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萍
【摘要】 目的 分析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指标、颅内压(IC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4月- 2022年4月住院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血液指标、IC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和肢体肌力状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P和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肌力Ⅱ级(50.00%)、Ⅲ级(38.89%)、Ⅳ级(5.56%)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有效纠正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降低ICP,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肌力。
【关键词】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颅内压;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1--03
颅脑损伤属于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头部遭到间接或直接暴力出现脑震荡、颅内出血、颅骨骨折、头皮血肿、头皮破裂等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征[1]。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完全丧失了对外界、自身的认知功能,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颅内压(ICP)增高等症状,预后普遍较差。有学者认为,对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刺激性康复护理,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2]。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修复、促进神经元再生,减轻脑细胞受损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20年4月- 2022年4月住院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MRI、CT确诊;②受伤6h内入院治疗;③首次患“颅脑损伤”;④年龄>18岁;⑤无腹腔、胸腔大出血。排除标准:①合并休克、严重感染等疾病者;②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③合并高血压等疾病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既往存在颅脑手术史者;⑥合并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者;⑦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⑧残疾、瘫痪者;⑨合并狂躁症等精神病变者;⑩肾、肝等脏器功能衰竭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52.62±6.04岁;受伤时间2.5~5.1h,平均3.85±0.34h;疾病类型:脑干损伤6例,硬膜下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挫裂伤8例;昏迷程度: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38~67岁,平均52.52±6.12岁;受伤时间2.9~5.4h,平均3.91±0.31h;疾病类型:脑干损伤7例,硬膜下血肿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挫裂伤6例;昏迷程度:轻度14例,中度15例,重度7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已在知情同意书签字,且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护士遵医嘱给予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加强病房巡视,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当值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昏迷期:①听觉刺激。护士给患者戴耳机,选择患者受伤前喜欢的音乐,音量分贝在20~50dB,每日6~8次,每次15min。最亲密的人也可呼唤患者名字,给患者念报纸、讲笑话、讲故事等,每日4次,每次30min。②视觉刺激。以彩色、弱光、强光对患者进行视觉刺激,每日2次,每次30min,刺激环境光线应暗,在手电筒上包绿、蓝、红的纸,照射患者头部的正面、侧面,每次10下,每日6次。另外,也可通过电视节目、家庭照片等彩色物体对患者进行视觉刺激,如果患者的注意力可以集中于某一物体,可进行进行视觉追踪。③触觉刺激。家属用护肤液或手轻轻抚摸患者头部皮肤,尤其是耳垂、耳唇等敏感性位置,对患者躯干以及四肢进行按摩、拍打,将金属汤匙在冷水或热水中浸泡30s对患者进行冷热刺激,每次8~10下,每日6次。④高压氧刺激。以大型空气加压舱对患者进行高压氧刺激,加压25min,压力0.2MPa,吸纯氧60min后,休息5min,减压30min,每日1次,连续刺激10d。
(2)意识恢复期:护士指导患者行走训练,护士位于患者患侧,重心居于健侧位置,行走时以内侧腿将患侧腿带动行走,行走期间应有家属或护士陪同,避免跌倒。在站立的基础上摆动患肢,前摆时踝前屈、伸膝,后摆时踝跖屈、屈膝,如此反复训练,直至患者可以独立站立。对于平衡障碍的患者,可使用“助行器”“T型拐”“四角拐”等辅助器具,辅助患者步行,避免发生畸形,步行时应加强安全保护,避免发生软组织损伤、骨折等。指导患者进行如厕、洗漱、吃饭、穿脱衣舞等日常生活锻炼,强度以自身耐受为主,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
1.3 观察指标
(1)血液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
(2)ICP:采用ICP监测仪(德国Spiegelberg,生产企业: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最终记录值是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
(3)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包括忽视、构音障碍、语言、感觉、共济失调、凝视等,满分为42分,最终计分越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轻[3]。
(4)肢体肌力:不能检测到肌肉收缩,完全瘫痪为0级;肌肉收缩运动可以检测到,但无法运动为Ⅰ级;患肢可以在病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负重为Ⅱ级;患者患肢可以从病床抬离,但不能抵抗阻力为Ⅲ级;患肢对于部分阻力具有抵抗能力为Ⅳ级;患者恢复正常肌力为V级[4]。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血液指标、ICP、NIHSS评分)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肢体肌力)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指标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但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ICP和NIHSS評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ICP、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肢体肌力程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肌力Ⅱ级、Ⅲ级、Ⅳ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肢体肌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据调查显示,受暴力伤害、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42%[5]。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多伴有颅内出血、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疝等现象,ICP难以控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颅脑损伤是当前临床中占有医疗资源较多的一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而且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6]。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如何通过一系列护理手段,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降低ICP、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是护理人员高度关注的内容。
有研究表明,人体脑组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受损的脑细胞,如果条件适宜,及早给予康复锻炼,可促进脑神经元再生、修复,从而达到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目的[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ICP、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肌力高于对照组,表明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护理中效果显著。分析如下: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在患者处于昏迷期时,加强对患者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护理,可将处于抑制状态的神经细胞激活,提高、恢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使大脑半球、外界之间产生应答,加快患者苏醒,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意识,同时具有建立侧支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昏迷期时还对患者展开高压氧刺激,高压氧可有效增加脑组织血氧含量,纠正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促使患者脑细胞有氧代谢功能恢复,缓解脑循环障碍,改善脑内微循环。高压氧刺激为脑干网状组织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氧气,恢复大脑皮质投射功能,促进血管收缩,缓解脑水肿,改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最终达到降低ICP的目的[8]。在患者意识恢复期,对患者展开肢体康复锻炼,可提高神经元的反应性、灵敏性、兴奋性,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代偿患者丢失或损伤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的生活,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但需要注意的是,颅脑损伤患者康复锻炼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快速变动体位,避免由于供血不足而引发跌倒等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采纳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ICP,提高肌力。
4 参考文献
[1] 郑纯翠,马国祥,陈银娟.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0,31(15):2038-2040.
[2] 卢小玲,胡周静,黄丽,等.早期不同模块康复护理对脑外伤致偏瘫患者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2496-2498.
[3] 叶妮,王洁,米琰,等.FMEA护理模式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0,27(1):97-98.
[4] 刘伟,王昳晨,刘月伟,等.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7):1505-1509.
[5] 魏建玲,文晓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9):1484-1485.
[6] 徐熙娟,袁鹏,龚燕华,等.认知康复结合肢体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2):3629-3632.
[7] 周惠嫦,卫小梅,张盘德,等.说话瓣膜联合吞咽基础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0):877-881.
[8] 宋丹.纳美芬联合高压氧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丙二醛及乳酸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0,24(1):47-50.
[2022-10-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