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月
很多人都熟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十分发达,但不常被提及的“黄三角”表示:“我们这里虽然不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知名度高、有密集的城市群,但资源丰富,风景优美,顶端的黄河口更是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行过奔腾汹涌的黄河,来到黄河口,站在岸上眺望,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湿地园林,还有迂回曲折、伸入茂密芦苇荡的水上木栈道。漫步黄河口,柽(chēng)柳随处可见,这种柳树又叫三春柳,一年可以开三次花。传闻,柽柳有未雨先知的能力,天要下雨之前,柳叶会变得特别滋润,花朵也会越发艳丽,被称为“雨师”“木中之圣”。生长在黄河口的柽柳具有强大的泌盐能力和发达的根系,对改良土壤、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黄河口,芦苇可是不容错过的,因为它是黄河口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植物。放眼望去,它随风摆动的样子就像柔软的绿色茸毛,但其实这些芦苇有数米之高,十分粗壮。
黄河口处于河海交界处,在海水的影响下,沿岸的土地并不肥沃,多是盐碱地。不过大自然也赋予了一些植物特殊技能,它们专门生长在这些盐碱地上。黄河口的近海滩地上生长着一种名为“盐地碱蓬”的野生植物,高20厘米,一簇簇生长,密度大得惊人。大片的盐地碱蓬不仅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它们的根系还会牢牢扎在滩涂的淤泥中,防止涨潮落潮时的水土流失。到了深秋时节,盐地碱蓬会开花结果,呈现出艳丽的红色,让黄河口的滩涂像火海一样。
绿油油的盐地碱蓬俗称黄须菜,矿物质十分丰富,是天然绿色的健康食品。凉拌、炝、炒……鹽地碱蓬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各种佳肴。
登上远望楼,眺望大海,才真正感受到了黄河入海的奇观:河海相接处,裹挟泥沙的黄河与碧蓝的大海冲撞在一起,海水像是被劈出一条长长的裂缝,黄蓝二色泾渭分明,仿佛在进行着势均力敌的较量。
但终究黄河的泥沙还是汇入海中,成片的海被染上了浅浅的土黄色,这也的确如飘逸水母所说,是得名“黄海”的缘由。
原来,黄河在漫长的历史中曾多次改变入海口。2600多年来,黄河下游大的改道就多达26次,北到天津,南至淮河,入海口迁来迁去。黄河曾有七八百年的时间是流入黄海海域的,但1855年开始,黄河由原来流入黄海改为流入渤海,至今未改道。
多样的植物,丰富的水源,黄河挟带的泥沙中的有机物……这些都为黄河口的生物提供了栖息条件。现在,黄河口已经成为许多鸟类迁徙的最重要的中转站。东方白鹳、灰鹤、丹顶鹤……鸟类成群来到此地越冬栖息、繁衍后代,海鸥、野鸭更是一年四季随处可见。到了夏天,黄河口的螃蟹会肆无忌惮地、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在这里,泥潭捉蟹会让你收获颇丰,感受赶海的乐趣。
黄河口有美丽的风景,多样的动植物,这些让黄河口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此之外,还有一座横卧大海滩头、镇海锁浪的“海上长城”。
这座“海上长城”在黄河口北侧的渤海湾沿岸,是一条上千米的堤坝,是胜利油田为阻挡黄河的洪水和凌汛、保障沿海石油生产而建设的。夕阳西下,站在堤坝上,壮阔的晚霞,映衬着油田上巨大的“磕头机”剪影,自然之美与工业之美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