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锂电产业发展形势及江西发展对策研究

2023-05-30 13:06徐伟民肖坚丁冀荣
老区建设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价值链

徐伟民 肖坚 丁冀荣

[提 要]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锂电池逐渐成为绿色能源的代表之一。全球锂电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发展前景广阔,各国纷纷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中国已成为全球锂电行业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各兄弟省市正积极抢抓锂电产业赛道,江西作为中国锂资源丰富的省份,“锂”应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然而江西锂电产业仍面临着体勘探程度低与开采环保压力大、高端要素不足与创新动能乏力、市场形势波动与政策赋能有限等诸多瓶颈。要实现锂电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开采建设与提升跨境协作、高位统筹推进与聚焦产业高端、驱动产业协作与推动跨界融合、谋划价值链建设与推动全产业升级。

[关键词]锂电产业;锂电池市场;产业融合;价值链

[作者简介]徐伟民,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党委书记;

肖坚,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编审;

丁冀荣,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一、全球锂电产业发展形势及发展方向

(一)全球锂电产业发展形势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节能、环保被高度重视,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范围内的交通电动化、电力能源清洁化正全面加速。尽管面临疫情反复、原材料紧张等不确定因素,但在政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下,锂电产业需求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下,全球锂电产业正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02万辆,同比增长69.5%;2022年锂电池出货量为958GWh,同比增长70.3%,两者增长率保持高度一致。

全球锂电池产品结构中,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占比约50%,并且持续提高。以欧盟为例,其实施的最严碳排放政策正倒逼电动化转型。同时,欧洲国家大幅提高补贴额度,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新车型在未来几年将迎来投放周期。可以预见,电动化浪潮下动力电池需求将进一步爆发,动力电池成为全球锂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总量为655GWh,同比增長100%。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2025年锂电池出货总量预计为1456GWh,4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3%。在中国锂电池需求构成中,动力电池占比最大。2022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占锂电池总出货量73.3%,储能电池占比19.8%。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在锂电池需求结构占比将更高。

受益于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2017—2021年,全球锂电需求量持续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17%,预计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34.4%。

(二)部分发达国家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1.美国

2022年初,美国能源部确定了一个名为Li-Bridge的项目,并将来自美国整个行业的锂电池技术主要专家聚集在一起,旨在为北美建立一个强大、可持续的锂电池技术供应链。同时发布报告《建立一个强大而有弹性的美国锂电池供应链》,强调稳定政策和刺激投资的必要性,包括建立原材料采购联盟,建设共享试验产线体系以加快新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在电池行业劳动力培训方面进行大量额外投资以及允许改革等。

2022年7月,美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在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集中派发政府补贴以支持新能源企业在北美的新能源建设。目前以韩资为代表的LG、SK、三星、现代均宣布获得了美国的建设补贴。美国政府加码新能源产业建设规模,旨在追赶中国在全球锂电产业的霸主地位。美国已规划的锂电产能规模突破了1000GWh,其中韩资参与的项目占比超过50%。

2.韩国

2021年7月,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一种特殊的针对锂电池石墨—硅阴极的处理方法,可以将硅含量提升至50%以上。该技术能够使锂电池容量提升至目前的2.6倍,并且在250次充放电循环后,保持87.3%的容量。

2022年1月,韩国LG能源着眼于从中国宁德时代手中夺取电动汽车电池的桂冠,计划在美国、波兰等国扩大产能,并利用其股市首发收益开发尖端动力电池,计划在电动汽车上采用磷酸铁锂化学电池。

2022年11月,韩国提出“到2030年,韩国将占据全球40%的电池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电池大国”的发展目标。通过“2030二次电池产业(K—电池)发展战略”“充电电池产业革新战略”等措施,韩国加大对电池技术及产业的投资,并通过构建自身的电池生态系统推动电池产业链本土化。

3.日本

2022年8月,日本提出“由于制造完成150GWh/年的目标每年大约需要10万吨锂、9万吨镍、2万吨钴、15万吨石墨、2万吨锰。因此,日本急需确保产业链上游安全”。一方面,日本将加大资源保障支持力度,将电池金属材料等列为高风险矿种,扩大支持资源保障企业一揽子政策,完善中游冶炼工序。另一方面,日本将加强与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此外,讨论锂标准(ISO)的国际会议定于2022年9月召开,日本电池供应链协议会表示,将提出日本方案,以牵制中国。

