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研究

2023-05-30 16:30:45吴彤郑绍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符号学

吴彤 郑绍江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变得越来越珍贵。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中的“三分法”,对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进行分类,并运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中的“能指”与“所指”这一对概念,对这些符号进行分析。强调乡村聚落景观符号通过特定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内涵和意义,旨在深度探究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中各种符号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这对未来现代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学;景观符号;滇西北地区

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创造和传承是以符号为媒介的。符号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特征和变化发展规律、符号的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的关系。符号学是研究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中的符号理论的学科,其核心是研究符号系统、符号意指和符号功能。符号学与众多学科都有交叉结合,例如,在语义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景观符号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景观方向的符号学理论。符号的魅力在于其背后隐藏的内涵和意义。

对景观符号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在景觀设计中使用符号来传达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滇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包括了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四个地州。该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对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进行研究,探讨这些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期在未来的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中更好地提取并运用这些符号。

一、从符号学视角解析乡村聚落景观

符号学的早期创始人和奠基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皮尔斯在符号学方面的理论体系更为完整,他将符号划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个类型。中国对符号学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时期。《易经》可以说是语义符号化的典型案例,其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本文将依照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中的“三分法”对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进行分类,并引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中的“能指”与“所指”这一对概念,对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进行分析。

(一)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分类

依照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中的“三分法”,可以将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乡村聚落景观的图像符号,指的是乡村聚落景观形式与内容形态上相似的关系,比如民居建筑中的装饰图案或色彩;二是乡村聚落景观的指示符号,指的是乡村聚落景观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比如有使用功能的门窗、牌坊、桥梁等;三是乡村聚落景观的象征符号,指的是乡村聚落景观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的任意性关系,但并不代表它们之间形似,更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比如民族符号、地域符号的运用。

(二)乡村聚落景观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

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中,能指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也就是表示者,所指则是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或意义,也就是被表示者。能指在表达层面,所指在内涵层面,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各种乡村聚落景观符号也存在能指与所指这两个方面。对于乡村聚落景观符号来说,能指就是乡村聚落景观外在的时空载体、视觉形象或空间结构,如田园风光、民居建筑等,是乡村聚落景观符号最直接、最外层的形象表达。所指则是乡村聚落景观本身的意义和内容,比如隐藏在乡村聚落景观背后的美学意义、空间观念、民俗文化、隐喻象征、功能效益等。

在进行乡村聚落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对乡村聚落景观符号的能指进行艺术化处理,以剖析展现乡村聚落景观符号的内在含义,体现其所指。乡村聚落景观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联是一种外在形式与内在含义的关联,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当乡村聚落景观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经过长时间的联系,形成一种被人们默认成为习惯的象征关系时,乡村聚落景观形象化的形式就会成为象征性的符号。

二、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的符号学探析

(一)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的语义学分析

符号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语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其中,语义学研究符号的意义以及表达意义的方式。滇西北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吸引着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研究。此外,滇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独具特色,在自然风光、民居建筑、民俗风情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该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些景观不仅具有基本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具有传达意义与内涵的功能。因此,可以运用符号学理论中的语义学理论对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其具体符号的语义。

(二)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中具体符号的语义

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可以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表1)。下面将采用符号学理论中的语义学理论,对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进行分析。

1.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的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是通过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来传递符号的内涵。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中的服饰工艺、民居建筑均展现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图像符号。

在白族最早的图腾崇拜中,虎图腾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它体现在大理乡村聚落景观的各个方面。由于白族崇尚白色,白虎成为白族的图腾动物,也是其“守护神”之一。白族民居中,建筑构件瓦猫就是以虎为原型制成的。因此,瓦猫又被称为吉祥虎、镇脊虎或降脊虎。瓦猫通常安放在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的飞檐上,一方面能够装饰房屋,另一方面因其形状像猛虎而具备驱邪避凶、招财纳福的功能。此外,虎图腾还会以彩绘的形式出现在白族民居的墙体装饰上,或者在门窗上作为装饰图案。虎图腾的能指在于它凶猛的外形,而所指则是白族人民对虎图腾的崇拜。白族人民相信白虎能够庇护自己和家人,保佑家庭平安。

2.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的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是由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因果关系关联起来的,符号形式可以根据这种因果联系指示到其符号对象或内涵。在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中,景观小品和活动场所都具有强烈的指示性,因此它们可以被视为指示符号。

