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雪 刘冬 郁微 何杰 张嘉麟 张雨濛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语言的重要方法。而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是低年级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在一年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也就尤为重要了。我带的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朗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还有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力再强一些的学生能够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水平。但大部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都存在“唱读”的问题,尤其是齐读时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怎样改变学生的唱读习惯,使其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习惯成了教学的重要任务。
抽丝剥茧,发现“唱读”症结
发现学生存在“唱读”问题后,就需要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经过不断地课堂观察,我发现学生出现“唱读”现象大多是在齐读课文时,为了保证朗读整齐,读得快的学生需要放慢速度等着读得比较慢的学生,就要放慢朗读速度、拖长字音,这样“唱读”的现象就出现了。但如果要求他们“齐读课文不要拖长字音”,就很难读齐,非常混乱。而通过观察我还发现,一般课朗读课文较快的学生都是平时能够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同学,而读得比较慢的则多为平时识字量小、读课文不熟练的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要改变“唱读”,第一要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有效评价,改变“唱读”
基于上述认识,我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就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课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充分利用早晨自主管理时间,每天提前告诉学生第二天到校后需要自由练读的课文,从而利用这一时间重复朗读课文,实现正确朗读。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时就可以到讲台读给教师听,如果完成任务就可以在教师提前制作的朗读小明星表格中自己名字的后面印一个小花,集齐10朵小花就能换一个大五角星读书卡,集齐2个读书卡就可以抽一次奖。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兴趣,他们会在每天自主管理期间认真地读好课文,小花也是越集越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里获得抽奖资格的学生越来越多,正确读课文的任务也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
接下来,就要完成在正确读课文的基础上流利读课文的任务。这一次,我不仅将自主管理时间利用起来,还将语文“课前三分钟”作为学生朗读课文的展示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利用自主管理时间达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标,我分三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在早晨自主练读教师确定的课文,能够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学生可以在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精彩展示环节朗读课文,达到目标可以印一朵小花。第二阶段,学生依然在自主管理时间练读教师确定的课文,但“课前三分钟”精彩展示需要通过抽签确定名额,如果展示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就能获得一朵小花。第三阶段,我会确定一周内朗读课文的范围,学生自主练读课文,展示环节教师会随机点名,请学生抽签确定朗读的课文并进行展示,如果达成目标能够获得两朵小花。
除此之外,我还结合学校的争章活动,开展阶段性的“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一个月内能够得到3个大五角星读书卡的学生就是班级“读书小明星”,还会为其颁发奖状和奖品。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促使学生主动练读课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班级里能够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针对指导,减少“唱读”机会
当然,在活动持续开展期间,学生齐读课文时依然还会出现“唱读”现象。但相较之前改善了很多。在效果得以初步显现后,再在课堂要求学生进行齐读课文时,我会先示范读,让学生听节奏,听轻重音,尤其是涉及长句子时要一个词语、一个短语的逐一进行指导,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和轻重音,这也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唱读”问题。不仅如此,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在齐读课文时很容易出现“唱读”的现象,我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减少齐读课文的次数,从而减少为学生提供“唱读”的机会。
相信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评价及大单元知识方法的整合,学生经过不断地训练和成长,一定能够解决读课文时的“唱读”问题,在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整齐、有节奏地读好课文。
(文/刘冬雪)
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課标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讲故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条理性让表述更符合逻辑,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因此,本学期我主要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并组织开展了“故事分享卡”“课前三分钟——我为大家推荐故事”“共读一本书——讲西游记”“班级故事大赛”等多项活动。
兴趣先行,同伴讲故事
在学期初,本班开展了一个小调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是否喜欢讲故事并说明理由。结果显示:89%的学生喜欢讲故事,他们认为讲故事很有趣,很开心,同时还可以为别人带去快乐;11%的学生觉得自己胆小,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他们虽然愿意参加讲故事活动,但希望可以通过录视频的形式。因此,结合调查结果和班级实际情况,我将讲故事活动与集班级币活动相结合,定制了讲故事卡。学生在领取讲故事卡后将同一个故事讲给三位同学听,让他们提出意见并打分,集够6颗星即可兑换1元班级币。活动开始后,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利用课间给同伴讲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也在学生之间营造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氛围。
