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世界杯期间,50亿人在运动。不同的是,球员动的是腿,观众动的是嘴。观赛时吃零食,赛后吃夜宵,是普通人参与世界杯的常见方式。
从这个角度理解,餐饮行业与世界杯是一种共生关系,所以餐饮品牌进行世界杯营销占据天然的主场优势,作为行业符号品牌的麦当劳一马当先。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麦当劳胜券在握,因为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麦当劳想要在世界杯营销中进球得分,必须在与其他餐饮企业的争夺战中胜出。
世界杯期间,麦当劳作为FIFA世界杯长期官方赞助商及官方合作餐厅,发起了2022卡塔尔世界杯主题攻势,以一句“要不要吃麦当劳”击中观赛者心门,在世界杯营销大战中漂亮出线。
品牌参与世界杯方式有多种,或做借势者,或做致敬者……麦当劳选择做一个参与者,加入世界杯的派对中去。
听解说员妙语连珠,看球员极限秀技,都令观众不由得兴奋,沉迷于足球运动的魅力中。黄金一代球员的谢幕之战,更令比赛别具看点。
品牌想以参与者姿态融入氛围,不仅要与球迷分享欢乐,更要成为欢乐的加成者。
世界杯期间,麦当劳中国推出足球设计元素的FIFA世界杯主题包装,其中22块超值装的加油鸡盒尤为切题,寓意为场上22位比赛球员加油。
除了球员人数,麦当劳还考虑到不同看球场景的人数,提供单人观赛套餐、双人狂欢套餐和多人派对套餐。
既然要做参与者,那么有人看球的地方就应该有麦当劳,而不是局限于店中。所以麦乐送平台推出世界杯主题菜单,超1700家麦当劳餐厅提供24小时外送服务,为熬夜的球迷加注快乐能量。
除了麦当劳官方APP、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消费者还可以通过饿了么、美团等第三方平台点单。
此外,麦当劳还与2022卡塔尔世界杯转播商抖音合作,通过平台内小程序提供即时配送服务,建立世界杯和麦当劳的最短路径。
得益于强大的配送体系,有麦当劳的地方,世界杯的快乐就得到加倍。在麦当劳参与构建的世界杯生态中,球迷与消费者的角色合二为一。
如同一个足球队的分工,如果说产品环节是后卫,终端渠道是射门前锋,那么营销推广则是助攻球员,助力完成临门一脚。
世界杯主题活动打响的同时,麦当劳发布同名广告视频《要不要吃麦当劳》。
这支影片由国际知名导演执导,在全球4个地方拍摄,用多种语言和方言问出同一个问题:“要不要吃麦当劳?”在影片中,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一个人看球,有人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有人为赢球欢呼,有人为输球而丧气……然而,共同的绿茵场让人们同此疯狂,这是世界杯的无形意义;共同的麦当劳让人们把快乐分享,是麦当劳创造的心灵价值。
世界杯很大,广告片很短,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诉求,麦当劳选择于细微处找寻力量。影片选用那些来自生活中的细节,引燃世界杯的巨大能量。
首先是细节语言。
我们每天进行很多对话,大部分信息会被大脑自动过滤掉,只有那些重复出现的语言才会被记住。“要不要吃麦当劳”就是其中的一句,在临近饭点时经常响起。如今,麦当劳将这句话从日常饭点移植到世界杯期间,一语胜千言。
其次是细节时间点。
世界杯进行28天,每天24小时,人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看球,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想吃东西,所以要在最恰当的时刻出现。找到这些时刻,麦当劳以自然的方式参与消费者的生活,这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阻力最小的路径。比如,看完球的一家人,应孩子要求去吃麦当劳;看完球的同事、闺蜜和兄弟,相约去吃麦当劳……每一个世界杯时刻都可以变成麦当劳时刻。
基于对语言和时间点的细腻把握,麦当劳只用一句话便撬动世界杯情绪。这令麦当劳在好戏轮番上演的世界杯营销大战中,以极简风别具一格。
创意消耗脑细胞,如果可以走极简路线,谁又愿意烦琐?但不是每个品牌都是麦当劳,只有经过持久蓄势,才能赢得毫不费力。
自1994年开始,麦当劳便从未缺席世界杯,做了这项足球盛事“时间的朋友”。
随着时间累积,父母影响子女,年长者影响年轻人,品牌在人际关系圈建立多个牢固支点,世界杯期间吃麦当劳成为一种传统习惯。
而每一次快乐相伴,都会再次给品牌增加好感度,为下一届世界杯蓄能。所以只需一句“要不要吃麦当劳”,便可得到消费者响应。
近期,一段日本麦当劳的世界杯广告流传于网络,让许多人看到了这种势能。视频中,一个“穿越时空的汉堡”串起韩日世界杯、巴西世界杯和卡塔尔世界杯。从2002年到2014年再到2022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步步推进,世界杯的热烈氛围始终如一,麦当劳的出场永远应景。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视频的传播完全来自“自来水”,这正是麦当劳累积的品牌人气所致。试想一下,将广告主角换成任何一家不知名的餐厅,都不太可能从日本风靡到中国。
世界杯进行中,麦当劳的加油鸡盒被送到万千球迷手中。在球迷的认知里,这一刻品尝的是麦当劳的味道,也是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味道。
世界杯过后,这种欢乐的感觉会在记忆中永存,并在每一次吃麦乐鸡时被唤起。正是通过这种机制,世界杯的精神能量得以在消費者生活中延续下去,激励日常每一天。(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尖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