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2023-05-29 21:54王艳芳黄海滨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机电课程体系岗位

王艳芳 黄海滨

一、专业群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专业群,一般是指按专业技术门类组建的,围绕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领域形成的专业集群。这些专业有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群内各专业基本相同的基础学科,又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硬件设施下培养各自的专业核心能力,最后还可以通过互选课实现岗位迁移,培养职业能力的外延性。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更高层的意义在于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岗位转换的应变能力具有更好的基础作用和指导意义。

专业群的建立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联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连接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更好地连接课程教学与岗位职业技能。新的課程体系,新的教学模式是建设重点,是实现群内各专业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互选互通的基础和关键。建立基于岗位技能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专业群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场适应力,实现不同人才培养的分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及组群逻辑

专业与产业高度匹配,是改革的内驱力与逻辑起点,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我校将机电技术应用、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三个专业组成机电技术专业群,培养目标是“生产+维护”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定位与核心能力的共性是本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一)专业基础相通

在课程方面,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艺术、历史、职业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体育等实现全部共享。专业群专业基础课如电子技术、Autocad等课程全部实现共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群专业基础共享课,占总课时量的50%左右。

(二)技术领域相近

群内专业核心课如PLC基础应用、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技术基础应用、工业网络技术及应用实现课程共享,占总课时量的20%左右。

(三)职业岗位相关

群内三个专业岗位相似度高,均面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下游的机电、电机、电器和工业机器人的制造、组装、调试、运维和维修等职业岗位。

(四)教学资源共享

群内电工电子、PLC、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课程可以共享实训中心,公共基础课可以全部实现资源共享,为培养专业群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条件。课程的共享,实现了师资、实训中心等的共享。

三、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专业群建设以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为依据,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也是如此,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模式,实现授课门类与人才需求的基本技术技能对接,课堂教学与岗位通用知识对接,实训教学与行业执行标准对接,在突出群内通用型岗位的核心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产业链不同岗位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基础能力互通、专业能力互选”的课程体系,利用专业群的集群优势,建立完整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步:专业教师及校领导组成调研组到企业、院校实地访谈,掌握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学校课程教学培养现状,确定职业目标岗位群,明确培养方向;

第二步:与企业实践专家讨论岗位群的具体工作内容,分析其中的技术技能及职业要素,提炼职业能力;

第三步:聘请教育专家、企业实践专家,研讨课程,从专业发展及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职业能力分析成果,确定课程门类;

第四步:教育专家、企业实践专家和本校教师一起,根据学习内容、能力要求和培养方向,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要求等内容,撰写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建设思路图如图1所示。

四、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本文以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中职机电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流程和策略。

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根据区域优势布局专业,专业设置紧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人才需求。

(一)调研岗位群及典型岗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为明确企业用工需求及对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本校领导及专业教师走访了雅坤空调、因明智能、隆升机器人等16家企业,调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面向的目标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及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根据区域产业真实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特色,机电专业群依据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特点,围绕技术岗位与核心能力,把培养培养定位为:满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体职业培养目标为:立德树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克难攻坚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面向智能制造业的设备生产、产线运维等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既能从事电气装配、常用机电设备装配、PLC编程及人机界面组态、设备运行调试、设备维护保养,又能从事电机制造与维修、变压器制造与维修,以及机器人安装调试、生产操作、维护保养、系统运维和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分析典型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职业能力

为精准把握机电技术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开展多维度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分析产业结构及人才需求,明确专业群的技术和服务领域,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组群专业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群。

各专业目标岗位群如表1所示。

结合区域特点和企业调研的结果,教育专家、企业实践专家和本校教师一起分析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及职业素养要求,提炼对应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细化为子任务,分析子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等,归纳总结其涉及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形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2),实现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转化(见图2) 。

(三)以职业素养为基础,总结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构建课程体系架构

为了实现本专业群的课程的开发与实际工作任务精准对接,企业专家和本校专业教师一起深度解析职业能力分析表,将课程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录入课程转换系统,每位专家借助电脑,将课程对应的工作项目、任务或能力,课程对应,一般不同的课程所对应的工作项目不应重复,若要重复必须体现程度不同,最后形成课程与能力对接关系。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映射出对应的课程内容。构建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群课程结构(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拓展课程)、课程开设学期与学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等,形成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专业群专业课的课程框架表3所示。

(四)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

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确定后,为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标准、能力要求等内容,我校邀请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一起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论证。重点讨论课程门类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坚持能力核心、系统规范的原则,既能够满足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又满足企业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要求。

为突出学生培养目标能力中的四种能力,即文化基本能力、专业群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群拓展能力,需要搭建四种课程门类。

一是文化公共基础课和思政课。包括语数英语、信息技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科目,培养学生文化基本能力,打造夯实的学习基础。

二是专业技术技能课。专业技术技能课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包括电工电子技术、PLC技术应用等科目,培养学生的专业群通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职场创新及应变能力。

三是学徒岗位能力课。也就是实践课,主要指第三年的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了解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同时也是对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升华。

四是专业拓展课。为实现群内各专业的交叉培养,互通互学而设置,提升专业拓展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岗位转换的应变能力。

将职业资格、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符合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五、课程体系建设成果

(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互通互选、结构分层

根据专业群培养需求,以产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据,进一步优化完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三层递进的模块化、开放型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在 1+X 证书制度背景下,推进将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书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包括专业群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群拓展课程模块,建成适应分类培养和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核心复合型岗位要求,建设专业群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四级进阶

建构“工学交替、四级进阶”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生产+维护”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双元合作、协同育人”为培养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课堂进入企业生产现场,企业生产进入学校课堂,学生通过工作实现了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了工作,以专业群组融合方式供给技术技能人才,以专业群建设的形式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通过引入“1+X”证书,围绕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产业链需求,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三)建构SIE项目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互联

SIE项目教学,即“学校+信息化+企业”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高度合作的产物,对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实用性,提升项目教学的能力本位优势,促进产教精准对接有积极的意义。

(四)新建课程标准:能力本位、制定标准

为适应智能制造领域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發展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操作工、机电维修工、机电运维工程师、机电设备销售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智能制造领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机电专业群课程标准。标准依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和体例撰写,符合行业实际。

六、结束语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人才需求情况及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以校企合作构建为关键,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创新。为专业群的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课程应根据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数据,结合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查找和改进课程架构中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修正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最大可能地实现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GDZZJG 20205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机电课程体系岗位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