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微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承担着改革经济模式、促进民生就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职能。在市场经营情况愈发复杂、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当前普惠小微貸款办理流程、对业务模式进行积极创新成为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众多商业银行在普惠小微贷款经营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业务同质化严重、办理流程烦琐、缺少完善业务机构等,对银行业务经营质量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本文对当前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根据具体问题优化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促使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健康地发展,也为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普惠小微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中小微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比达到95 %以上,并且类型都属于传统行业,在行业产业链中通常处于中低端,没有品牌效应,具有整体收益低且经营成本高的特点,在经营发展中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等各种风险影响。在此类企业的众多发展问题中,融资困难是首要问题。为了缓解此类企业融资紧张,近年来“两增两控”政策在金融市场上推广开来,要求普惠小微贷款的增速不能低于贷款总增速,同时对普惠小微贷款的质量水平和综合成本作出有效控制,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基于此,商业银行需要正视普惠小微贷款中的各种问题和经营风险,对自身业务进行优化,对贷款不良率进行合理控制,尽可能地提高普惠小微贷款投放规模,促进中小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1 普惠小微贷款业务概述
普惠小微贷款是指以普惠为目的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贷款,整体业务类型繁多,上到1 000万以下的单户授信小型企业贷款,下到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及助学贷款等。对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内容及办理流程作出精准细分,对普惠概念范围进行明确,能够引导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制定科学融资业务服务战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目前,普惠小微贷款业务的组织架构一般分为三个部门,即风险审批部门、金融事业部门及业务支持中心等[1]。其中,风险审批部门负责具体业务款项的风险防控和审批流程;金融事业部门主要负责对具体产品的设计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业务支持中心则主要负责组建业务办理队伍,如进行普惠小微贷款业务经理的培训招聘等。
在整体业务流程上则分为五个步骤,即受理业务、事前调查、审批业务、抵押办理及贷款发放。首先,业务受理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客户经理对相关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资料和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对企业参与该项业务的准入资格进行审核。其次,贷前调查主要内容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的当前经营状况并对能够提供的抵押物进行估值,汇总各方数据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确保无误后上报分行部门进行业务审批。业务审批阶段的内容需要分行负责人员对上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并检查程序是否合规,结合当期市场环境来评估该项业务的开展风险,根据自身权限完成对业务的审批。抵押办理环节主要是分行人员根据层层审批的最终结果来出具科学规范的贷款合同,涉及借款、保证、抵押等事务,与贷款客户一同到不动产中心或者其他负责部门办理抵押手续。最后,贷款发放环节是指客户经理在最终收到办理的抵押物手续凭证并且各项担保条件都得到满足后,根据审批的要求完成资金的发放。
2 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同质化明显
首先,目标客户重叠度较高,目前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业务经营稳定、降低贷款风险,会设立较多的标准制度来规范业务办理对象的选择和金融产品的提供环节,这就导致符合银行标准的目标客户群体类似,同质化客户较多会导致业务市场竞争激烈,银行难以挖掘真正的优质客户,影响业务办理水平。其次,多家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型和内容也较为接近,各项产品的特点要素同质化明显。例如,部分银行面向客户推出的贷款产品仍将房产抵押作为主要形式,产品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具备创新性,产品之间的不同仅表现在利率、额度、效率等方面,产品相似度高,无法针对客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2]。市场目标客群和信贷产品的高度重合加剧了省内各商业银行在小微贷款市场的竞争,最终导致银行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变为利率和风险底线的竞争,加速了贷款利率的下移和不良率的攀升,易造成风险的积聚和贷款收益的下降。
2.2 业务流程烦琐
当前普惠型小微贷款投放主要集中于抵质类贷款,担保、信用类贷款产品投放有限,投放结构不合理。且有普惠小微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通常更关注贷款的效率,在有效平衡产品定价并且科学把控风控标准的前提下,满足此类企业的急性需求,是提高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市场占有率的关键。然而当前还存在贷款业务办理流程相对烦琐的问题,如部分客户反映贷款申请手续流程相对冗余,有各种无意义的标准影响了业务办理效率[3]。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所推出的网商贷款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普惠小微贷款业务除额度优势外,整体办理效率差距明显。其对一些基础信息要求较为苛刻,用户在实际贷款业务办理中的体验感和资金发放时效都有明显不足。此外,在审批流程上也有繁多的审批节点,一笔贷款的落实通常需要多个负责人员层层审批,包括但不限于分行行长、审批部经理、总行审批负责人员、审查人员等,通常需要十几个审批节点审核才能完成贷款发放,业务办理周期和流程都烦琐不堪,不符合普惠小微贷款的急快特点和客户真实需求,对提升业务办理质量造成了阻碍。
2.3 对合作方依赖高
一是在营销层面过度依赖金融中介,银行本身缺少挖掘优质客户的手段,需要和金融中介进行合作,通过推荐来获得贷款客户。这种和金融中介合作的获客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扩大该项业务的经营规模,但同时过度依赖合作方也会增加银行业务风险,银行受金融中介影响大,整体业务不能保持稳定增长[4]。二是在风险控制上对合作客户要求有依赖性,由于普惠小微贷款具有业务数量多、单次金额小、信息不公开等特点,在以往实行的人力风险防控上,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后管理,整体效率都较低,银行本身缺少一种大数据风险防控手段。同时,银行对贷款风险没有采取合适的手段进行风险转移,贷后催款工作又缺少有效性和主动性,对一些不良风险信号不能有效甄别,埋下了贷款风险隐患。
3 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业务优化策略
3.1 坚守小微战略初心
