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求职者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超四成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疫情对近七成同学的求职就业造成较大影响:在这种认知下,大学生求职时表现出较明显的求稳心态,体制内成为首选;近九成愿意从事灵活就业。
此前,疫情的起伏反复对线下招聘造成了一定阻碍,随着网络招聘平台技术的持续迭代,其精准匹配、AI面试等功能大大改善了求职体验,提升了求职效率,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首选。艾瑞调研显示,在大学生求职渠道的选择上,57.9%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求职,另外随着不少企业搭建起招聘管理系统,52.5%的大学生会关注意向企业官网、社交媒体官方账号等发布的招聘信息。对于已经毕业工作的群體,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比例达47.6%。
大部分学生在投递简历前会设定比较明确的目标,集中投递某些公司或行业,87.9%的大学生会根据意向公司或岗位针对性制作不同的简历进行投递,而且96.7%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会做足“攻略”,重点关注投递企业或岗位的薪资福利、企业性质、岗位职责等信息。
艾瑞调研显示,57.3%的同学参加专业技能、求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近五成同学从长远考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近四成则通过充分准备笔面试和多考取专业证书来提高自己。首份实习前置到大一、大二,实习是同学们从校园走向职场的重要过渡阶段,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股热潮。有87.7%的同学参加过实习,其中50.9%首份实习是在大一或大二进行的,这一现象在非985/211院校更加明显——59.5%的同学在大一或大二参与首份实习。报告指出,同学们参加实习的目的明确,主要是想要接触和了解意向行业并提升专业能力,相应地,在投递实习时更加关注实习公司或岗位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以及能否接触到核心工作内容,以更充分地了解意向行业。
此前,前程无忧发布的《“网课一代”就业机会调研》(下称《调研》)显示,18%的雇主表示对网课为主的大学教育质量不乐观。58%的企业表示“2023届毕业生的招聘量将少于2022年”,其中,68%的国有企业表示会减少,同时32%的国企称“将增加招聘”,而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增长最多也来自国有企业。
艾瑞调研显示,高校毕业生中41%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较大,在这种认知下,计划进入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军队文职等)的群体占比最大,为29.3%。从大学生的就业雇主类型意向来看,62.3%选择了央企国企,51.9%倾向到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就职,这也呼应了大学生群体对于工作稳定性给予的较高考量,期望薪资与实际薪资存在一定错位。
伴随着经济在波动中企稳,人才市场需求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各行业表现差异明显,高科技、医药健康和制造业企业经营以增长扩张为主,人才需求同步上涨,而房地产、互联网、旅游、教培行业受疫情和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榜,157家2022大学生喜爱雇主提供的应届毕业生岗位前三类分别是数据算法类(60.5%)、销售类(45.2%)和研发类(44.6%),显示出企业对年轻的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与此同时,前程无忧调研显示,受访的雇主普遍减少了2023届毕业生的招聘量。《调研》指出,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雇主发生的变化最大,为抢夺2020—2022届毕业生,雇主们招聘量和薪酬累积几乎达到倍增。但是2022年秋招,受访的8家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雇主都表示对于2023届毕业生的招聘量将减少。大健康行业雇主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相对稳定,减少2023届招聘的雇主占36%。约半数的制药和医疗机械的雇主维持2022届毕业生的需求量(比2021年增加30%以上)。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专业服务领域都有超过25%的雇主增加招聘,但是有半数受访的互联网公司减少了招聘量。物流运输行业的受访雇主减少招聘和保持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的雇主各占50%,没有增加招聘的企业。
艾瑞调研发现,87.7%的同学愿意从事灵活就业,更高的自主性、丰富的体验是主要吸引力,也有将近30%的同学视其为过渡性选择。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16.9%,2021届占比为16.3%。另外冯喜良教授课题组调研发现,专科生的灵活就业比例为25.8%,高于本科生(12.3%)和研究生(10.7%)。
《报告》认为,通过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同时强化不断线的精准就业服务,构建权威公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直播带岗、企业云宣讲等活动,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精准对接,并加强就业指导,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升其求职竞争力。
后疫情时代,随着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相应地孕育出一大批新职业并加速就业结构的变革。例如在线影视、在线游戏等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例如网络直播等基于流量的在线销售,这些新兴职业具有工作时间自由、工作场所自由以及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的特点。另一方面,疫情防控使宅家工作模式日渐兴起。截至2021年12月,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已达4.69亿,占网民整体的45.4%。
校招线上化趋势明显,各大网络招聘平台正加紧布局,以空中宣讲、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为主要功能,以获得前程无忧A轮融资的HRTPS为例,自2017年推出AI面试产品以来,2021年和2022年相继上线云端智能群面和元宇宙工作场景,提升招聘效率的同时改善提升候选人的求职体验。另一方面,借助AI、RPA等前沿技术,可基于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与候选人画像进行精准匹配,大幅提升招聘效率。
稳保就业是“六稳”“六保”的中心和重心,而大学生就业是稳保就业的一出重头戏,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整体性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发力。《报告》指出,政策端在补助激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同时,也将持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成熟完善的就业服务和创业环境;用人单位应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前瞻布局,逆周期揽才,建立人才蓄水池;招聘平台将抓紧技术升级,提升匹配精度,并打造更精准优质的服务,做好“匹配撮合”+“赋能促成”的角色;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应更加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并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与企业和招聘平台对接合作,共同助力大学生就业。
《报告》建议,对于正在或准备求职的大学生,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固然是硬道理,但拓宽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是找到心仪工作的必要条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的线下招聘会和双选会,网络招聘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集合海量招聘信息,可供求职者随时随地搜集职位信息,更高效地发现心仪岗位。
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状,《报告》建议,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长远规划,适时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提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实现全程化,融入日常教学中,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在年级、专业、需求等进行针对性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对职业有着更加合理的认识和期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根据HREC与上海外服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校园招聘与实习生项目实践调研报告》,超七成的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时更注重深度合作,获取更加优质对口的人才,为提升校企合作成果,应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构建起产学研创互促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