岭北路潮汐车道利用率较高,早高峰北往南方向通行能力提升显著,早高峰结束时间由9时40分提前至9时。(原载人民公安报,边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