优生引领,展示讲故事
在学生自己讲故事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啰唆、不得要领、口头语过多、讲到一半忘情节、故事不够吸引人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学期初,在学校的支持下,本班学生拥有了共读《西游记》的机会,他们普遍对“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于是我尝试带领学生梳理出故事的思维导图。先通过阅读厘清故事的框架,找到事情的开端,借助“白骨精三次都变成了什么”“孙悟空是怎样做的”“八戒是怎样做的”“唐僧是怎样做的”等关键句帮助学生降低讲故事的难度,并鼓励学生在将故事讲熟练后分享给大家。此外,我还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请故事讲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讲故事应该注意语气、表情,还可以加上动作,这样可以让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在此基础上开始模仿着在讲故事时加入语气、动作。
单元学习,参加故事赛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为训练学生的讲故事能力,本单元创设了“我爱讲故事”大赛的情境,分为四个任务分别是挑战邀约、热身赛、展示赛、颁奖礼。基于此,在教学本单元的“蜘蛛开店”一课时,我在教学伊始便创设了“班级故事大赛”情境,通过小蜘蛛的话激发学生的讲故事意愿,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讲故事。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利用示意图,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学生讲故事能力。同时,我在授课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从按顺序、清楚、完整、有特色四方面进行评价,层层递进,以评价引领学生学习。而在教学本单元“青蛙卖泥塘”一课时,我则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课堂上,学生争着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精致头饰扮演小青蛙、老牛、野鸭和小鸟,边说边演,惟妙惟肖,课堂氛围很快热烈起来。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学生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经过本单元学习后,班级学生在讲故事时更加清楚有条理,在掌握了讲故事方法后也更愿意讲故事了。于是,我将期末乐考中的“故事大王我最棒”与班级故事大赛相融合,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故事,可以借助关键词、示意图、思维导图讲故事。他们可以利用三天时间先在班内小范围和同伴讲,我们称之为“练胆专场”,然后再站上讲台讲故事。最终,学生们都能够大方地站上讲台,顺利地将故事完整清楚地讲下来。有的学生还加入了动作,在设计人物语言时还能注意到不同语音、语调的变化。令人惊喜的是以往的“后进生”和平时爱折腾的学生表现力更好,更加放得开,讲得也更吸引人。每个学生在讲完故事后都能获得大家给予的热烈掌声,还有学生提出想再讲一个故事。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分享欲更强了,也知道了应如何进行表达。班级学生回答问题扭扭捏捏的现象少了,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再胆怯而是能够大大方方地表达。未来,我愿意继续做他们的听众,陪伴他们一步步成长。
(文/刘冬)
讲故事是语文学习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显性体现。如何让讲故事教学落地生根、富有实效,从而发挥应有价值?因此,基于课标中对于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载体、能力指向和落实程度的要求,确定本单元“巧借提示讲故事,乐于表达促成长”学习主题,谈一谈如何应用大单元评价设计,构建儿童素养生长有效空间。
单元评价设计的流程
第一步,分析教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第二步,制定单元评价目标;第三步,细化单元评价框架。制定单元评价目标是以教材分析、学情了解、单元目标设计为基础,这三个环节对于确定单元评价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人文主题“改变”编排了4篇童话故事,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首先,立足统编教材纵向看递进:通过梳理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的分布,明确每一学段培养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借助各种提示讲故事;第二学段(4年級):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第三学段(5年级):创造性复述。呈现出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其次,立足单元整体横向看关联:《大象的耳朵》学生需要从文中提取关键句,梳理课文的内容,这是对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唤醒,也为后面讲故事做铺垫;《蜘蛛开店》容易遗漏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完善书后示意图,梳理故事内容,再按顺序讲故事;《青蛙卖泥塘》课后不再提供提示,学生需要从文中寻找关键词句,梳理故事内容,再分角色表演故事;《小毛虫》课后习题中展示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的插图,为了能有顺序、完整地讲故事,还需要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句,完善提示。内容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支撑,学生可借助讲故事的支架,不断强化提取信息、梳理故事内容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把握学情,针对本单元教学,我们对二年级某班45名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能力进行了观察访谈。结果显示:69%的学生可以借助书后的词语讲故事,有借助提示讲故事的意识;4%的学生讲故事很困难,缺少讲故事方法的系统学习和指导;27%的学生照着课文读,或者凭借记忆讲故事,当文中出现多个角色时,容易颠倒顺序,遗漏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先借助提示,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厘清故事发展顺序,为学生搭建讲故事支架,为了避免学生遗漏信息或讲述不完整,还需要补充信息,完善支架,最后整合信息,完整地讲述故事。
制定单元目标
