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搭建概括性支架

2023-05-30 05:22:52张晓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瓜架绿竹瓜藤

张晓华

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一步一步地为学生学习提供适当的线索或理解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支架逐渐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逐步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实践中,教师如何科学设计教学支架?如何适时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本期,我们围绕“设计、提供教学支架”展开探讨。

概括性学习支架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的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精练表达的学习框架。它可以帮助学生条理化、层次化地掌握文本内容,精准把握文本的人文主题,还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表述、精练表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概括性学习支架的搭建对象多是拟制标题、概括图景、概述场景、提炼文本内容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谈谈为学生搭建概括性学习支架的做法。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和夜间的时间顺序描绘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美好生活的向往,赞扬了乡下人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文章紧贴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相对容易,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落实本文最重要的语文要素——“给课文配画”“给每幅画取个名字”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分三步为学生搭建概括性学习支架。

第一步:概括段落大意

语文要素“给课文配画”“给每幅画取个名字”看似两个学习任务,其实都指向概述场景,这就要求学生把文字描写转化为画面,再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概括出画面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概括段落大意是“给课文配画”“给每幅画取个名字”的基础和前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前,笔者首先让学生用数字标注出课文的段落。这一任务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完成,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接着,笔者指导学生逐段品读前6个自然段,并圈画出每一段的描写对象。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分别圈画出每一段的描写对象,如第2段描写了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竹叶、竹竿、竹笋等,第3段描写了母鸡、小鸡、雄鸡等。然后,笔者指导学生将各段中的描写对象合并起来,并从字里行间找出各描写对象的特点或活动情况。经过同桌互学,这一学习任务得以落实,如学生认为第2段的描写对象可合并为“鲜花和绿竹”,它们的特点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第3段的描写对象可合并为“鸡群”,它们的活动情况是“觅食”。最后,笔者指导学生紧扣“乡下人家”这个限定语将前6段的描写对象及其特点、活动情况组合在一起,用一两句话表述出来。经过学生合作学习,这一任务也顺利落实,如学生对第2段内容进行组合后这样表述——乡下人家在房前种植了许多鲜花,在屋后种植了绿竹,鲜花朴素又华丽,绿竹投下浓浓的绿荫,春笋破土而出;对第3段内容进行组合后这样表述——一只母鸡带领小鸡在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觅食,雄鸡在悠闲地散步。学生概括完前6段的内容后,立即发现文本第7段是对前6段的总结,并说明理由:“前面6段有白天,有傍晚,有夜间,有春天,有夏天,有秋天,这与第7段中的‘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相对应,前面6段中描写对象的特点与第7段中的‘独特、迷人的风景’相对应。”这样,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任务便顺利完成。

第二步:压缩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给课文配画”“给每幅画取个名字”的第一步,学生概括出各段大意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各段大意压缩成相对简练的语句。这种压缩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各段大意的提炼,也是概述场景的必然要求。

在指导学生压缩各段大意时,笔者引导:“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时一定要紧扣‘乡下人家’,为什么呢?”学生稍作思考,回答:“因为各个段落所描写的对象都在‘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笔者顺势引导:“既然大家都知道描写对象在‘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我们压缩段落大意时还需要保留‘乡下人家’吗?”有的学生说“要保留”,有的学生说“不保留”,双方争论不休。笔者适时点拨:“希望保留这四个字的同学是想强调美景所在地,说明这些同学心思细腻;希望删除这四个字的同学是想让压缩后的段落大意更简洁,说明这些同学追求凝练和简洁。但是,我们现在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压缩段落大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两种观点中,哪一个更能体现‘压缩’或‘浓缩’呢?”说“要保留”的学生立即会意,同意删除这四个字。对于其他需要删除的内容,笔者也按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一一解决。最后,在笔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将文本前6段的大意压缩成如下内容:①屋前瓜架爬满瓜藤;②门前开满鲜花,屋后竹子青绿,春笋鲜嫩;③母鸡带小鸡觅食,雄鸡散步;④群鸭在屋后小河中戏水、觅食;⑤农人在门前吃晚饭;⑥纺织娘夜间在瓜架上唱催眠曲。

经过这一教學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压缩语句的方法:保留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去掉不影响原意的限定语;删除不必要的形容词。

第三步:提取关键词,形成短语

“给课文配画”“给每幅画取个名字”的最后一步是从压缩后的段意中提取最能体现段意的关键词,对压缩后的段意继续压缩,使之成为一个简洁的短句或短语。

在学生压缩段落大意后,笔者指导学生再读文本,从前6段大意中提取最能体现各段落内容的关键词语。学生经过合作探究,从前6段大意中分别提取了“瓜架、瓜藤”“鲜花、绿竹、春笋”“母鸡、小鸡、雄鸡、觅食”“鸭群、小河、戏水”“农人、晚饭”“纺织娘、夜间、催眠”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将这些关键词重新组合成一个比压缩段意更简洁、短小的句子,各句的字数最好相同。几分钟后,第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汇报:“我们小组将前6段内容分别压缩成如下短句——瓜藤爬瓜架、鲜花与竹笋、鸡一家觅食、鸭河中戏水、农人吃晚饭、纺织娘唱歌。”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笔者故意提问:“你们小组将第2段重新压缩为‘鲜花与竹笋’,但我们前面提取的关键词‘绿竹’怎么没有了?”这名组长回答:“我们小组认为,短句中已经有春笋,也就暗示了这里一定有竹子,如果再加上‘绿竹’这个关键词,就不简洁了。”其他学生纷纷为他鼓掌。第二小组组长代表本组汇报:“我们小组将前6段内容分别压缩成如下短句——藤爬瓜架、花与竹笋、鸡群觅食、群鸭戏水、农人晚餐、唱歌催眠。”为了让其他学生明确压缩技巧,笔者仍故意问:“你们小组怎么把‘瓜藤’改成了‘藤’,不怕别人误解吗?”这名组长回答:“既然‘藤’爬上了瓜架,说明‘藤’只能是‘瓜藤’,这样压缩,文字更加简洁。”他的话也赢得一阵掌声。

为让“给课文配画”“给每幅画取个名字”落到实处,笔者继续引导:“如果我们把课文各部分内容看成不同的图画,我们应该在简洁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什么字?”部分学生回答“图”,另一部分学生回答“画”,也有部分学生回答“景”。笔者均予以了肯定,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将课文转化成6幅图画:藤攀瓜架图、花与竹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人晚餐图、唱歌催眠图。

(作者单位:十堰市竹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瓜架绿竹瓜藤
点点黄花开
顺藤摸瓜
绿竹侠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48
地瓜藤的“翻身仗”
地瓜藤的“翻身仗”
国风·卫风·淇奥
聚焦别样的乡村美景
即景
扬子江(2018年1期)2018-01-26 00:56:13
瓜藤
飞天(2016年7期)2016-07-13 06:39:37
夏天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