4.德国

作为欧洲的汽车工业中心,德国希望在欧洲动力锂电池产业中占据更紧要的地位。德国政府将投资15亿欧元用于支持本国的动力锂电池研究和加工,并首先向传统电池制造商瓦尔塔供应3亿欧元的赠款。德国已要求欧盟委员会批准欧洲第一座大型电池厂的计划。包括巴斯夫、宝马、欧宝和优美科等在德国设有电池项目的四家公司将获得资金支持。德国经济部表示,德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满足全球30%的电池芯需求,实现德国或欧洲本土化加工。

5.法国

2021年1月,法国电池制造商Forsee Power宣布推出全新一代超薄锂电池——SLIM系列,可实现全球最薄模块化电池的目标,并加入液冷系统辅助散热。其高能量密度Zen电池是首款集成式超薄电池,由三个电池模块构成,搭载高比能量的NMC电芯,还配备了集成式液冷系统,从而可以优化电池寿命和性能,并于2021年底逐步量产。

6.瑞典

2021年12月,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成功生产出第一款完全由欧洲本土电池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和组装的电池。Northvolt旨在使新工厂产能达到600GWh,目标是到2030年至少在欧洲电池市场占据20%~25%的市场份额。该公司已经从宝马、大众、沃尔沃、极星和斯堪尼亚等客户那里获得了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电池合同。

(三)全球锂电产业技术方向

就全球范围来看,锂电产业整体上正围绕“锂资源开采—锂离子电池—锂资源再生”进行多元化拓展。

一是锂资源开采方面:锂元素主要以锂矿石、锂云母以及盐湖锂形式存在,世界上的锂矿分布较为集中,锂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为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附近区域,存在大量盐湖,开采简单,也被称为“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其次为澳大利亚、中国、美国。中国锂资源中盐湖锂占比83%,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锂辉石占比15%,主要分布在四川;锂云母占比2%,主要分布在江西。近年来,各国锂资源开发力度明显加强,预计2023年全球锂原料供应量将达112万吨LCE(碳酸锂当量),2025年增至189万吨LCE;需求量方面,2023年约107万吨LCE,2025年约197万吨LCE。

二是锂离子电池方面:锂离子电池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动力、储能和消费电池。动力电池是目前的热门领域,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叉车等工程器械以及电动船舶等领域。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决定着锂电池电化学性能,是电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正极材料可以划分为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等技术路线。钴酸锂成本较高、寿命较短,主要应用于3C产品;锰酸锂能量密度较低、寿命较短但成本低,主要应用于专用车辆;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综合性能较好,主要应用于乘用车。由于钴产量出自政局不稳定的刚果(金),动力电池“去钴化”已成行业趋势,三元体系中高镍低钴是目前技术热门。

三是锂资源再生方面:锂电池的回收技术路线分为物理、火法、湿法三种。物理回收虽然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但回收率较低,容易引入杂质影响再生材料性能;火法和湿法回收效率高,但容易造成空气和水污染。从地域分布看,广东、江苏、山东是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分布最多的三个省份;从回收企业看,广汽、吉利和一汽是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分布最多的三家企业。

二、中国锂电产业投资向西南地区聚集

(一)四川是国内锂辉石主产区

锂是锂电产业最核心的资源,国内的锂资源大多也存在于青海和西藏的盐湖中,占比达到74%,而四川的占比达到11%,主要为锂辉石。相较于锂云母,锂辉石的提取成本具有显著优势。四川雅化、天齐锂业等四川企业除拥有国内锂辉石矿之外,还拥有澳大利亚等海外优质锂矿资源,可为锂电池生产提供优质原料。按照统计,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2020年还没有锂电工厂,而“十四五”期间可能新增近250GWh的产能,成为国内新兴的锂电生产重要基地。