核心目标为:能借助提示,梳理故事内容,按顺序完整地讲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积累能力目标包括: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正确、规范书写33个字,会写37个词语;积累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等词语,背诵《二十四节气歌》。理解能力目标包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感悟改变之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发现情节反复的特点,展开想象续编《蜘蛛开店》。表达能力目标包括:能够提取关键信息,借助“关键词句”“示意图”等方法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完整地讲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写清楚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确定单元评价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设计单元评价目标时要聚焦关键能力——借助提示讲故事,并运用可视化工具为素养生长提供支架,因此我从用提示、按顺序、讲完整三方面进行了讲故事评价维度的设计。在确定单元评价表后,还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将评价进行细化,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当中:目标1:能用大象说的话,讲清楚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目标2:能用示意图,讲清楚蜘蛛三次开店的故事;目标3:自己选择讲故事的支架,讲清楚青蛙七次改造泥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表演故事;目标4:能用书后示意图和关键语句,讲清楚小毛虫蜕变的过程。学生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在讲故事这个关键能力上不断训练、强化,最终实现表达能力的进阶。
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将“讲故事”的关键能力一以贯之,在单元作业设计时,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讲故事小达人”“编故事小达人”“演故事小达人”,每个活动都有相应的“评价”做支撑,让学生活动时有方法可循,教师有评价标准。三个小活动由易到难,有挑战性,都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发展需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一或多个活动,尊重了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课内学方法,课外用方法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促进学生在讲故事的能力训练中不断地发展,最终指向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总之,单元评价方案要以教材单元中关键能力为核心,并将单元评价标准划分为课时标准,以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中每个阶段具体要求,最终实现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而单元教学评价也不是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渗透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随时要发挥激发、导向和推动的作用,以评促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文/郁微)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和“双减”政策督促教育回归教育本心,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让学生在学校内学足学好。大单元教学则能够突破教材自然单元局限,站在学期、学年或学段高度,围绕某一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统整,使教学内容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知识与能力教学更加科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倾向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核心素养内涵首要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随时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是根植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被广为传诵,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而又浪漫。例如,学习完王安石的《元日》,可以让学生了解春节人们都会做什么、玩什么、吃什么,感触浓浓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二是关注民俗节气,了解悠久历史。杜牧的《清明》全诗色彩清淡,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关于本课诗文学习的作业,可以搜集历代诗人描写清明的诗句,可以搜寻清明节的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寒食节、上巳节,查找各地在清明节的不同吃食,可以了解其他节气的习俗……在搜寻、查找资料的同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三是走近名人大家,感悟人物气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人才辈出,每个历史阶段都涌现思想道德情操高尚人物,他们的言论都带有他们思想的精华,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例如,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伟人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完本课我设计的作业是每天搜集一句名人名言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在搜集过程中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提升自身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修养。
作业设计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在布置作业时多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一是增强作业趣味性。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二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教师设计作业要体现“因材施教”,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可以把作业分为ABC三类:A类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考查,C类相对简单些,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做,B类介于A和C之间适合于中等生做。三是拓展实践性作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之前,可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恐龙灭绝、鸟类进化等的背景资料,从中我们体会到了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作业设计指向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最早是由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整本书阅读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入学开始就倡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小形成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以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作业设计整合全学科教学
