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在下沉式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0 03:27:05桑典典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4期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城市空间负担着大多数国人的生存资源,但城市空间中,人均面积较少,从而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生活环境恶化、生活空间不足等情况。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下沉式空间中的应用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缓解压力和娱乐放松的积极作用。分析公共艺术和下沉式空间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常州市文化广场现存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进行考察和研究,总结下沉式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要素,以更好地发挥公共艺术设计在下沉式空间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下沉式空间;常州文化广场

空间能够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劣质的空间会干扰人们的日常活动。“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原则。其中,人作为主体在不停变化着,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所服务的对象也在不停变化。在封建时期,城市中主要居住的是贵族阶级,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贵族集团。当代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则是面向公众,为公众服务,这些设计既要体现城市文化,突显文化内涵,又要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城市空间规划的基础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开发,是垂直方向上的开发,包括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于是下沉式公共空间应运而生。

一、下沉式公共空间

下沉式公共空间中的“下沉”一词是用来描述空间位置的,表示这个空间位置要低于附近空间。这种空间因为其独特的聚集效应常常存在于现代城市广场之中。而在我国,最早的下沉式空间是西北地区的下沉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因素影响,与当前所述城市下沉公共空间不同。下沉式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一是休闲娱乐型下沉式公共空间。该类空间商业功能强大,主要供人们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吸引人们前来消费。二是入口导向型下沉式公共空间。该类型空间主要是位于地下公共空间的出入口,通常因为所在位置的限制,不会设计得太大,但是需要足够醒目,以提醒路人或者游客地下空间的进出方位。三是交通集散型下沉式公共空间。该类型空间大多用于建筑群中,以内庭的形式呈现。交通集散型下沉式公共空间通常会有较为明显的合围感,但是并不会太封闭,这种空间大多以台阶的形式与一层进行连接,以达到对人流的疏通分散作用[1]。相对城市广场来说,下沉式空间是一种新的空间模式,它的存在既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下沉式空间打破了城市广场只能在平面上发展的不足,为城市广场的立体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设计方案。

目前,许多城市广场缺少特色,只是靠大面积的平地和简单的艺术作品吸引民众,缺少艺术感和设计感。常州文化广场通过下沉式空间——艺象天地,连接各个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游览空间。艺象天地立体空间所产生的聚集性,赋予了空间娱乐、休闲和社交等功能,而其中的公共艺术不仅能够增强这些功能,还能够提升空间的艺术感,彰显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

二、公共艺术与下沉式空间的联系

公共艺术泛指公共空间中具有艺术性的事物,其中不仅包括具体的艺术作品雕塑、装置、墙绘等,还包含了光影、声音等新兴的艺术形式,以及行为方式和表演方式。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下沉式空间都是公共空间,这一属性很好地满足了公共艺术中公共性的精神。公共艺术设计在下沉式空间之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美化空间、改造空间。广场中下沉式空间的公共艺术能够为空间整体增添活力,在彰显地域文化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追求。

公共艺术对于下沉式公共空间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点:一是提高下沉式空间的通过性。下沉式公共空间能够起到通道的作用,而且它又是一个独立的公共空间,可以给进入地下公共空间的人们一个缓冲,让空间的转换不会过于突兀和不协调。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增加视觉引导,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可辅助人员分流。二是展现地下空间的形象。与地上空间不同的是,地下空间因为其封闭的特性,人们无法通过观察来获知其信息,容易迷失方向。这对于想要前往休闲的人们而言是非常不便的。然而,下沉式空间与地下空间相结合,既有着地下空间的独立性,又可以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将地下空间的功能表现出来,方便人们进行选择。三是提升下沉式空间的品质。下沉式空间相较于地上空间有着天然的缺点,会出现部分光线昏暗的情况。运用公共艺术设计以及增加光源等方式,可提升下沉式空间整体品质。四是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下沉式空间不仅可以作为一个过渡空间,通过公共艺术设计也可以成为一个休闲娱乐的景观。下沉式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需要满足人们的公共活动需求[2]。

三、文化广场的公共艺术设计

常州市文化广场是由常州市图书馆、常州市美术馆、文璞酒店等6座建筑组成的大型城市广场。在设计上,整体使用江南水乡中“桥”的概念,向北与市行政中心、奥体、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向南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同构筑成常州文化核心区域,打造新的城市轴线,连接新北区的所有文化亮点,是搭建常州文化体系的新地标。常州文化广场以人造水景、步道组成一条形似小桥流水的下沉式空间——艺象天地。这种形式的设计巧妙地连接西北侧的城市主干道和东南方的地铁站,在广场中形成对角轴线,其整体宛若流水一般穿行在建筑之间,并且串联起地下商业广场、地下停车场、建筑地下出入口等节点,属于开放式街区设计,有“乐享生活”“食光记忆”“风尚天地”“微醺空间”四大空间设计主题,艺术与科技结合,展现文化之美。根据这种理念,其中也有许多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光影裝置在艺象天地的北侧,由数个矩形组成,宛若一个时光隧道装置放置在水景上,非常具有科技感。路边还有大象外形的座椅等公共艺术装置。传统公共艺术主要是设计师对事物和理念的表达,而当代公共艺术装置则注重与公众建立一个产生对话的形式和场景。在城市广场空间内不能只有冷冰冰的装置,还需要能够温暖大众心灵的设计,通过公共艺术的形式解决社会矛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将人们平时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深化解构、优化使用、部分改造、重新设计,展现当代公共艺术所蕴含的新兴文化。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公共性赋予了其公众参与之意,有民众进行互动和体验才能体现出公共艺术装置的“温度”。下沉式空间在建筑之间穿过,产生了一个弧形转弯区域,在这里还有向下的台阶,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舞台。2020年11月11至15日,该广场在穹顶下方的舞台举办了首次室外音乐会。下沉式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城市广场中的公共空间,从它诞生起就不得不考虑其商业价值。开发商需要考虑其是否能收回开发成本,而城市规划者则需要考虑其能否为周围带来价值的提升。在艺象天地中往往会有一些零售、演出等活动,下沉式公共空间因为其独立而并不隔绝的空间特性,适合商业活动的氛围,从而提高了其所在地的商业价值。照明设计采用月的形色变化,水影墨晕的形态变化落入照明的光色、亮度流动,以此树立文化标志,传达江南美学,形成“月影流光似水,人文悦动共娱”的照明主题。常州文化广场的灯光设计从整个区域的夜间效果出发,遵循各地块之间的对比关系,根据人的视觉心理要求,从高亮度弱对比的层次关系、纯净暖白的光色、月影如水的图示变化展现建筑的地标精神和文化象征[3]。

