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怡君
“三农”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固基石。南阳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一直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兴农助农方面持续发力。作为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肉牛养殖业受到了格外关注。南阳市政府依据省政府《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于2022年5月28日发布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助力肉牛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以打造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和产品绿色化的牛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养殖优势
(一) 区域优势,历史渊源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盆地区域,山地、平原、丘陵各约占1/3。自然地理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南阳市人口稠密,农业从业者人数众多,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此外,南阳市连南贯北,交通流畅,为货物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阳地区牛养殖业由来已久,尤其是经历千百年培育出的南阳黄牛品种,肉质细、香味浓,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质优良,是全国五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
(二)种质优良,饲料充足
南阳市基于南阳黄牛的优良母本,分别将法国夏洛莱牛和意大利皮埃蒙特牛作为父本,培育出耐粗饲、性温顺、易管理、更宜推广饲养的皮南牛、夏南牛品种。皮南牛具有皮薄、骨细、出肉率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夏南牛具有生长发育快、饲养周期短、肉质好等特点。二者都兼具父母本的优秀特征。作为优良品种,其肉牛产品得以进入高端市场。在经济价值方面,皮南牛活牛售价高(平均比南阳牛高16.7%)、产品附加值高(加工分割后平均比南阳牛高108%),一头优质商品夏南牛售价高达万元,一头12月龄种用公牛可为1.5万~2万元。优良品种的肉牛养殖可以发挥国产品种低成本、高产出的作用,有效提升养殖户的收入水平,推动我国肉牛产业化发展。
南阳市拥有国家级肉牛制种站,常年存栏原种母牛156头、种公牛17头。南阳市在1952年设置了南阳市良种繁育场(国家级保种场)。该良种繁育场以南阳牛保种、育种、供种为主,融科研生产、农作物种植与技术推广于一体,多次承担实施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牛和优质胚胎,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阳市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国家粮食安全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73.33万hm2,产量占全国的2.4%, 秋作物种植面积66.67万hm2,产出大量玉米、小麦、花生、红薯等可转化成饲料的农作物。南阳市积极发展玉米秸秆裹包青贮、花生秧饲料调制和商业化饲草生产,年产青贮饲料50多万t,可为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实现农牧良性循环。
(三)全方位政策扶持,布局全产业发展
南阳市作为豫西南国家级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环境、品牌培育、金融扶持、科技投入等多方面开展部署,明确发展任务、落实政府工作职责、改进企业发展方式、切实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作为全市肉牛产业强县,新野县政府出台《新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新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野县肉牛基础母牛、犊牛、育肥牛保险工作方案的通知》《新野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金融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見》等相关文件,统筹各项资源要素,全力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南阳市加大引进和培育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入驻。新野县围绕皮南牛实施产业化开发,引进行业内优势企业,组建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并将该公司列入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名单,辐射带动全市的南阳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保种、育种积极性不强
南阳黄牛体格强壮、体型紧凑、肌肉健硕,经过长期适应性培育,具有非常好的耐粗饲性能,是一个良好的母本品种。南阳市肉牛养殖采取“户繁、企育、龙头带动”的农区肉牛产业发展思路,母牛养殖以农户繁育为主。但由于母牛养殖周期长、投入大、效益比较低,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母牛存栏率低,纯种黄牛只能在保种育种场见到。这从根本上导致全市肉牛养殖犊牛和架子牛供给不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土物种的性状、基因等优秀资源的有效留存。
(二)管理粗放,养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据调查,南阳地区千头以上养殖场户占比仅11%,设置标准化牛舍的场户仅17%,而采取简易牛舍和散养模式的场户高达81%,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见下页表1、表2)。养殖技术方面,仅有22%的场户采取分群分阶段的饲喂模式,秸秆利用率和转化率水平较低,精细化饲养程度不高。在加工环节,屠宰技术比较落后,仍以传统的活牛宰杀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卫生和质量问题。此外,整个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不够完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南阳地区管理人才缺口较大,生产人员及大量小规模散户养殖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养殖、繁育、防疫等基础知识,部分从业者还存在过分看重短期利益、提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意愿较低等问题,这也是导致粗放管理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南阳市牛肉加工产品中绝大部分为初步加工的鲜肉、熟肉,精深加工产品类型单一。肉牛副产品的开发和加工比较欠缺,无法形成产业链。这也导致了本地品牌建设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
