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从一部几分钟的动画,到一款手机游戏,数字技术正在源源不断地为数字影像赋能,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插上了数字的翅膀,吸引着年轻一代的“粉丝”,也培育着新的产业动能,将传统文化与苏州元素传播得更远。
手机“方寸”间,
传统非遗带来全新吸引力
数字媒介时代,视觉传播超越了文本,让语言符号系统与非语言符号系统实现视听一体化,让中华文明丰富的精神内涵融入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2022年,大禹游戏的《桃源深处有人家》亮相苏州文博会,让玩家拿着手机,充分沉浸到了江南的田园美学之中。这是大禹网络旗下游戏工作室五十一区推出的作品。《桃源深处有人家》定义为一款国风山水田园建设手游,游戏背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山水美学,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和趣味游历体验,则让人仿佛走进了充满吸引力的世外桃源。
种甘蔗制成蔗糖,再钓起一条鳜鱼,在厨房里解锁松鼠鳜鱼的做法,宴请山下的村民;在水池边搭起一座戏台,让小“萝卜”们听着咿咿呀呀的昆曲,增添对生活的好感;随着爱好给小“萝卜”悉心装扮,让它手拿团扇……为真实还原古代民间生活画卷,据了解,在游戏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曾联络多位非遗专家作为顾问,在游戏中融入了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运河景观项目,以及多种传统乐器、传统典故。
把传统文化融入手游,并对手游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实景呈现,以“数字+文化”“游戏+非遗”的形式探索传统文化传承新思路……通過游戏或者动漫的方式接受中国文化,成了更适合年轻人的方式。在当下数字化时代,《桃源深处有人家》不仅仅是一款游戏,也承担起更多的文化传播责任。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数字媒介内容生产,将中华文明精髓凝练成可接受的数字文化产品并有效传播。互动性和社交性成为重要的数字视听元素,更能够加深对符号所传达意义的理解。
苏州的影像产业,善于运用数字交互传播装置和创新技术手段,将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用互动形式展示传播,通过“凝视”产生沉浸感的“接触”,引发受众自感官层面到心理层面对中华文明视觉表达内容的认知乃至认可。
“美美与共”中,
数字助力文化走出国门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影像新技术的融合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了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格局。数字影像艺术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在当代民族文化传播中展现了独特而显著的现实价值。
苏州的动画就是最好的例证。2022年12月8日,在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中沙合拍的首部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广受小朋友喜爱,播撒中沙友好的种子。”
这部以光影为纽带,展现中沙文化互融互通的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由苏州工业园区文化企业欧瑞动漫有限公司和沙特文化新闻部联合出品。该动画积累了欧瑞在国际市场制作中国原创动漫的经验,也更坚定了要“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
数字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创作过程中,数字技术在资料的收集、验证、整理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面对文化合作项目,可以大大减少梳理方面的工作量。”欧瑞动漫副总裁赵赟表示,“在创意含量低的工作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力成本。比如制作定格动画中有个抠图的工艺,它本身所需技术并不高,也不需要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曾经只能靠工作人员一帧一帧抠下来,如今人工智能就可一键完成。”赵赟看来,数字技术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工具。欧瑞使用的软件数量也在不断翻倍,以前一个项目使用的软件只有四到五款,现在制作CG作品可能会用到超过二十款的软件。
目前,《孔小西和哈基姆2》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今年,欧瑞还在推进和俄罗斯合作的动画电影《一天》,以及冰球题材的《冰球梦径》。此外,公司正在策划一部新的电视动画片《我们的合奏》,以定格动画的形式与多个国家合作拍摄,每个国家占据3集的篇幅,每集在5分钟左右。数字文化技术没有国界,核心的价值更在于内容以及讲故事的方式。赵赟强调,数字所服务的始终是文化。来自苏州的孔小西也将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带着异邦友人哈基姆探索更多的苏州文化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