语文课程是根植于现实,面对世界和未来,所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现代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开放教学新格局。在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汇对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进行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事半功倍。例如,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记观察日记,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部编版四下第二单元内容是《动物的一生》,整合学生学习连续性观察方法进行作业设计,分发给学生蚕卵,让学生动手养蚕,观察蚕一生的变化。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完成的作业,学科融和让作业生活化、情趣化、社会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以“双减”政策为指导,站位大单元,力求作业设计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力,让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成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力臂膀。
(文/何杰)
大单元语文教学,就是利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打破篇章与篇章的界限、打破单元与单元的界限、打破教材与教材的界限,落实为真实而教、为真实而学的教学评一体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我以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为例开展了大单元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整体初读解决直观疑惑
我在拿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后,横向看关联,纵向看深度,不仅要了解每一单元,还要了解前后单元之间关联,这册教材和上几册教材之间关联,更要联系下册教材把握教学深度。针对第二单元先把单元所有内容整体读完,包括导语页、课文及作者、生字词、课后问题、小练笔、选做题等,每个字都不要放过。初读完思考:这些文字给了学生什么?口语交际、习作与前面课文关系密切吗?语文园地里所有内容是怎样与单元主题吻合的?这一单元要为学生建构怎样的语文能力?读完两遍后思考: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基本聚焦在古典名著上,从单元页中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到所学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再到语文园地及最后的“快乐读书吧”,都与古典名著的学习密切相关,只有口语交际、习作与“日积月累”三部分内容没有规定一定要与古典名著学习关联,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都是对本单元阅读要素的一个回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实施路径。
寻找单元教学目标与结果
单元教学目标到哪里找?答案是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古典名著单元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材内容,我整合提炼出一个统摄目标与内容,即统领情境、任务与教学活动的一个单元主题——“建设古典名著文化长廊,我能行”:学校要建设一条古朴典雅的古典名著文化长廊,依托这个单元主题情境,我整合了四项任务、八个活动进行学习:任务一“大话西游”板块,重点在于体验西游给大家带来的乐趣,通过两个活动任务初步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认识章回体小说的特点,绘制西游取经路线图,用多种形式展播西游故事,在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进语文素养提升。任务二“笑看三国”板块,通过活动任务,学会表演课本剧,分享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的交际礼仪。任务三“玩转水浒”,围绕活动任务的展开,重点学习写读后感,能对自己在阅读古典名著过程中产生的想法真实、具体、清楚地进行表达。任务四“开卷红楼”,紧扣两个活动点,引导学生梳理、整合阅读“红楼”时让自己为之眼亮的内容,并能选择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
每一单元的教学结果都应体现在“写作输出”上,即将每位学生写出真正合格的文章作为结果。如果所写文章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学生就能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上写作。而喜欢写作的学生,则会进行大量阅读,他们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讨论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都能因写作而表现出来。
实施“大单元”,策略是关键
变序:调整教学资源的前后次序。在研读该单元的教学资源时,《猴王出世》作为略读课文编排在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而在“快乐读书吧”中,编者却把《西游记》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首推荐给学生阅读。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如果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势必会影响《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进度,体现不出《西游记》在“快乐读书吧”中编排的重要性,也达不到要求学生重点阅读《西游记》的教学目标。事实上,《西游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熟悉、最喜欢,也是最具有亲近感的一部古典名著。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调整了教学次序,将《猴王出世》提前到了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来学习,且把它的教学功能从原来的略读课文定为精读课文,由此将“大话西游”这个学习任务放在了第一板块。这样的变序安排,吻合了“快乐读书吧”中编者对四大名著的推介重点和介绍顺序。除此之外,还把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提前,与《草船借箭》的学习融合;把习作“写读后感”提前,与《景阳冈》的学习整合;另外,把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中的教学元素进行分解,提前组合到相应主题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中。
