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裁华章

2023-05-30 19:05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剪裁唐诗选材

胡善恩

导言

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他撰写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作者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选取典型素材,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可贵的精神品质,以及他身为诗人、学者的两方面特质。文章选材得当,剪裁高妙。今天,我们就以此文为例,来学习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材料的选取和剪裁。

课文品读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从“说”和“做”两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虽只记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精神品质。请看作为学者的这一部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堅,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节选自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技法分析

选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选取了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时的情况加以表现。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作为学者,他的突出贡献很多。但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选材十分典型,做到了慧眼识金、以少胜多。

在剪裁方面,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关于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等描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件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了他“做”了也没有“说”,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技法讲解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写作过程中,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题目,再加上我们视野阅历有限,这难免会造成选材的雷同。要做到精妙选材,巧妙剪裁,我们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精准选择,用心选材

选材能见写作者的视野。作文有了初步的立意后,我们要迅速地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梳理排队,然后加以比较鉴别,从中选择出最能表现主旨的一二则材料。怎么比较鉴别?一般来说,选取的材料要本着熟悉、接地气、有细节、有文化、有个性的原则。如上文,作为学生,臧克家知晓老师闻一多在典籍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运用这样的素材,就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再如老舍的小说,写的多是北京的事情,因为那里是他成长生活的地方;沈从文钟情的是山清水秀的湘西,因而他的创作都是他“文学湘西”版图的一部分。从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有助于我们深入细处、深入生活,从而选取出生活气息浓郁、细节特点鲜明的素材。有了这样的素材,自然能够让写出的文章有个性特色、有文化印记、有民族色彩。

二、巧手剪裁,学会取舍

如果把选材比作挑选布料,那么剪裁就是把这块布料按一定的身材比例进行分割,再缝制成服装。剪裁得体,才能体现出布料的价值。上文中,臧克家选取闻一多先生钻研古籍的三件事来写,每一件事运用的剪裁手法不同,表现的人物精神品质也不同。第一件事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侧重表现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能更直观地突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因而叙述比较详细。后两件事介绍闻一多先生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但只是交代事实,强调“做”了也没有“说”。这样剪裁,就使文章详略得当、各有侧重,从而凸显出人物不同方面的精神品质。

量体裁衣,衣服才合身;素材巧剪裁,文章才出彩。恰到好处地剪裁素材,要注意三点:一是敢于砍掉次要的、与主旨无关的材料;二是善于根据表达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材料;三是精于分析素材,以提炼出更契合中心的角度。只有充分把握好材料运用的详略、主次、轻重,写作才会如“美锦制衣”而“修短有度”。

佳作示例

我与外婆

一考生

“你来啦,快来,快来!”外婆笑盈盈地招着手对我说。每当我放假回老家时,她总是这么对我说。

我的老家在南通乡下,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在我的印象里却充满了温馨。

外婆总是在我放假的前一周就列好购物清单,早早地把菜买回来。我们回来的那一天,她会一直守在村口等着接我们。接到我们后,外婆会一边忙着帮我们拿行李,一边陪我们说笑,从村口回家的这一路上都是那么的欢乐。

到了家,不一会儿,外婆便會端着盘子吆喝道:“饺子来喽,香喷喷的饺子!”我呢,一般这种时候都顾不上多说话,只会埋头大快朵颐。谁能抵挡住外婆包的饺子的味道呢?

小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能回老家陪伴外婆一段时间。但现在我的功课多了起来,每次回老家都匆匆忙忙的,还没陪外婆呆够,就要急着往回赶。正因为这样,我每次回去,都格外珍惜和外婆相处的日子。

离外婆家不远,有一棵高大的槐树,那是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去光顾的“景点”。小时候,吃过晚饭,外婆便会拿上蒲扇、小马扎带我去树下乘凉。那里是村里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在树下疯跑疯玩。玩累了,我便依偎在外婆的怀里,外婆一边用蒲扇为我打着蚊子,一边给我讲故事。有时候邻居奶奶还逗我说:“这个故事,你听了那么多遍,烦不烦啊?”我则大声地回答:“不烦,一点儿都不烦,外婆讲的故事最好听了!”而外婆总是笑着说:“好,只要你喜欢,我天天给你讲。”

外婆平时一个人在家省吃俭用,但是每次我回去,她都会给我准备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尽管都是些小玩意儿,也并不贵重,却足够让我开心整个假期。现在我长大了,见过的世面更多了,但外婆给我准备的那些小玩意儿,仍能让我感到暖暖的。

我爱我的外婆,也爱外婆居住的村庄。那里有我熟悉的山野和麦田,有我热爱的油菜地,还有那高大的老槐树。那里保留了我和外婆的许多故事,是我心底最温暖的存在。只要有时间,我还会回去,去陪伴我的外婆,去听那百听不厌的故事。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选材个性、剪裁得体的佳作。考生写和外婆的点滴往事,将情境设置在自己熟悉的故乡,这样选材不仅作者熟悉,而且具有地域特色。在剪裁方面,考生没有堆积与外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选取了“外婆等我,给我回家包饺子”和“夏天夜晚在村里的大槐树下嬉戏,听外婆讲故事”这两个场景,突出外婆对“我”的疼爱和与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温馨,表明自己难忘往事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全文叙述流畅,选材有个性、有特点,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猜你喜欢
剪裁唐诗选材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卷叶象甲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论报纸图片编辑如何巧“剪裁”
唐诗赏读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