常州市文化广场被冠以文化之名,公共艺术设计带给人视觉冲击和扑面而来的艺术感,建筑风格也展现着现代、质朴、简约之美感。地面清冷极简风格的建筑群和地下生活气息浓厚的商业业态、严谨的建筑设计和松弛的广场氛围,形成强烈的反差。公共艺术设计在其中扮演着美化空间、强化交流的作用。公共艺术设计充满艺术感和未来感,文化气息浓厚,但在其设计之中缺少常州本地的地域特色,没有展现出本地的文化。城市因人而生,城市广场是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公共空间。它供人参观,还使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传统的艺术传播过程中,艺术家作为设计作品的主要设计者,作品本身完整表现了设计者想要向观赏者传播的观点。当下,每个人都是创作者,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发声,每个人都有对于艺术的追求,因此不管是针对下沉式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还是空间本身进行设计,都要基于大众的体验和追求[4]。设计师在创作公共艺术作品时,不能忘记作品与大众之间的联系。

四、下沉式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要素

下沉式空间存在的空间隔离属性将其空间与地面空间区分开来,而且其稍低于周围空间,更加能够吸引人群的聚集。在下沉式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要素主要有空间、交通、景观和人文等。

第一,空间要素。下沉式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要素主要是指公共艺术与周围下沉式空间之间的关系。因为下沉式公共空间承担着许多的功能,所以其中的公共艺术既要和周围环境紧密结合,又需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特性。下沉式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可以与周围的建筑物进行组合,形成层次分明的立体空间。在艺象天地中,白天,坚固的石带与深色玻璃区域形成强烈的节奏对比,到了晚上,当建筑物内部打开照明系统时,拱形玻璃区域被照亮,在近40米高的拱门下,通过不断变化的灯光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互动。

第二,交通要素。下沉式空间的主要作用便是对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空间进行连接,通道的合理性、公共艺术设计的造型等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观感和体验。在下沉式公共空间中,交通动线的设计,要想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那么无论是垂直方向的阶梯设计,还是水平方向的路径设计,都需要对空间有足够的理解,并对人们的日常习惯有充足的把握。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計可以用趣味的方式来进行方向指引。城市下沉式空间一般是用作城市广场的附属空间,来解决城市广场空间利用率不足、交通不便捷等问题。而公共艺术在下沉式空间中的应用可以让城市广场更加有艺术感和形式感,并且使用公共艺术进行整体规划,更能增强空间的沉浸感。

第三,景观要素。在下沉式广场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中,景观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景观元素在下沉式空间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雕塑、装置、绿化、水景、绘画等。自然景观元素能够舒缓人们的心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人文景观元素则可以增加趣味性,让空间更加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景观元素还可以对公共空间进行分割,人为地设计出人流动线以方便人们的游览。优秀的景观元素同样可以成为整个空间的焦点,赋予空间独特意境,吸引人们驻足欣赏。下沉式空间中的景观要素是一种落差造景的形式,其是根据相应的地形起伏进行设计,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的户外场地,根据地面的落差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四,人文要素。城市广场要有满足人们需求的艺术装置。城市广场空间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公共空间,如常州文化广场不仅是一个展现当地文化的窗口,而且是居民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人文要素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价值认同、关注大众的需求、关怀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将人文要素融入下沉式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既可以凸显设计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彰显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姿态。由公共艺术设计带来的社会人文关怀,向着丰富性和艺术性的方向进展,也同样具有公共艺术的公众性和互动性。

因此,公共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广场中一种与公众互动的艺术形式,要满足公众对空间的心理需求,增强公众对艺术和空间的认同,使其产生熟悉和轻松的感觉。目前,很多地方在城市广场及公共艺术设计上进行盲目跟风建设,不考虑人的心理尺度而一味追求规模,缺乏艺术创新,不考虑周围的使用环境,可达性差,空间品质一般。很多城市广场千城一面,缺少人文关怀,丢失了广场的本质属性等[5]。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下沉式公共空间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下沉式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都有一些不足,例如公共艺术和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公共艺术虽然具有设计感和艺术感,但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等。随着城市建设研究的持续深入,未来公共艺术设计在下沉式空间中必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基于现代城市商业环境的下沉式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2]刘明明,张新宇.公共艺术介入创新型商业广场更新研究:以杭州市远洋乐堤港广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4):44-45.

[3]杨堃.人文悦动共娱:常州文化广场照明设计[J].灯与照明,2020(1):42-45.

[4]方萌.观赏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5]徐筱.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装置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9):58-60.

作者简介:

桑典典,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