重组:建构内在关联的教学内容。打破单篇课文按序教学的模式,重新审视单元内外各板块的教学价值,建构内在关联、整体协调的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相互勾连、彼此促进的“学习任务群”。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是童年往事单元,在初读古典名著时就可以从童年趣事到童年趣读,学生分享父母、祖父母读名著时的体会;学生之前已有讲故事、复述、讲新闻的学习体验,与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融合,在这一单元以录制口播形式进行名著人物展播,一举多得。
单元其他内容的解读
在大单元教学中,针对高年级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单元整体字词学习,教师主要查漏补缺。
大单元教学,要超越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迈向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使学生通过多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文/张嘉麟)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依托六年级下册“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跟随外国名著脚步,借助“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籍,利用班级共读,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记录阅读过程,學会鉴赏作品
在开展自主阅读与研究时,学生首先要完成阅读记录单。小说以情节取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一味地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追求故事情节,囫囵吞枣地翻完书籍。所以在制定阅读计划表时,主要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走进文本环境、了解故事情节。阅读记录单主要包括阅读日期、阅读章节、摘录精彩句段及阅读感受。一方面,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在2周内自由分配时间展开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摘抄好句好段,为其写作提供借鉴参考。在阅读时,我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摘抄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如经历大海风浪时的恶劣凶险的环境描写、被海水淹没后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动作描写等,使他们在摘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此外,为了让学生及时记下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运用批注是重要的阅读方法。学生纷纷反映,当看完整部书再去看自己的批注,都会感触良多。例如,原文中有这样的语句:“从中我可以找出一些事情来分辨出我的情况还不是糟糕透顶的……”学生对此这样批注:在这里我体会到了鲁滨孙的乐观,用对比的方法来使自己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由此可见,学生阅读时对自己有想法或有感悟的地方进行批注,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阐述出来,进而培养阅读个性。
开展共读精研,学习鉴赏方法
阅读一本书,学生爱读,还要会读。为此,我引导学生将重要内容的关键词和引发自己思考的语句记录下来之后,然后根据确定的中心主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介绍这部作品的脉络。在具体绘制思维导图时,有学生以一棵大树为支点,将主人公整个冒险的故事情节与精神品质串联起来;有的以一艘海轮为中心,将三大部分的主要情节分列左右,突出了主人公的航海之梦;有的用同心圆或五角星将整本书的相关内容概括出来……这些都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并且富有童趣。经过不断地阅读实践和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已经能够结合整本书的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这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整本书阅读中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从浅层阅读变成了深度阅读,成为终身化的有效学习策略。
分享阅读感受,拓展同类经典
阅读整本书后,一篇篇情真意切的读后感写出了学生们的感受与思考,他们能从书中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新的感悟。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一个平时不喜阅读的学生,他在读后感中写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不要总往坏处想,只要经过思考与实践,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可见,在阅读中,学生们感受到了鲁滨孙的冒险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引领学生向深度阅读能力发展,实现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培养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主动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我将这一阅读指导方法推而广之,进行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运用上述阅读方法,并展开班级读书交流等活动。通过这样的阅读引领,让学生们阅读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采用阅读记录单、思维导图、写读书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成果的分享,并在活动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丰富的“活页纸”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绘制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整本書阅读手册”。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懂得了整本书阅读要有计划、有方法、有感悟,并且学会了表达;通过不同形式的锻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还对提升他们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不小的帮助。
(文/张雨濛)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