白族的本主庙就是一种典型的指示符号。本主庙通常由大殿、配殿、门楼和戏台等组成,以合院民居的形式呈现。

3.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在表达符号对象的内涵和意义时有一定的自由性,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长久以来的约定俗成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符号了解它所象征的内涵与意义。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中的特色植物和装饰构件都具有象征性,都可以作为象征符号,抽象地表达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山玉兰便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号。山玉兰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树形优美,是丽江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常用树种。纳西族人民将神话中的神树“含依巴达”奉为万木之尊,而山玉兰又与传说中的神树极为相似,于是山玉兰便成了神树的象征。从符号语义学的角度看,山玉兰的能指是它的外形、色彩、叶片等特征,而所指则是山玉兰所象征的神树,甚至是渗透在纳西族人民血脉中的信仰。

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中的悬鱼也是一种象征符号。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件之一,悬鱼被广泛应用于滇西北地区的民居,通常被安置于山墙上、屋檐下。最初悬鱼呈现鱼形,后来演变出云纹、古钱、花瓣等不同样式。在滇西北地区,悬鱼多采用木雕形式,以红、黄、蓝、绿色为主色进行彩绘,造型朴实大方,色彩鲜艳丰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悬鱼的能指是它的形状、色彩、纹理、材质等特征,而它的所指是通过悬鱼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一方面,图案不同的悬鱼代表的寓意不同。例如,双鱼图案的悬鱼代表“吉庆有余”“双鱼喜庆”,牡丹图案的悬鱼代表“大富大贵”“花开富贵”。此外,悬鱼还体现了滇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成为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悬鱼不仅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和视觉审美功能,还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体现着滇西北地区的人们对于生态和谐的追求。

三、符号学在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符号提取

在乡村聚落景观设计前期的素材收集中,需要根据符号分类,找到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并进行归纳整理。

圖像符号往往能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让人根据图案直接联想到其所要表达的东西,因此可以作为装饰图案出现在地面铺装或墙体彩绘之上。在大理和丽江地区,地面铺装中就常常用到蝙蝠的图案。而在迪庆地区的藏族民居中,墙绘多采用莲花纹、日月图、牦牛图腾等。

指示符号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所连接的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通过指示符号,人们能够明白这个符号所代表的功能。因此,在乡村聚落景观中,指示符号常常以节点空间或活动空间的形式出现。在丽江民居中,照壁便是一种指示符号的应用。照壁的存在起着收纳和围合空间的作用,分隔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同时也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

象征符号为特定的事物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这个意义是基于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基础形成的。通过这些象征符号,人们能够间接地联想到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乡村聚落景观中,这些符号通常以建筑装饰和生活器具的形式出现。滇西北地区的白族、纳西族和傈僳族等民族都有着火塘文化,这种文化是通过火塘这样的物品来传达的。

(二)符义编码

符义编码是符号提取的目的,即对符号的意义进行编排总结,将抽象的信息转换为可识别、可感知的表现形式。在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常需要通过设计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使用者和游览者,而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信息的真实性。在进行符义编码时,要遵循价值性原则,使其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层次和价值认同。比如,滇西北地区不同地方的图腾崇拜不同,如果图腾符号使用错误,是很难得到当地人认同的。

(三)再符号化

从符号学角度看,乡村聚落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将原始符号提取编码,然后再符号化为新符号的过程。这需要设计师通过引借、解构、夸张、共融等手法,对之前收集提取到的符号素材进行艺术创作,以创造出新的符号。在进行再符号化的创作时,要注意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融入时代特征,让传统的乡村聚落景观焕发新的活力。

四、结语

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是我国乡村聚落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传达出当地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乡村聚落景观符号,是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符号学理论为探讨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提供了一个支撑点。从符号学理论中语义学理论的角度切入,将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符号划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并对其中具体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了解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的构成形式以及蕴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将符号传递的过程应用于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中,可以让设计师更加清晰地思考设计灵感的来源,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真正的文化传承,发挥景观设计的价值。滇西北乡村聚落景观受到当地地域、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的影响,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现实价值,对现代乡村聚落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鹏波,雷大朋,张立杰,等.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6(7):224-227.

[2]戴代新,袁满.象的意义:景观符号学非言语范式探析[J].中国园林,2016(2):31-36.

[3]晏雪晴,廖秋林,唐彬.国内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综述[J].中国园艺文摘,2012(3):105-106.

[4]赵刘.符号学视角下景观的意义感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33):20 590-2 0591,20 768.

[5]王乐君,王南希,李雄.少数民族乡土景观特点及有机更新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179-182.

[6]邓位.景观的感知:走向景观符号学[J].世界建筑,2006(7):47-50.

[7]陶立璠.纳西族东巴文化与风水信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2):46-55.

作者简介:

吴彤,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理论研究。

郑绍江(通讯作者),博士,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建筑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体育科技(2022年2期)2022-08-05 14:34:38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6:50
以存在主义和符号学为主导对简约主义包装设计的理念解读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52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符号传达系统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4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26
符号学理论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2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
电视剧《走西口》的符号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