(二)西南地区磷铁资源可支持磷酸铁锂发展

磷酸铁锂由于价格相对廉价,普遍预测未来能在储能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云南、贵州和四川的磷矿储量占全国40%以上。同时西南还拥有丰富的钛铁矿资源,仅攀西地区的钛铁矿产量就占国内约80%,所以国内约40%的硫酸法钛白粉产能位于西南和华南地区。2022年5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我国锂电产业的投资逐渐向西南地区聚集。从锂电产业的项目布局地看,投资区域由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向以四川、贵州为首的西部省份转移。截至2022年9月,四川已聚集了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中创新航为首的锂电产业集群。此外,杉杉股份、德方纳米、贝特瑞、格林美等数十家产业链企业纷纷在四川落户建厂。据不完全统计,投资规模超过1900亿元。

(三)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

西南地区水电资源特别丰富,磷锂资源集中的四川和云南的电力中水电占比都超过80%。生产锂电池材料的多个环节耗电量大,如果使用火电厂发的电,在最终锂电池产品中就会留下非常大的碳足迹。而水电天然属于可持续能源,不产生碳排放,所以生产的产品中碳足迹也会比火电小得多。西南地区的工业电价也不贵,许多大型工业企业的外购电价都在0.4元/千瓦时以内,比东部的工业电价还便宜。而且企业只要采购网上电就能获得这一优势,并不需要新增光伏或风电的巨量投资。

三、江西锂电产业发展瓶颈

(一)总体勘探程度低,开采环保压力大

江西锂矿类型独特,矿石选冶技术难度大,急需加快锂资源绿色勘查与开发力度,助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西锂云母资源开采建设存在诸多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锂矿资源供应不足、资源整合难度大、资源利用普遍偏低、开采环节存在生态破坏等。同时,选矿、冶炼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少部分企业特别是碳酸锂生产、废渣再利用环节企业作业不规范、环保不达标。2023年2月,中央工作组密集赴江西宜春调研,督导锂矿开采,宜春锂矿选矿企业已全行业停产整顿。

(二)高端要素不足,创新动能乏力

江西锂电有近六成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主要覆盖矿源开采、冶炼等初加工行业,耗能高且附加值低。产业链中后端的终端制造还相对较为薄弱。仅少量龙头和骨干企业拥有省级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平台),目前以项目合作研发为主,电解液、隔膜等环节研发活动大部分在外地母公司。同时大部分龙头企业表示人才引进难,人才培养尚需时日,人才所需的配套设施及教育资源较为缺乏,高端人才的流失率较高。

(三)市场形势波动,政策赋能有限

从原材料看,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近两年间,碳酸锂价格从26.79万元/吨上涨至59万元/吨。但从2022年12月开始,碳酸锂价格越跌越猛,2023年4月,酸锂价格跌破30万元/吨的关口。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增加企业甚至地方金融风险。从终端产品看,新能源企业特别是造车新势力,近两年利润水平下降,后期洗牌概率较大,将对中上游形成冲击。受国际能源形势影响,各国有所放缓新能源替代步伐;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窗口指導,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步消除,政策效果对市场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兄弟省市锂电产业发展经验

(一)青海发展锂电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

青海是中国锂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已探明的锂矿储量为1724万吨,占中国保有储量的比例达83%,占全球的1/3。[2]目前,青海已构建起从盐湖提锂、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用铜铝箔等配套材料到储能及动力电池的制造等特色鲜明的锂电产业链,锂电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

近年来,为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青海从多渠道加大锂资源产业链投资力度。围绕补齐锂电产业中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链弱项,青海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谋划产业链对接以填平补齐。与比亚迪、华泰汽车、沃特马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签约的锂电池生产及配套、电动汽车制造、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和电控设备等项目,投资额均在100亿元左右。目前,青海已成为比亚迪等新能源龙头在国内锂电产业布局最全、发展最快的锂电产业基地。

(二)湖南发展锂电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

湖南锂电池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技术优势。截至2022年9月,湖南规划锂盐超15万吨,三元材料及前驱体产能超30万吨,磷酸铁锂及前驱体产能超45万吨,负极材料产能超20万吨,电解液产能超15万吨,隔膜产能超12亿平方米,铜箔超5万吨,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超90GWh,锂电回收30万吨处理能力,乘用车产能超过120万辆。

一是定位全球“电池谷”,精心打造“两园”“两链”。依托国内国际布局潮,配合湖南雄厚的科研资源、品牌力量等,打造专家级的先进电池科创中心、先进电池智慧城。二是构建三大平台,聚焦行业话语权。构建先进电池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战略联盟平台、先进电池检测中心平台等。三是采取务实举措,高强度、快节奏推进。抓好本省锂矿资源和外省资源的监管、整合、收储,建立先进电池产业基金,推进生产要素配置,改善产业环境。

