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宁,耿卫东
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犁 835000;2.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疆伊犁 835000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1℃,年日照时数2 870 h,年降水量417.6 mm,山区达600 mm,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美称。伊犁河谷产出的蔬菜、瓜果产品色泽优良、含糖量高、品质好且病虫害少,深受当地居民和疆内外消费者欢迎。伊犁河谷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设施农业。
伊犁州设施农业是以日光温室为主,各类拱棚为辅的设施农业。20 世纪90 年代初伊犁各县市先后引进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技术并迅速发展起来。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伊犁州于1996 年成立了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菜篮子办”),2007 年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设施办”)。菜篮子办(设施办)的成立,对满足伊犁州地区副食品供应、平抑物价、丰富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1 世纪以来,伊犁州对设施农业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2008 年始,伊犁州党委、州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高位推动,强势推进,各县市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了有关土地使用、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设施农业从业者积极性,促进了设施农业规模跨越式发展。2012 年以后,设施农业工作重点从数量规模扩大转移到突出质量效益,巩固提高现有发展水平,通过提升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多样化发展、加快集约化育苗进程、加强质量监管、强化科技支撑和市场开拓等措施,设施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伊犁州设施农业生产从无到有,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种植,从分散种植到向优势区域集中,各县市基本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在产品互补、档期衔接、区域协调等方面形成各自特色。2010 年伊犁州地区各类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建成百亩以上生产基地78 个,千亩以上生产基地24 个,万亩以上生产基地1 个,建成各类日光温室及大小拱棚6.7 万座,占地面积1.18 万hm2。仅伊宁市建设各类日光温室1.06 万座,占伊犁地区总量的15.82%。2011 年至2012 年由于城市扩建、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实施牧民定居和富民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原因,1.26 万座日光温室被拆除,其中城市扩建和高速公路铁路占用拆除占到50.2%。2013 年至2018 年设施农业保有量基本维持在4.46~4.56 万座,占地面积约0.46 万hm2。2019 年至今,设施农业数量呈下降趋势。2021 年正常生产的日光温室及大小拱棚保持在1.66 万座,其中日光温室1.04 万座,占地面积0.2 万hm2,大小拱棚0.62 万个(不包含庭院拱棚),占地面积0.04 万hm2。规模较大的有:伊宁市0.45 万座,占地0.1 万hm2,占比43.48%;特克斯县0.14 万座,占地0.09 万hm2,占比39.13%;察布查尔县0.13 万座,占地0.02 万hm2,占比8.70%。
图1 2007-2021年设施农业保有量
随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设施基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各类蔬菜品种日益丰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逐步提升,伊犁州设施农业生产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以现代化智能温室为核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尤其是节水灌溉、配方施肥、间作套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应用,使得设施反季节蔬菜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淡季蔬菜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了各类新鲜蔬菜的有效供应。
设施农业在伊犁州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设施蔬菜产量在蔬菜总产量中的占比为例,2013 年全年蔬菜产量94.95 万t,其中设施蔬菜产量24.18 万t,占比25.47%。“十三五”期间,伊犁州设施蔬菜产量在蔬菜总产中的占比有了很大提升(见图2),2020 年全年蔬菜产量47.28 万t,其中设施蔬菜产量18.97 万t,占比40.12%。
图2 “十三五”期间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比重变化
王浩等(2014 年)将全疆设施蔬菜产区划分为7 个功能区,其中伊犁河谷属于春秋设施蔬菜产区[1]。目前,伊犁州设施农业基本形成以“春提早”“秋延晚”为主,“深冬茬”为辅的生产模式,有效缓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为保障蔬菜均衡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需求逐渐多元化,设施农业生产类型也从单一的设施蔬菜生产发展为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设施林果和设施花卉生产、集中育苗为辅,同时涉及设施采摘、观光等领域的新型设施农业经营模式,设施从业者的收入也逐渐多元化。
各设施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棚”制宜,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促进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其中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以生产韭菜、花卉、大樱桃为主,托格拉克乡以生产草莓为主。霍尔果斯市以林果种植为主,蔬菜及其他特色作物为辅。特克斯县每年培育各类菜苗、花苗约800 万株,培育香菇菌棒280 万棒,生产樱桃、草莓等水果3 t 以上。霍城县主要以栽培秋冬茬西红柿、深冬茬芹菜和冬春茬西红柿、黄瓜为主,搭配栽培短时令蔬菜。2021 年底,伊犁州在生产各类日光温室0.92 万座,其中用于蔬菜生产(含育苗)的0.74 万座,占80.43%,用于林果种植的0.13 万座,占14.13%,用于花卉生产0.05 万座,占5.44%。
2021 年底,伊犁州正常生产的日光温室有1.06 万座,按照建造、使用年数对目前在生产设施大棚进行划分,已使用15 年以上的设施大棚0.1 万座,占比9.43%,11~15 年的0.9 万座,占比84.91%,10 年以下的0.06 万座,占比5.66%。棚龄在15 年以上的大棚由于当时投入不足、设计建造标准低、后墙低矮、实际生产面积小、保温能力差、甚至存在墙体垮塌、后坡漏水、钢架变形等问题,老旧大棚全部需要升级改造。棚龄在11~15 年之间的大棚为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该部分大棚中50%以上也需要升级改造。
由于缺乏持续有效资金投入、投入产出比不高等原因,真正开展设施生产的大棚数量呈下降趋势,空棚率升高,部分大棚出现闲置甚至荒废。据统计,2021 年伊犁州日光温室整体利用率约为82%,较“十三五”期间平均利用率低17 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十三五”以来设施农业综合利用率
