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义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义县 121100)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27255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5%,但是我国仍然有较大的玉米需求缺口。因此,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新形势下,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发展,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既能提高质量也保证产量,就需要新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为支撑。
当土壤养分不足时,玉米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玉米的品质低劣,且产量不高,使得农户的利益受损。而且农户的专业水平较低,没有轮种的概念,种玉米的土地可能很多年内都选择种植玉米,这就导致土壤中玉米需要的元素被过分吸收,而不被玉米需要的元素则遗留在土中,造成元素的失衡,很多农户被迫选择增加化肥使用率,而且不辅助农业有机肥。长此以往,土壤恶化得更为严重,土壤板结,耕作层变迁,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影响玉米的纵深化生长。
光照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光照的时长决定了农作物抽粒发芽和开花结果的时间,光照度的大小决定着农作物积累有机物质的数量,光照强度决定作物生长的强弱并影响有机物质的积累。对于玉米这种长日照植物而言,只有充足的日光,才能满足玉米足够的光合作用时间,才能使营养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玉米粒的蛋白质含量。
玉米种自身的品质决定了种植出的玉米的品质上限,传统思想认为的优质玉米种是指看相饱满,品质优良,不易坏死,成株产量高的玉米种。但是在基因技术发达的今天,种质的范围被扩大,依靠基因技术,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优势的玉米品种,如抗盐碱、抗旱耐热、抗倒伏、抗水淹等基本特性的品种,更有降低株高、增加粒种、缩短开花期等特殊品种。更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开发出有针对性地抗害品种。
这里的播种因素主要有两个,播种的时间及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在光照部分已经有所提及。在播种方式上,通常而言,应该让种子深入到地下,被土壤完全地包裹,但是,很多农户为了省时省力,选择在整地结束后直接将种子撒在地表,然后再覆盖一层泥土,这种方式会出现玉米扎堆聚集的现象,使得区域营养不均衡,造成田间出苗不整齐、出苗不一致。而且这样播种的方式,种子不能深入耕种层,仍处于表面,一旦遭遇干旱天气,种子容易枯死,需要进行二次管理,增加成本。
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地处松嫩平原,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土壤肥沃,所以,黑龙江地区就要舍弃过去老的种植模式,采用新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采取精细化管理的种植技术,在玉米的全周期种植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在播种时期,我们可以精细地对玉米数量进行控制,在1.5公斤/亩范围内最为适宜。在玉米开播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整地,并且深耕,要保证土壤足够破碎,便于生长过程中的透气透水,在进行播种时,要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温度适宜。黑龙江地区因气候寒冷、冬季较长,地区种植的玉米多为春玉米。所以,在播种之前,我们要对玉米的种子进行一次初筛,筛选出颗粒饱满,品相良好的种子,然后用药物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裹,以达到后期生长过程中防虫防害的效果。
玉米的品种决定了玉米最终品质的上限,在选种期间就要选择最优势的玉米品种,这样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如今,玉米品种多样,也都具备各自的优势,所以,想实现玉米的高产高质,我们要在种植玉米之前,在所种植的地区,对土壤条件和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考察,然后根据地区土壤特点,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玉米品种,如果该地区土壤的碱性较高,我们就选择抗碱性的玉米品种。如果该地区严重缺水,比较干旱,我们就选择抗旱较强的玉米品种,如果该地区经常发生水涝灾害,我们就选择比较抗水涝的玉米品种。
土壤的优劣性影响着玉米最终成品的品质,所以,在种植玉米之前,我们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土壤进行深耕处理,使土地处于输出的状态,这样便于土壤通气和水分的渗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在进行深耕处理时,首先,要注意将深耕的土壤厚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深耕可以将深埋在土壤下层的害虫,虫卵以及可能危害玉米生的病菌翻出,并通过晾晒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消杀,可以降低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概率。其次,深耕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也有利于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让其根纵向生长,为玉米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水分,提高玉米的品质。再次,我们要坚持轮作制度,在玉米种植的土地上,不能连续进行玉米的种植,要在前一年种植完玉米之后,第二年更换为其他品种的农作物,以避免土壤中单一营养元素的过分流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不均衡,从而破坏土壤质地,使土壤板结。
首先,我们要选择播种时期,黑龙江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使得黑龙江的农业生产通常采用一年两熟制度,精准地控制作物的播种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在播种期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气候、地区的土壤环境以及所选取的玉米品种来确定,以免造成玉米种子的旱死或者冻死,根据相关研究,日平均气温为6~8℃是玉米最优的播种时间。在播种时,还应精准把握播种的数量,把数量控制在1.5公斤/亩,密度为4200株/亩。播种时要注意将玉米种子播入地下4~6厘米即可。在播种前,还应对耕地进行再一次的处理,为了能保证玉米根部的正常发育,在深耕整地之余,要合理利用好有机肥料,如增加尿素就可以促使土壤中秸秆的快速腐熟,从而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
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灌溉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要合理把握灌溉量以及灌溉的频率,适合玉米的生长需求。在玉米雄穗抽丝前后,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分与养分。玉米植株的开花期到玉米籽的形成阶段,需要种植人员给予生长的水分。要合理施肥,农家肥和有机肥相互配合施用,可以确保土壤不会被破坏。在确定施肥量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玉米的品种、播种的数量综合评定,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施肥量,这样不仅是对农业资源的节约,而且可以提高玉米生长的势头,并且不会破坏土壤的肥力平衡。在玉米种植的前期,要注意多施底肥,这样可以确保根部的发育,可以提高种植的成活率。
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在作物成熟之后,如果不及时地对作物进行采收,将会进入过熟期,过熟期的农作物,其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而玉米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我们需要在成熟期,也就是营养物质积累最丰富的时期对其进行收割。在进行收割时,我们要对玉米田进行实地考察,对玉米的相关数据收集并制定合理的收割方案,合理地安排机械进行收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玉米的后熟优势,提高玉米产量。
综上,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如何确保农业产业的高效优质发展,关系到民生的核心问题。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产物,如何保障其高质高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更新的、更有成效的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我国农业高效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