(三)四川发展锂电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

四川遂宁市布局锂电产业全产业链,遂宁品牌终端锂电池因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的落地实现新突破,优化了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布局。同时,成功引进广东天劲、绿鑫电源、伊连特电子、重庆天辉等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和绿然纯电动客车、江淮新能源轻卡等终端应用企业;引进发展锂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处理再生产业,不断完善遂宁市锂电产业链条,2022年遂宁市锂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80亿元,为2025年突破1000亿元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宜宾成功引进了宁德时代投资,未来大概率将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锂电池生产基地。随着锂电龙头企业入驻宜宾,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都纷至沓来,展现出极强的产业聚集效应。目前已经落地、在建和投产的项目包括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前驱体、负极、电解液等各种电池材料,电池生产和汽车生产项目及相关配件。2022年5月,宁德时代公告出资10亿元与宜宾市新兴产业投资集团等一起设立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基金体量达到34亿元,未来主要参与投资在宜宾落地的新能源产业链相关项目,通过股权投资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强化宜宾的锂电产业发展。

(四)贵州发展锂电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

2022年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为532亿元,2023年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产业规模保持高速扩张。由于产业优势明显,政策利好,宁德时代、中科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贵州。同时贵州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正式授牌运行,推动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2年5月,贵州出台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明确扶持政策——《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构建“一核两区”发展格局。凭借丰富的材料资源和雄厚的上游产业基础,贵州省培育了安达科技、振华新材、贵航新能源等优秀锂电企业。锂电产业基地建设卓有成效,贵州锂电池产业基地37个,其中贵阳市11个,铜仁市10个,黔南州7个,黔西南州、贵安新区各3个,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各1个。全产业建设初显成效,已初步形成从“锰、钴、镍开采—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外壳、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锂电池、电动车为主”的全产业链。

五、江西锂电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思考

(一)江西锂电产业发展机遇

1.立足资源禀赋,提前谋划布局

根据江西省自然资源部门统计,江西宜春地区氧化锂储量超过900万吨。在当前锂资源供应持续紧张,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的大背景下,其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更为凸显。此外,江西连续多年出台相关文件,扶持产业发展。江西锂电产业在规模、效益与速度上处在省内先发位置,当前已形成了宜春、新余、赣州3个锂电产业集群,拥有规上锂电企业188家,全省亿元以上在建锂电项目达到100多个。江西省锂电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布局已初见成效,在“双碳”战略目标下,锂电新能源产业的“风口”效应已形成并将进一步增强,正实现“先人一步、步步领先”,江西锂电新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正不断放大。

2.深耕产业链条,形成磁场效应

当前,新能源产业主战场已经从单纯技术竞争转向资源与技术双重竞争。锂电产业是一条“坡长雪厚”的超级赛道,江西历经十余年的引育,建设涵盖从前端锂矿开采到中端锂盐、锂电关键材料、锂电池电芯及模组生产,锂电池组装封装,再到终端锂电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蜂巢能源等签约共投资超2000亿元布局建设锂矿采选、碳酸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全产业已基本形成了资源支撑、龙头引领、链群配一体的产业体系。同时,造车企业与电池企业都在寻求规避风险的方式,抢先布局上游产业链,对冲上游资源和材料供应风险,降低成本。这为锂资源丰富的江西吸引锂电大项目落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龙头引领创新,孵化产业集群

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等锂电龙头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部署,联系上下游的锂电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的良好创新格局。其中赣锋锂电借助“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模式,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能力,形成锂电新能源产业区域竞争优势。江西坚持“人才强企”理念,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与高校、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搭建面向新能源产业链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二)江西锂电产业发展路径

1.做好开采建设,提升跨境协作

一方面,统筹推进锂矿综合开发,加快锂资源深度利用,将锂资源纳入江西省国有自然资源统筹规划管理,尽快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探、采、选、冶全过程管控规范,引导全省科学有序做好锂矿资源开发工作,加快锂资源深度利用。[4]大力开展锂矿资源勘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战略性矿产勘查领域,全力保障资源供应。大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江西陶瓷土(含锂)矿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矿区交通环境,有效解决矿区环境复杂、交通不畅等问题。加强矿尾渣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指向性填空式招商选商,推进单晶硅、光电管制造和特种玻璃等相关大型企业进驻,做大做强做全产业链。

