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娟
汤阴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工业名县。近年,汤阴县坚持以抓创新、促循环、育龙头、延链条、树品牌“五项举措”为导向,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以培训培育提升为主线,突出农业标准化建设,扶持品牌、推动监管,形成了“加强监管、诚信保险、科普宣传、智慧溯源、生态保障”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五条路径。
一、标准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汤阴县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发展潜力,以菌、菜、果、药等特色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汤阴“三品一标”的发展。截至2022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达159个,省级优质小麦产业园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
(一)加大政策扶持
汤阴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汤阴县连续多年出台奖补政策,对当年新获得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分别奖励2万元、2万元、20万元。支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提高汤阴农产品的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绿色农业,创建自己的品牌。
(二)培育特色产品
汤阴县扁鹊庙周边种植的“汤阴北艾”已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列入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规范艾草种植技术,2020年12月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汤阴北艾”河南省地方标准。依托火龙岗的地理环境种植的小杂粮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汤阴小麦”“汤阴双孢菇”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名录。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
汤阴县规划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涉及全县2个乡镇,71个行政村,2万多户,面积1.08万hm2,基地内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严格控制无机肥料使用量,实行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减少污染,保护土壤结构,为农业企业生产提供优质原料。为保障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汤阴县出台了《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汤阴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四)实施常态化监管
汤阴县在原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原食药监、质监、农业等部门职能,建成了河南省县级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可开展食品、有机食品、农畜产品等十大类、464种产品、5416个参数的检测,大大提升了检测能力和水平。每年承担县域内食品、药品、农畜产品检测2500多批次。目前,该中心既是河南省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又是河南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不仅为“三品一标”认证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对“三品一标”企业进行常态化监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的生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汤阴县多数“三品一标”企业生产规模小,在农业生产中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没有品牌运作意识,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发展滞后,经营主体即使按照“三品一标”的标准进行生产,也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部分食用农产品在销售时,体现不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导致企业收入提高不明显,从而挫伤了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二)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
“三品一标”认证费用高,经营主体负担重,加之认证程序复杂、经历时间长,没有项目支撑,显示不出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品一标”认证的开展。汤阴县制定了现代农业奖补政策,对新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进行奖补,但是对相关企业,缺乏政策支持,品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企业放弃标准化发展。
(三)农产品经营主体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汤阴县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大多是散户,没有企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对品牌效应普遍认识不足,缺乏品牌意识。
(四)食用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
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导致农产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田间管理技术不同(如有机肥、化肥用量不同),农产品品质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辨识,消费者存在盲目购买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标准化在农产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将各类技术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践应用,建立规范化的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评价标准,生产出适合市场、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能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促进农业标准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农业工作者要结合工作实践,参与制定一系列便于操作、符合实际的技术标准,让农业生产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可循。
(二)建立展销平台
汤阴县各部门要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展销平台,将本地区特色农产品纳入到展销平台集中进行展示,通过“网上+展厅”的展示方式,进一步提升本地名优产品的影响力,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为农业标准化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转变传统销售思维,探索“生产基地+大型商超”发展模式,在商超设立专柜,积极宣传标准化农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特征和优势,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和选购产品。
(三)完善奖励机制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的生产才有高质量的产品。政府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措施,推进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标的认证和生产工作。建议政府对“三品一标”产品生产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奖补,提高经营主体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四)推动标准普及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生产经营者也意识到农业标准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而深刻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体会到农产品的价格差距。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农产品标准,很多经营者想标准化发展,可是无处下手,这就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合理指导,开展相关农业标准和科研成果培训工作,普及相关农业生产标准,引导生产企业参照标准进行生产,通过“一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生产经营者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迈上新台阶。生产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管理流程,实施农产品溯源二维码,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做到农产品从种到售全过程可追溯,这样不仅能保障农产品品质,而且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可使消费者放心消费。
(五)转变营销方式
政府各级部门要发挥部门优势,帮助农产品生产者探索全新的销售渠道。可以对本地的农产品进行集中销售,这样既可以解决一家一户销售的难题,也可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分级。集中销售,不仅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品牌,还可以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推行标准化生产工作。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标准化相关知识,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标准化产品生产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使整個农产品生产规范,全程质量可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六)严格准出准入制度
汤阴县对农产品要实施严格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依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加合格证的一码一证模式,实现经营主体自我承诺合格证制度和产品源头追溯的有机统一。加大对市场上“三品一标”检查力度,惩处假冒伪劣的“三品一标”产品。指导生产者建立投入品生产记录、质量溯源、农资安全使用、产品检测等制度,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严防不符合准出条件的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保障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上的质量安全。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