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池
颜思齐的结义兄弟李英醉后失言,与日本妻子说出颜思齐倒幕之事,导致功败垂成,在平户籓主大搜捕中,颜思齐率领二三百起义队伍,分乘13艘船逃出平户。
船队经过几个小时的南下行驶,前面欲往何方,当时颜思齐心中无数,他决定召集大家商量,恰好前方出现一无人小岛,颜思齐主船放出号炮,请各船落锚停泊,把数位兄弟齐聚主船商量,杲卿曰:“李英醉后失言,今悔莫及,且速商量退步为是。”颜思齐曰:“依我之见,不如暂到舟山,再作商量。”陈衷纪曰:“舟山何用?若到舟山,人都散了。人散则孤立,难以济。依小弟管见,将此十三只船匀配约束,乘此秋风,直驶东番(台湾时称)安顿。”杨天生曰:“此言有理。”各位亦赞成此说法。颜思齐曰:“就依尔等之言,放洋东番。”
八月十五日天明,颜思齐主船三声炮响,各船鱼贯随行,放洋南下。
笔者认为:这次船上会议的决策意义重大,它拉开台湾大开发序幕,开启了台湾开发史上的新里程碑。台北人颜嘉德在《颜思齐开拓台湾史略》一书中则这样叙述陈衷纪的话以及登陆台湾的地点。
陈衷纪说:吾闻“东番”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颜思齐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进军“东番”,他们航行了八个昼夜,于八月二十三日抵达“东番”中部偏南的港口,叫笨港。
不安分的裁缝匠兼海商(时被称“海寇”)颜思齐,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到达了当时尚处开发前夕的祖国宝岛。一个充满危险、未知与挑战的新世界正在向颜思齐敞开大门。
颜思齐不知道的是,他率领的队伍到达的这座岛屿不仅土地肥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地处在东西洋贸易的航道枢纽中心位置,机会正等待着真正有准备的拓荒者。虽然宋元两朝中央政府已前后两次派兵驻守平(澎)湖,分管“东番”,元明两季都在澎湖设过巡检司,也都管辖到这片土地,但毕竟隔着大海,中央政府的政令在此是鞭长莫及。
颜思齐虽然曾经负责李旦商团的“东番”贸易,却大多在淡水鸡笼(即后来的基隆)一带海边与平埔族人进行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易,与在“东番”西部沿海渔耕的零星汉人做过生意,并无深入岛上内地,当然更不了解这座岛屿在东西洋贸易中重要的地理价值。
登陆笨港时,在这群冒险家眼前,只是笨港溪两岸的沃野千里和荆棘遍地。这里土地肥沃,长满一人多高的水漆草,绿茸茸葳蕤蕤的一片望不到边,当地人称之为水漆林,底下是黑油油的土地,这么好的土地却还没有开发,对于来自闽南传统农耕地区的人士而言,感觉是在暴殄天物——太浪费了。于是颜思齐就与兄弟们商量,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耕猎垦殖,兼做海上贸易。
笨港是当地平埔族人称北港的谐音,它位于今天台湾云林与嘉义两县交界处的笨港溪(今称北港溪)出海口。笨港溪发源于诸罗山脉(台湾中央山脉西南麓支脉),上游由山叠溪和石龟溪两条支流汇合而成。颜思齐到达的时候,除了笨港溪两岸丰袤的水漆草甸之外,在这个出海口,大部分的土地是潟湖、沙洲、沼泽与滩涂。颜思齐登陆之处的水漆林(一种水生植物,叶有茸毛,触人皮肤会红肿发痒,当地俗称“咬人狗”)而得名。当时这片土地是平埔人洪雅族的生活范围,海边亦有闽南过来的少量汉人和捕鱼而来补充淡水和食物的渔民。
