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童心 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诞辰130周年

2023-05-29 02:36编辑卢娜
东方企业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米罗胡安创作

编辑/卢娜

胡安·米罗 图/视觉中国

2023年是超现实主义大师胡安·米罗(1893—1983)诞辰130周年,而自4月29日起,他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镇馆之宝”移师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其中包括他艺术生涯最为著名的22件《星座》系列作品。借此机会,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这位与毕加索、达利等齐名的20世纪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以及他蕴藏在作品中的永恒童心。

作为20世纪与毕加索、达利齐名的西班牙艺术大师,胡安·米罗在长久而丰富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尝试挖掘日常事物中的诗意与艺术性。在以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旗帜的前卫运动中,他以独树一帜的符号化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被后世誉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之一。米罗凭借独特的洞察力、充满童真的眼光、多样的艺术媒介以及新奇的个人风格诠释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跨越世纪,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灵。

认清自我,力学笃行│1893—1919│

1893年,胡安·米罗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个传统工艺世家,父亲是一位银匠和钟表匠,母亲来自一个橱柜制造商家庭。或许是受到家庭工艺设计经验和传统技能的熏陶,他从小就展示出对于艺术的浓厚兴趣,7岁便开始习画。

1910年,米罗开始在当地的一家药店内担任会计文员,枯燥乏味的工作与生活打击着他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随着这种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父亲决定将他送去蒙特洛伊镇的一处农舍内休养。那儿有着金色的沙滩、起伏的海浪、由山石堆砌而成的建筑以及环绕着村庄的橄榄树与葡萄园。美妙的景色使米罗着迷,领略到人类与之和谐相处的魅力,也铺垫了他后来个人艺术风格的成型。自此,米罗决定与循规蹈矩的生活告别,走上艺术的道路。

来年,米罗进入艺术学校学习。导师发现米罗在描绘现实时存在困难,于是引导他尝试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方法:先凝视物体,然后闭上眼睛触摸它,最后再画出它。米罗成功地用触摸过物体的双手画出了物体。这一阶段他的作品色彩浓郁且微妙,粗犷的笔触和富有强烈情感的几何线条与形体,揭示了其受到欧洲先锋派尤其是立体主义语言以及野兽派的影响,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最具标志性的相关元素“女性”“月亮”“鸟类”等也已经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

胡安·米罗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无题,1908,图/胡安·米罗基金会

帕德拉比斯的街道,1917,图/胡安·米罗基金会

毕加索与米罗在法国穆然,1967

以诗为画,迈向成熟│1920—1931│

1920年米罗第一次来到了巴黎这片艺术家云集之地。在那里他接触了前卫艺术运动,也结识了众多艺术界的朋友,其中包括同样来自西班牙的毕加索。在艺术创作方面,他们的追求和而不同。毕加索还曾买下米罗的一幅自画像,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1973年。

胡安·米罗与妻子在马略卡岛的结婚照,1929年10月12日图/胡安·米罗基金会

丑角的狂欢,1924,图/ joan-miro.net

几乎同时,米罗开始接触巴黎文学界的诗人和作家,例如安德烈·布列东、路易·阿拉贡、保尔·艾吕雅等人,后来诗歌成了米罗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他的创作似乎是一种非文字的诗意探索,自由的笔触、质感等微妙的元素在抽象世界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这种与东方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意处理方式促使他摆脱了传统美学的束缚,进入自由想象的空间,并逐渐放弃了对现实的模仿复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1929年米罗在马略卡岛成婚,并在来年迎来了自己唯一的女儿。这一时期,他的画风逐渐走向成熟,个人特色越发浓烈。米罗美术馆馆长马尔科·丹尼尔认为米罗在马略卡岛的经历对他的艺术生涯不可或缺,他强调“米罗三角”(Triangle Miró)的概念:“三角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巴塞罗那的米罗美术馆,此地是观看和研究艺术家职业生涯的里程碑;蒙特罗奇揭示了他的根、土地和灵感,也是他创造性追求的出发点和起源;还有马略卡岛,那里有他梦想的工作室,以及他岛上避难多年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三个地标,对于理解米罗作品至关重要。”

流转多地,初心如磐│1932—1941│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米罗携家人再次来到了法国,并一直生活到了1940年。这一阶段,他的创作发生显著的变化。艺术家内心的焦虑替代了此前的欢乐与幸福,画作中经常出现黑色背景。《排泄物前的男女》便是此时期艺术家内心体现的重要示例:错位的身体姿态和手势暗示着现实中双方不可能完成的拥抱;富有表现力的色彩,与世界末日般黑暗的天空形成了鲜明对比;画面中虚无的肢体和沙漠景观,以及占据场景主导地位的排泄物表达了当时米罗对西班牙内战灾难的预感和悲观情绪。

排泄物前的男女,1935,图/胡安·米罗基金会

《星座》系列作品之一——晨星,1940,图/胡安·米罗基金会

“二战”爆发后,1939年米罗从巴黎搬到了位于诺曼底的海滨小镇瓦朗日维尔,以躲避战火。短暂的隐居生活有助于他内省以及思考,在那些自由飞翔的鸟儿和夜晚无数美妙天体运动的渲染下,米罗完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星座”系列。1940年,随着黑暗的法西斯主义无情地降落在整个法国,米罗决定与妻女返回西班牙帕尔马定居。

自信旷达,拓展影响│1942—1983│

在经历了种种动荡与战乱后,米罗开始尝试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创作艺术,例如陶瓷、青铜雕塑、版画等,并到访美国、日本等地举办个展、参与艺术活动,国际声誉随之扩大。

此时米罗的绘画变得更加大胆奔放,时常伴随着粗犷的黑色线条,图形元素也更加简明。1960年代的大型绘画中可以看到他运用的色彩极其夸张且富有表现力。例如米罗1968年创作的《月光下的加泰罗尼亚农民》,展现了作品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大地与夜晚。他并不止步于仅仅将田野和天空作为独立的实体,画面中农民的脸部和一小部分土地同为红色,月亮的形状也与农民的镰刀互补,同时农民的身体被赋予了夜空的颜色,这种和谐的呼应,为画作中的场景增添了诗意的笔触,透露着浓烈的浪漫和自由色彩。

随着创作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越发恢弘,所用材料种类也不断丰富。包括1958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作的著名陶壁作品——《太阳之壁》和《月亮之壁》,他因此获得了古根海姆国际奖。

月光下的加泰罗尼亚农民,1968

正在创作太阳之壁的胡安·米罗

1972年,米罗本人在巴塞罗那组织成立了以本人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并委托建筑师何塞普·路易斯·塞特设计场馆。三年后由基金会支持创建的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目前约14000件馆藏作品中的大部分为米罗本人及其家庭成员捐赠,艺术家慷慨地将自己的艺术遗产奉献于世人。

时值艺术家诞辰130周年,他的艺术遗产正在全球各地展出,通过作品,我们得以走进这位艺术巨人的内心世界。

月亮之壁

猜你喜欢
米罗胡安创作
米罗的色彩狂欢
一江春水向东流
[西班牙]胡安·格里斯作品五幅(局部)
米罗爷爷的秘密电视机
米罗“粉”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变成什么好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飞天超人——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