另一方面,发挥各地资源与基础优势,支持宜春“五基地一中心”建设,重点在生产环节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南昌发挥省会要素功能,建设锂电产业研发中心和高端服务集聚区;引导赣州、上饶、新余、抚州、九江等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速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此外,要以挑剔的态度严抓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和重大项目推进,实施述职评议制、“揭榜挂帅”制、督办盯办制、红榜黑榜制、清单交办制等,让引进的项目快速投产,加快项目落地。

2.高位统筹推进,聚焦产业高端

江西发展锂电要立足锂、铜、稀土资源和产业特色、竞争优势等,进行差异化布局。一方面在省域层面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做大上游规模,提升中游竞争力,拓展下游应用;另一方面要在有竞争力或有竞争潜力的细分赛道重点发力,比如锂盐、负极材料、锂电池、电解液、锂电铜箔、锂电池回收等领域,要下大力气培育出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拳头产品,提升在细分领域的话语权。在本省区域内,要实行差异化发展,宜春、赣州、新余、九江、南昌等作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的重点城市,应该从省级层面统筹布局,立足各自特色优势进行明确的分工定位,错位发展,区域协同,形成整体,抱团发展。

一方面要优化政策方针,强化风险提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在招商引资、源头项目引进方面下功夫。在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中,江西的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其中最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的正极材料环节较为薄弱。强化这一环节,要按照“高大上、链群配”标准做好招商引资顶层设计,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重点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更多优惠,吸引龙头企业投资落户。在严选项目时,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做大投资增量,做好项目质量,引发大投资、好项目的“滚雪球”效应。例如,宁德时代签约投产后,先后带动了十几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3.驱动产业协作,推动跨界融合

联合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同时发挥企业研究院的长处。在延长锂的利用效率、加强横纵向产业链上技术应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建立锂电产业与航空、光伏、物联网企业协作机制,在全省培育融合产业,引导锂电产业多业态经营,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走向融合发展。

探索“锂+航空”发展机制,融合江西航空产业发展优势,对接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究院,围绕教练机、直升机、大飞机等飞机项目,参与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积极探索“锂+光伏”协同发展,建立锂电产业与光伏、储能、電网企业对接机制,重点支持宜春时代、江西国轩、赣锋锂业等,与晶科能源、赛维太阳能、宜春合众、抚州比亚迪、上饶吉利等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和产品战略合作关系。推动“锂+移动物联网”融合发展,依托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参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5G降本减耗项目,引进培育一批5G设备生产制造、检测维护企业,支持企业推出一批新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物联网设备。

4.谋划价值链建设,推动全产业升级

江西的优势在产业链上游,江西有矿山提锂的锂盐加工能力,还有全国最大的电解液产能。要做强优势,开发锂电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给予新技术更多的应用场景支持,保持上游和下游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围绕科技、人才、创新来提升价值链。[5]

一是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多积累、多沉淀、多产出。沟通产业链、创新链各方,共建创新融合体,协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坚,将科技、产业拧成一股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联合体新机制、新模式,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领锂电技术革新。二是要注重创新人才引育。锂电行业发展快、人才缺口大,建议新余、宜春、赣州等锂电池产业集聚区的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坚持引育并举,集聚领军人才,形成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人才梯队。要注重创新平台建设,成立江西省锂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三是坚持科技创新自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把市场竞争压力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动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将当下之急、未来所需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应用优势与壁垒。

[参考文献]

[1]李泯泯.美国发展锂电产业的新动向[N].中国计算机报,2022-09-05(13).

[2]金海峰.盐湖锂资源开发利用及定价调控机制研究[J].价格月刊,2022,(12).

[3]陈雨康.锂价大起大落的忧虑:锂电产业链洗牌或难以避免[N].上海证券报,2023-03-31(6).

[4]张维佳.全“链”推进锂电产业升级[N].中国电子报,2023-04-14(5).

[5]余娇.价值链视角下锂电行业财务竞争力比较及提升路径[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2.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