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途径研究

2023-05-29 14:17唐志敏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思政

唐志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高度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隨着广东职业教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意义重大。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总开关”,作用不可替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就要结合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不仅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思想、最新理论融入其中,更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成效。

1.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四史”教育,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思政课,积极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要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思政课中注重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活动载体,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增强教育感染力。

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向学生普及党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2.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要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口服心服。不仅教师讲,而且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基地、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档案馆等实践教育基地育人资源,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学习体验、专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实践育人,运用“大思政”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载体、实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以人的思想形成变化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人的思想、观点和历程的转变,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规律作为研究重点。其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教育、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多层次、宽领域的,主要包括理论观念创新、模式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等。

1.坚持“八个相统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即除了原有的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还应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思政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方法创新。此外,还要采取内部启发疏导与外部灌输相结合、直接灌输与间接渗透相结合的方法,创新原有的教育方法,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增强实效性。

2.以信息技术赋能,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式和内容,增强了思政课的即时性,充分调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参与度,拓展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领域。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念、模式、方法等各方面受到新的挑战,思政课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教材固定统一,一般采取合班上课形式。若教师讲课单一,则难以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将信息化发展特点同高职生的思想发展特点相结合,创新思政课载体,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课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可以灵活开展有针对性、趣味性的线上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大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的动态情况,实现全程育人;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接受教育。因此,还需同时开展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生动、教学效果良好的精准线下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进行课堂管理和课堂监测,实现教学过程有效互动和实时反馈,通过大数据观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学校智慧校园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打造一批线上精品思政课,加强网络平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资源和内容供给,打造校园网络文化项目。

3.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围绕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方法项目化三个方面,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自觉承担起实践教学设计者、引导者的角色,并对实践教学进行多元评价,进而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培训和多元考评,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例如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将必修内容设计为“红色基地”探访之旅;将选修内容设计为“乡村振兴”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我爱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等。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实踐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连续举办了三届“抨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思修微电影创作大赛,引导学生感知真善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连续举办了两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知识竞赛,进一步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了新思想、党史知识,增强了信仰,凝聚了力量;举办了“学党史、悟思想、庆华诞” 庆祝建党100周年情景剧大赛,引导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还充分运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组织了“党史”宣讲会、大学生讲党史公开课、“唱响青春,歌颂祖国”汇报会、“红色基地”探访之旅、“乡村振兴”社会调查 、“爱洒羊城”志愿服务、“我爱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经典·献礼百年”阅读活动等,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三、协同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同时,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总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研究,贯穿于理论、科研、学生管理全过程。

1.思政课教师要扎实业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思政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习践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重点,自觉依法执教、规范执教,守好讲台主阵地,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担当,解放思想,创新课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积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信息技术赋能,树立数字化思维意识。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状况;用好网络平台,发挥融媒体优势,打造“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充分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狭义的“思政”可称之“小思政”,指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而广义的“思政”也称“大思政”,它的内涵更为宽泛,指的是校园教育中处处可见的思政教育工作,如大学生的社会实习课、网络在线课程等,均属于大思政的范畴。小思政走向大思政必须疏通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合力,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第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综合知识。思政课教师只有从根本上重视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动上保持一致; 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达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的目的。第二,深入挖掘显性及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政教师要加强与各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挖掘其他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时代广东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2020GXSZ141)”、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20zlgc-xj-jxgg01)”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