首先,要明确自身普惠小微贷款的业务定位,将传统经营业务中的“求快求大”思想从普惠小微贷款业务中摒弃,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银行社会服务水平作为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开展的理念指导。在商业银行内部积极营造一种普惠小微贷款有关的信贷文化氛围,优化银行管理人员和业务办理人员的配置结构,提升整体业务服务水平。其次,要注意普惠小微贷款业务面向对象的整体下沉,提高普惠小微贷款的业务服务范围,使其能够辐射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并根据地区差异及不同行业企业的切实需求,对普惠小微贷款的信贷产品进行优化。并且对各个分行进行分权管理,加强其自主管理权限,提高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办理的时效性。与当地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加强联动,综合运用一些金融数据及能够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为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办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构建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系统,精简前端接待、中端审理、后端决策等各个环节的业务[5]。并且建立风控模型,整合多项贷款因素,分析具体业务的潜在风险,在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时效的同时,规避一些贷款严重逾期的问题。
3.2 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
一是要精准锁定有普惠小微贷款业务需求的客户群体,结合当期市场各个行业贸易經营情况、城市产业发展重心、未来产业改革方向等多个方面,尽可能将一些民生、消费等方面产业的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客户,此类企业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影响,且投入后整体营收相对稳定。将其纳入业务服务范围,从多个角度满足其融资需求,能够在减少业务风险的同时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二是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针对在行业产业链上游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应收或者预付款的账期,为其提供一些保理产品、预付款融资产品,或者根据企业货物周转情况以存货来抵押贷款等。商业银行需要综合利用各项金融特色产品,如订单融资、知识产权融资、商票银票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并且依照不同的行业特点及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让普惠小微贷款业务更加丰富多元,在切实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让银行的信贷风险降到最低。三是要积极开拓现有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场景和真实情景采集个人或企业的消费经营数据,通过云计算有效分析后确定目标群体,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或服务[6]。
3.3 优化业务流程
首先,在业务办理前要对客户群体的各项信息进行详细调查,采集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信息及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客户的贷款额度打造一个风控模型,其间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力求做到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的标准化、流程化。对各项信息服务环节进行分离,让各个服务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既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又能够防范一些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其次,要加强人工风险防控方式向数据风险防控方式的转变,对各种信贷用户的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利用收集外部金融数据的端口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引进专业人才强化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水平。针对客户群体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数据模型,实现对业务办理流程期间风险的有效防控。此外,要积极推进线上业务办理流程的落实,商业银行要意识到普惠小微贷款面向对象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单次规模较小的金融业务在传统业务办理流程下不仅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快贷、急贷”的需求,还难以做到业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因此,要积极推行线上业务办理,对各项流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无纸化电子档案,将相关系统业务移植到移动端App上,通过线上和电子的业务办理模式让用户智能办理业务,以显著提升业务办理速度,从而满足小微企业的急快需求。
3.4 改善客户管理体系
一是要对客户进行科学的分层管理,对于普惠小微贷款业务而言,优质客户相当于银行的优质资产。商业银行需要对现有业务采取分层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客户持有金融产品的属性、种类及行业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营销和精准施策来稳定客户,满足其不同的金融需求,巩固当前的业务水平。二是要在客户管理中树立综合收益意识,如将提供的各种类型普惠小微贷款产品和相关的结算服务、零售产品当成一个整体对客户进行销售服务,或者结合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办理普惠小微贷款业务的同时,对其进行账户开设、代发工资、日常结算、POS收单、信用卡、存款理财等各种业务的系统办理。以普惠小微贷款业务为基础提升银行综合收益,并适当调整部分产品服务的定价,满足小微企业的各项差异化需求。三是要对客户进行顾问式管理,如对一些正处于经营初期的小微企业进行结算和收单的基础性服务,与客户建立稳定联系后,再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对经营情况相对稳定的中小微企业主动提供授信或者增信服务,尽可能地帮助并支持客户融资,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顾问式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将以往的被动业务办理变为主动服务询问,通过一对一顾问的优质服务提高商业银行的客户忠诚度,提高商业银行的客户管理水平,促使该业务办理质量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普惠小微贷款作为当前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对银行业务范围拓展和经营质量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当前该业务经营办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正确认识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对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客户管理改善、业务流程优化、业务精准定位、产品模式创新等方面提高业务经营水平,以实现商业银行合理经营和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协同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平. 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发展研究[J]. 企业经济,2022,41(10):149-153.
[2]葛新. 外部赋能与内生动力: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可持续性研究[J]. 北方金融,2022(6):66-70.
[3]牟纪彤,董睿,刘铭. 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企业资金支持问题研究——以四平市为例[J]. 吉林金融研究,2022(6):33-36.
[4]蔡祥玉,田艳丽. 普惠小微信贷模式比较——基于信贷授信审批机制重构的视角[J]. 银行家,2022(5):75-80.
[5]耿甲,陈涛. 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向提升企业经营效率转变——基于陕西省469家小微企业抽样调研的分析[J]. 西部金融,2021(12):71-74.
[6]王军只.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会计计量问题[J]. 财务与会计,2021(24):80-81.
[作者简介]孙伟,女,河北廊坊人,渤海银行石家庄分行,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