(四)资金短缺
从农户角度来说,项目建设初期,考虑到肉牛养殖一次性投入大,很多农户对发展肉牛养殖处于观望状态,常选择用简陋的方式进行小规模经营,严重制约了肉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畜牧业本身存在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固有风险,从业者又多为农村地区居民,积蓄微薄,从事养殖业常常需要借贷。作为支农资金来源的农村信用社出于对农户经济水平、信用状况等的考虑,贷款资格审批相对谨慎,条件严格,使得从业者资金更为短缺,进一步制约了肉牛养殖业的规模发展。
三、解决对策
(一)培育优种,繁育杂交
一方面,南阳市应保护本地纯种黄牛,制定保种计划,规划保种地点、年限,以及种群大小、繁育方法等内容;建立保种基地(保种场、种公牛站),提升制种供种质量和能力,并选择优秀纯种组成保种核心群;利用冷冻生物技术保存纯种南阳牛精子胚胎等,以持续提供优势母本。另一方面,南阳市要加快皮南牛、夏南牛等新品种培育、审定、推广工作,补贴建立核心育种场,以实现肉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探索科学高效的养殖模式
南阳市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按照“浅山、丘陵地区发展农户母牛养殖,平原地区发展规模饲养”的思路,采用“村集体建厂,经营主体租赁”“户繁、企育、龙头带动”“规模养殖、集群发展”等模式,引導养牛“退村进场”,还可大力推广适宜中原地区的肉牛养殖“25512”模式,即:夫妇2人,0.33 hm2养殖用地,50头牛,投资100万元,年利润20万元。该模式以家庭为单元,规模适宜、便于管理、投资相对较少、效益明显,符合肉牛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理念。
(三)提高养殖技术,推进标准化现代化养殖
南阳市应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过腹转化增值和养殖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水肥一体化等模式;为农牧场户提供农牧机具、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积极推广种植养殖、农牧业加工、秸秆转化饲料等农牧业机械化技术,实现增效与环保相融合。南阳市在扶持大规模肉牛养殖场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中小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项目,建立专业收储运体系,支持大型规模养殖场建设牧草种植基地,推广种植优质牧草;推广“玉米种植—青贮饲料—养殖”及种养加全产业链发展,设计标准化肉牛养殖设备设施,提升数字化、机械化作业水平。
标准化、现代化养殖离不开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南阳市应大力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并提升农业技术从业者工作待遇;加强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等的项目合作,建立科研基地,用来承接智能养殖、优质饲草创新供给、粪污处理、科学防疫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最终宣传推广、落实到企业与农户的实践中去。
在肉牛饲养过程中,企业与农户要做好标准化选址、科学育肥、全方位多点防疫等工作,有效改善当前肉牛生产现状,提升肉牛综合生产力,提高肉牛品质,使其更加符合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四)优化产品、打造品牌
首先,南阳市应发展牛肉精深加工,继续产出冰鲜、冷冻分割等牛肉初加工产品,大力发展中高端牛肉产品,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挖掘牛皮、牛毛、牛骨等副产品的潜在价值,从食品产业逐渐向医药、服装等产业拓展延伸。
其次,肉牛产业链的延伸活动离不开拥有优秀研发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因此南阳市应培育和引进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和肉牛副产品的龙头企业,创建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地品牌。
最后,良好的产业生态离不开强有力的市场监管,南阳市政府应结合牛肉产品质检要求,出台屠宰条例,逐步规范肉牛屠宰,落实“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管理制度,保证检疫人员管理制度化,对交易市场实施多层次监管,防止疫病扩散,切实维护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五)加强资金保障,提升养殖生产信心
随着农村肉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及时跟进,有效推动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南阳市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期限和利率方面作出优惠,降低肉牛产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鼓励保险业扩大基础母牛保险,提高肉牛保额;支持设立肉牛产业专用发展基金,善用现有涉农引导基金。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促进牛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南阳地区肉牛养殖业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够完善,在人才、设备、资金及养殖模式上短板较为明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南阳市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南阳地区肉牛养殖业通过抢抓机遇,找准肉牛发展切入点,融入全省肉牛发展大格局,有望走出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振兴“三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张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