颜思齐一帮人登陆笨港,面前是一片肥沃广袤的荒原,但想在这莽荒之地生存下来并不容易,随身带来的粮食所剩无几,风餐露宿,伐木建寮屋的兄弟们面临饥饿的煎熬。好在当时这里野鹿很多,可以上山打猎,但颜思齐他们马上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这支汉人队伍的到来,引起了当地少数民族洪雅族“番社”(台湾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称“番社”)的疑忌和恐慌,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对方的攻击。颜思齐十分清醒,这二三百人的开垦队伍要在这片土地上立足,保证垦殖事业的顺利开展,必须妥善处理与台湾少数民族的关系,与之建立良好关系。所以,颜思齐赶快带领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能说会道的兄弟携带酒肉以及礼品拜访“番社”酋长,与其进行谈判,诚恳说明不会侵占其已开发的土地,取得“番社”酋长的理解。颜思齐的豪爽性格和过人的武功很快征服了憨厚的“番社”酋长,同意划地而居,和睦相处。颜思齐还派出部下,教“番社”居民掌握牛耕农业生产技术,送给他们从日本带来的布、瓷器、首饰等一些生活日用品,融洽了汉“番”关系。“番社”酋长感受到这批汉人的善意,作为回报,派出人来协助颜思齐搭建寮寨,还回赠其自酿的“姑玳酒”。此后,“番社”每逢祭典或喜庆节日,还常邀请颜思齐28位兄弟,款待以美酒美食,宾主无不畅饮尽欢。其中,具有吹弹歌舞才能和语言天赋的郑芝龙还很快学会了“番社”语言和庆祝丰收的“丰年歌”。
歌词意思是:今年碰到丰年大收成,邀约全社的人,都要酿造美酒;大家一齊来赛戏,但愿明年和今年一样丰收。
郑芝龙把这首歌教给兄弟们和其他垦民,在祭奠上和宴会上都能与“番社”人一起歌唱,所以“番社”把这些汉人垦民当成知心朋友,亲密无间,促进了农业开发的顺利进展。
双方关系融洽之后,颜思齐便开始谋划开发这片荒岛的大业,他率领大家沿笨港溪沿岸(今云林县北港镇与水林乡一带)踏勘地点,砍木割茅,建造茅屋,辟置10个寮寨,这10个寮寨按照职能的不同分别称为:主寨、前寨、后寨、左寨、右寨、海防寨、粮草寨、哨船寨、抚番寨、北寨。他把带来的二三百人分别安置到10个寮寨中去,按照各寮寨划定的土地,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开垦这片沃土。这10个寮寨就是台湾最早的汉人村落,其中有4个寮寨在今天的北港镇,6个在今天的水林乡。
北港镇4个寮寨是:前寨,即先锋营,由漳州南靖人李俊臣镇守。地点在今天的兴化店,村子后毁于北港溪洪水;哨船寨,负责搜集海上形势情报,由泉州晋江人杨天生镇守,地址在今北港镇树脚里的船头埔;抚番寨,即安抚笨港之平埔“番社”,由泉州南安人郑一官﹙即郑芝龙﹚镇守,地址在今北港镇府番里;北寨,是后卫营兼防卫在附近海上游弋的海盗,由泉州惠安人张弘镇守,地址在今北港镇大北里的大北门,大北门往西都是一连串“番社”区域,这个寮寨本来是为防止附近“番社”少数民族的袭击而设立,继而是防备1624年以“牛皮借地”欺骗忠厚纯朴的平埔人“番社”而窃据岛内的荷兰人。为维护垦民安全,颜思齐规定荷兰人进行通商时,他们的(商)船需由牛尿港沿牛挑湾(北港溪支流)进出。
水林乡境内的6个寮寨是:主寨(大本营,总指挥部),颜思齐亲自镇守,地址就在今水北村颜厝寮;左寨,护卫营,由泉州人王平镇守。地址在今水林乡土厝村的王厝寮;右寨,也是护卫营,由漳州海澄县人陈衷纪镇守,地址在今水林乡土厝村的陈厝寮;海防寨,即海口镇守营,由漳州南靖人李俊臣镇守,地址在今水林乡后寮村后寮埔;粮草寨,即屯粮处,在今土厝村的土间厝;后寨,即训练营,位于今水林乡水北后庄。
从这10个寮寨的寨名和布局可以看出,颜思齐从日本带到笨港的二三百名人员是一队准备起义的武装部队,他的寮寨是从军事设防的角度严密部署的,当然也利于安排垦荒工作。
