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战略重点,明确了推进方向。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突出“党管人才、政策创新、需求导向、载体建设、激励关怀”,努力营造创新务实、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环境,为打造生态宜居富裕和谐新江源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强化党管人才,以更高格局凝聚人才工作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从这一战略高度来看,做好人才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更要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江源区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充分发挥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将“五化”闭环工作法作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各领域人才队伍现状、问题以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人才“引、育、留、用”等具体措施,从组织和运行机制上切实保障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推动政策创新,以更活机制深化人才体制改革
“欲破尖冰,政策先行。”人才工作要想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在政策制定上不仅要遵循地方规律,更要从打基础、利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实施。江源区立足域内人才相对匮乏、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以及经济转型发展实际需求,创新以BTX工作思维谋划人才工作,将“他山之石”与江源实际相结合,凡是上级政策明确的都坚决落实,凡是地方发展急需的都积极探索,形成《白山市江源区构建人才工作(BTX)建设标准体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建立纵向衔接、横向配套的“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集服务保障、引才育才、资助奖励于一体,全区历年来最积极、最开放、最具有含金量的《白山市江源区服务企业发展人才政策十条(试行)》,并配套出台关于人才引进培育、交流使用等一系列政策办法,推动人才发展与地方实际深度融合。
突出需求导向,以更宽视野构筑人才集聚优势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之策。江源区坚持因地引才、以需引才,突出现代农业、化工能源、绿色建材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編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目录130余个,实施高层次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制度,设立“人才引进服务中心”,配备事业编制100个,全面优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以事业单位招聘、“基层治理专干”招考、政府购买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百所高校进白山等常规引才渠道为主要抓手,创新实施“百名专家学者进江源”“百名研究生进江源”“域外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1000余名专家学者、优秀大学生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扎根江源,人才服务地方发展效能显著增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将招才引智与对外区情推介、招商引资相结合,采取“客座教授”“特聘顾问”等方式,近三年柔性引进国家、省市专家人才110余名,推动人才链同产业链、项目链有机融合。例如,聘请中国菌菇“第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为长白山菌菇小镇发展顾问,为小镇品种选育、精深加工、示范推广、全面打造全国食药用菌产业高地提供智力支持。
丰富载体建设,以更实举措激发人才提质动能
坚持人才引育并举、融合联动,既抓好人才引进扩大“增量”,又用好本土人才盘活“存量”,不断优化人才培育体系,促进人才素质整体提升。江源区从地区和人才发展需求出发“造血育才”,分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5000余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江源区人民医院等平台打造人才实训基地,域内优秀企业林源春获评省级“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坚持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工作目标,聚焦各领域人才队伍现状,创新实施技能人才“蓝领振兴”、文化人才“助推产业发展”和“杰出乡贤”反哺、高端人才“智汇江源”等10项人才工程,涌现出以崔小华为首的省市级松花石产业雕刻大师5人,建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师徒工作间”7个。推荐认定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3人,49名“土专家”“田秀才”获评职称。吉科软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地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低碳产业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成果颇丰。例如,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为域内发掘矿产资源提供专业指导,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落户江源,东北电力大学低碳产业研究院在山水水泥项目基础上帮助谋划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和双碳产业园等。坚持以用为本,聚焦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疫情防控、“六域”党建引领“三城”创建等需要,创新开展专技人才“走基层”帮扶、人才“四送一助力”等各类活动,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干事创业。
注重激励关怀,以更优政策抓好人才服务保障
人才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能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执行的关键在于人才发展环境,更在激励保障措施。江源区克服地方财政压力,每年设立2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资助、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突出贡献人才等。实施优秀人才“暖心”工程,设立“微笑江源人才日”,常态化开展人才走访慰问、健康体检、评选表彰等“九个一”服务人才系列活动。建立健全“江源英才卡”服务机制,一站式提供家属安置、子女教育、医疗安居等八项特殊服务。实施优秀人才安居工程,全面推进50套人才公寓和人才客厅投入使用。严格落实“名校优生”政策,为13名“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发放各类补贴190余万元。设立人才“创业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00余万元,切实解决人才“融资”之忧。加大对各领域优秀人才宣传表彰力度,全方位、多声部讲好优秀人才故事,切实增强人才荣誉感、成就感,全面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作者系中共白山市江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艾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