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度绩效评价暨管理培训会议在郑州召开。17位首席专家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县域产业提升、生产应急服务和决策咨询、媒体宣传、团队建设五个方面,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会议认为,2022年历经重构重塑的17个体系创新活力迸发,在破解小麦、蔬果、两牛等产业技术发展瓶颈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科技进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食用菌、肉羊、淡水鱼等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小麦体系郑麦379已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优质小麦种植品种,年应用面积超1000万亩;花生体系参与完成的高油品种选育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壮大了县域产业,全省挂牌建设基地230多个,布局科技引領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29个;水稻体系再生稻技术实现信阳地区一稻收两季、一亩产吨粮,辐射种植面积60多万亩,一年可增产1.24亿公斤;蔬菜体系“麦+椒+芝麻”一年三熟模式在临颍、内黄推广2万多亩,增收超1000万元,深化了科技服务,发布防灾减灾生产技术意见80多项,线上线下培训各类人员超20万人次;生猪体系研发应用非洲猪瘟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纸30余万头份,指导19家规模化猪场通过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验收;甘薯杂粮体系向遭遇干旱补种困境的洛宁县无偿捐赠谷种2900斤,可播种面积达3000亩。
会议强调,体系下步工作一要“树起来”,团队和专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持续扩大体系品牌优势;二要“瞄得准”,聚焦产业技术痛点堵点难点找方向、定课题;三要“走出去”,扩大产业用户、地方政府、创新主体等各领域“朋友圈”,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四要“团得紧”,首席要强化统筹协调、内部管理,调动团队积极性和创造性;五要“写得好”,对有特色、有亮点的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归纳和提升,打造样板典型;六要“讲得好”,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大宣传频率;七要“相互比”,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专家动态调整机制。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