与此同时,颜思齐利用从日本驶来的13条大船,挑选有航海捕鱼经验的兄弟,西到澎湖列岛,北至琉球群岛及钓鱼岛海域,东南到南海诸岛捕鱼,发展山海经营。开发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颜思齐继续开展与李旦的海上贸易合作,并发挥善于商业贸易的杨天生、陈衷纪等兄弟的长处,积极发展海上商业活动,以弥补垦殖资金和生活用品的不足。
李旦获知颜思齐率领众兄弟到了“东番”垦殖,就将他的海上贸易活动扩展到了东番,甚至有一阵子就住在颜思齐开拓的笨港主寨。
颜思齐感到,要开发这片广袤的土地,仅靠二三百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颜思齐派杨天生、李俊臣等人返回漳泉故里招募愿赴“东番”垦殖的乡亲,并采取优惠办法:愿意到“东番”,每人给银二两,三口之家一起去的另给一头牛助耕。此次招募大获成功,共有三千多漳泉籍乡亲到台湾开垦。这次招募活动漳州府主要涉及龙溪、海澄(今龙海)、芗城、漳浦、云霄和南靖等沿海县份。见之今志乘史料的零星记载的有如下几处:
颜思齐的祖家漳州海澄县青礁村有一批颜氏宗亲踊跃应募。现任世界颜氏宗亲会总会秘书长颜山佑先生認为:今天台南下营为台湾颜姓聚居地,他们的远祖是由福建漳州的青礁(从明代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均属漳州海澄县辖)来的。
南靖县有“颜思齐郑芝龙的结盟兄弟李俊臣在明天启四年(1624)去台湾,随之而去的有123人”。明末南靖人移台有148人,其中有梧宅林氏,奎洋霞峰林氏、庄氏,龙山吴氏,和溪徐氏等(《南靖县志》)。云霄族谱记载明天启年间迁台的有:黄氏第一百三十三世燕箕公第四子黄翼昌移台柳仔林开基;云阳方氏族众若干人移居台湾观音里,即今高雄仁武乡赤山仔庄,后裔分布于宜兰、桃园等地;西林村张姓支系第十四世菜埔村人张伴仔、泮坑人张三迁台。
在这次招募活动中,泉州地区亦有许多乡亲应募赴台,其中有在后来郑成功下定收复台湾的决心起决定性作用的的南安人何斌(绘制荷兰武装部署地图以及登陆台湾的航道图送给郑成功),还有在1652年举行大规模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领袖、同安人郭怀一,以及郑芝龙的弟弟芝虎、芝豹等。
颜思齐所招募的这3000多乡亲有一小部分安置到10个寮寨去,大部分沿着笨港溪两岸向南延伸,陆续拓垦出了9个村庄,这就是今天的“外九庄”。据台湾《云林采访册》记载,“外九庄”范围从今台南市盐水港以北,至嘉义县新港、云林县北港一带。具体指大奎璧(今台南市盐水区市街)、井水港(今盐水区井水里)、下茄苳(今台南市后壁区嘉苳里)、鹿仔草(今嘉义县鹿草乡鹿草、西井、鹿东三村)、龟佛山(今鹿草乡龟佛山)、南势竹(今嘉义县义竹乡南竹村南势竹或朴子市南竹里南势竹)、龟仔港(今嘉义县朴子市顺安里)、大小康榔(今朴子市太葛、大乡、仁和三里)、大坵田(今朴子市崁后、竹村里或布袋镇见龙里内里)9个村子。这些都是台湾最早的汉族村庄。
为方便管理这支庞大的垦荒队伍,颜思齐在各村寨设庄主寨主,建立庄寨管理制度。又在主寨(笨港东南面)平野进行基本设施建设,建成井字形的街道分九区安置众人,中区筑大台楼为垦殖活动的管理机构,后人称为“开台王府”。还在台楼旁边凿了一口七角形的大水井,用回家乡招募乡亲来“东番”压舱带来的红块砖作为井壁,以供垦民饮用,这口大古井今天犹存。
颜思齐回闽南招募三千多垦民赴“东番”垦殖,这是台湾开发史上了不起的滥觞之举,也是大陆首次由民间组织的大规模招募民众进入台湾开发活动,由此拉开了台湾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节选自《开台王颜思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