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
2022年是中国与德国建交50周年。值此之际,德国总理朔尔茨应邀访华。这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来访的欧洲领导人,也是其任内首次访华。
“可靠和信任——这两种价值观在中国和德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们也是外交关系和政治伙伴关系的基础。”结束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后,朔尔茨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朔尔茨时强调,中德关系发展到今天的高水平,离不开几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政治魄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变局、乱局中更应该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政治互信破坏很容易,重建却很难,需要双方共同呵护。中德应该相互尊重,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泛意识形态化等因素干扰。”习近平称。
习近平指出,过去50年,中德务实合作持续深化,双边贸易规模增长近千倍,服务了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双方要继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在拓展传统领域合作潜力的同时,激活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合作活力。
朔尔茨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欧洲大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抗击疫情、应对粮食危机等很多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
“世界需要一个多极化的格局,新兴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值得重视。德方反对搞阵营对抗,政治家有必要为此负起责任。”朔尔茨说。
自朔尔茨宣布访华之后,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指出,德国国内正在讨论制定新的“中国战略”,欧盟内部对于应加强还是减少与中国的合作众说纷纭。在复杂的背景下,朔尔茨访华释放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关系的积极信号,这为在“后默克尔时代”扑朔迷离的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摒弃“冷战”思维、互相尊重、开展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德国工商总会明确表态支持朔尔茨率团访华。该机构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表示,朔尔茨访问中国是正确的,脱离中国将导致德国失去繁荣。德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在许多方面依赖中国,并依靠中国来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对于欧洲及德国部分强调减少对华依赖,甚至主张“脱钩”的政客,德国和欧洲大多数工商界人士都难以认同。据国际舆论研究机构Bilendi&Respondi进行的民调显示,71%的德国人认为,尽管目前地缘政治紧张,但中德之间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合作应该继续;61%的受访者认为,尽管政治制度不同,但双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是可能的。
此次访华前,朔尔茨曾撰文指出,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疫情蔓延、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与北京直接对话在当下变得尤为重要。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德经济前景黯淡。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年初将陷入衰退,2022年和2023年年度GDP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4%、-0.4%。
“德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胀率将持续走高,天然气供应的高度不确定性和价格暴涨给家庭和企业带来沉重压力。”德国央行称。
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德国主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廉价能源及上游原材料,以支持本国制造业发展,然后将汽车、机电等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元区其他国家、美国及亚洲地区,以换取贸易盈余。然而,由于目前上游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瓶颈仍未消除,欧美国家需求疲软,加之欧元汇率持续走低,导致德国出口陷入低迷。
德国工商总会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能源密集型产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近三成能源密集型企业被迫全部或部分减产。
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Tennet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德国国内能源价格的平均涨幅达到147%,其中天然气价格涨幅高达200%,并由此带动德国电网成本狂飙250%。
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能源危机给德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已高达近1100亿欧元。据计算,高昂的能源价格导致德国在2021年损失了350亿欧元,2022年的损失则高达 640亿欧元,2023年的损失至少为90亿欧元。
研究还显示,德国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低于进口商品价格的涨幅,因此能源价格上涨的负担很大一部分将由德国国内消费者承担。伊弗经济研究所专家沃尔梅斯豪瑟称,“德国实际收入的下降还将在未来数年持续”。
此次中德领导人的会晤中,颇为瞩目的是,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等交换了意见。双方均认为,当前形势下,应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国际能源、粮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扰,损害全球经济复苏。
在所有欧盟国家中,德国是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一个国家。仅2021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就达到16.8亿美元,占欧盟对华投资额的三分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14.3%,德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把德国最大的品牌带到中国”,是朔尔茨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与其一同来华的,有一支商业代表团,由巴斯夫集团、瓦克化学集团、宝马集团、大众集团、默克集团、拜耳集团、拜恩泰科公司、德意志银行、GeoClimaDesign、西门子、喜宝集团、阿迪达斯的企业高管组成。
据德国《商报》报道,100多家公司申请政府专机上令人羡慕的座位,最终12家获准,因为中国的商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分析称,此次访华的德国商界领袖虽然人数不多,但分量十足。
其中,2018年陪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访华的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此次也在随行名单上。该公司刚刚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资100亿欧元,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建设新的“一体化基地”,这也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
除了巴斯夫,多家德企宣布“加码”投资中国。大众集团宣布,计划投资约24亿欧元,与中国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宝马透露,将再投资100亿元扩大在中國的电池项目投入。
“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如果某项技术能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达了继续投资中国的坚定立场。
有关数据发现,这些企业2021年在中国或大中华区营收总额达数百亿欧元,其中巴斯夫是最高的企业之一。据巴斯夫发布的2021财年年报,该公司面向大中华区客户的销售额约为120亿欧元。大众与宝马两家德国汽车集团及其合资企业2021年在华交付汽车超过400万辆。默克、拜耳、阿迪达斯等企业在中国或大中华区销售额也均高达数十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传统制造业巨头之外,随行的还有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节能环保领域代表企业GeoClimaDesign。这显示出中德的合作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当前,中德两国都走在能源转型的路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指出:“欧洲能源危机之中,德国将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放在重要位置。而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风电、光伏等都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产能优势。这不仅是中德,也是中欧未来合作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