伊犁州设施农业除少量智能温室外,大多科技含量低,无法对温、光、水、肥、气等植物生长条件进行精准调控。同时,设施农业种植绝大部分依赖人工管理,劳动强度大,设备和配套技术不完善,效率偏低。目前,设施蔬菜的生产组织模式主要有农户散种模式、专业大户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现代农业企业模式等,其中农户散种仍占大多数,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企业或合作社对州直设施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据统计,伊犁州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 447 家,按照从事行业划分,种植业及相关专业合作社426 家,其中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93 家,有10 家以上设施农业合作社的县市只有两个,伊宁市20 家,察布查尔县17 家。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合作社大部分定位不高,单一生产的占大多数,进行集中育苗、设施农产品保鲜与运输的占比较小,合作社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伊犁州部分县市存在大棚所有权与使用权不一致等问题,现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维护改造积极性不高,其中以伊宁市、察布查尔县问题较为突出。据2012 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设施温室总座数2.67 万座,其中:农民自建温室1.36万座,占温室总座数50.94%,政府或集体统建温室1.31 万座,占温室总座数49.06%。政府或集体统建温室除部分集体种植、转让产权外,大部分对外租赁经营。由于后期政府没有相应资金对该部分日光温室进行维护升级,租赁户也没有足够能力筹集资金改造,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注入积极性不高,导致租赁经营的日光温室处境较为尴尬,面临更新换代、升级改造困难。
伊犁州设施农业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影响,部分设施农业种植基地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做大做强,如昭苏县。2021 年昭苏县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日光温室及各类拱棚350 座,不足伊宁市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成熟的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种植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产品不能很好调整上市档期,且效益较高的精细、高档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较小,种植户收益增长不显著,积极性受挫。目前,伊宁市和察布查尔县设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霍尔果斯市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定位高,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面积约为66.7 万m2的国内单体建设面积最大的智能一体化温室,引进欧洲先进的连栋温室结构及智能化种植管理系统,发展生态农业产品、采摘观光和科研培训等业务,形成集赏、栽、培、产、销、研、制等为一体的创新型农业综合体。
伊犁州设施农业主要有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其中以大小拱棚居多。设施农业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日光温室数量为2.12 万座,拱棚数量为2.49 万座。2021 年用于生产的日光温室1.06 万座,大小拱棚0.62 万座,虽然日光温室占比有了一定提升,但由于拱棚投资小、收益快的特点,部分农户仍趋向于选择拱棚生产。拱棚投资少、结构简单,耐受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暴雪、大风、低温等极端天气,经常会造成棚屋垮塌、毁损、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等情况的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严重损失。
设施农业连作障碍发展速度快、防治困难,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2]。伊犁州的设施农业大都面临着重茬连作障碍,给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带来隐患。一方面由于设施农业生产者技术掌握有限,每年都是固定的几种作物多茬次的栽培,特别是豆类、瓜类和茄果类,使用的肥料以化肥为主,造成土壤肥力减退,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重茬连作导致有害生物累计,病虫害多发,施药频次与数量增加,农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极易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为进一步将设施农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之一,保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应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按照“标准配套、巩固提高,加大培训、强化服务,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的总体要求,有效地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设施农业生产优势区域如:特克斯县、伊宁市应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经济有效的设施大棚改造升级方案,加强设施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如水电路维护、温室棚膜的更换、棉被更新、卷帘机安装及维修、后墙加固维修、立柱更换等,提升生产能力。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提高设施农业产品质量,进而提升效益。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企业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优势,利用成熟销售渠道,推进设施农业生产朝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打造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效果好、投入产出比高的现代化设施农业。通过引进特色蔬菜品种,畅通和拓展销售渠道,瞄准高端商场超市,发展特色蔬菜农超对接和订单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注入,促使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做大做强,提档升级。
伊犁河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国家构成的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在地理上是天然的区域中心。随着“一带一路”发展,伊犁河谷铁路、公路及航空等交通设施逐步完善,现有3 个陆路口岸,3 个民用机场,各县市已基本实现高速连通。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部地区距离中亚中心城市运输距离最短的口岸,也是中国综合性运输量最大的一类公路口岸。优越的区位优势扩大了河谷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便捷的交通为产品运输提供了保证。各地可结合实际,引导种植户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适当发展设施林果、花卉,积极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
目前,伊犁州设施农业产品以蔬菜为主,瓜果和食用菌及花卉为辅。以2020 年为例,设施农业播种面积0.32 万hm2,其中蔬菜0.28 万hm2,占比87.5%,食用菌及花卉0.02 万hm2,占比6.25%,瓜果0.01 万hm2,占比3.13%。应引导合作社和企业打好“果蔬牌”,适当发展附加值高的花卉、瓜果等产品,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蔬菜生产应合理安排档期,推广“春提早”再早些,“秋延晚”再晚些,确保蔬菜不断季供应。
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技术人才进行生产实践指导。农业技术部门应不断壮大设施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大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及推广力度,建立完善设施蔬菜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种植管理水平,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设施农业经营者整体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较低,健康安全生产意识淡薄[3]。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及合作社作用,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解决农户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设施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遏制禁限用农药的使用,有力促使农民增强安全用药意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保险补贴,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州直蔬菜及其他农产品供给。